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202章 唐皇帝亲书立后诏 十八载武氏女为后

第202章 唐皇帝亲书立后诏 十八载武氏女为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贤妃娘娘?

萧淑妃一愣,贤妃娘娘不就是武如意吗?所以武如意那个贱人要做新皇后了?萧淑妃听了这句话反而不闹了,而是颓然的跌坐在地上。

武如意是萧淑妃多年的宿敌,二人从进宫做小宫女开始就因为误会成为了对手,萧淑妃从来也没有看得上武如意这个出身小门小户的武如意,期间武如意曾经“蓄谋”想要抢夺过萧未央上台跳舞的机会,而最后如意却是得以留在宫中做了先帝的才人,萧未央被送出宫嫁给了不起眼的晋王李治,这是萧未央输给了如意,尤其是李治成为太子以后,萧未央以为自己有了扬眉吐气的实力,所以在见到如意的时候趾高气扬,没想到却遇到了和如意一起的充容徐慧,二人作为先帝的妃嫔又是对萧未央一阵羞辱,这都是萧未央对如意心中的恨,不然她也不会在先帝驾崩,如意栖身感业寺的时候报复她。

可是萧未央没有想到如意还有重新回宫的那一天,萧未央不会认为如意回宫是因为她逼迫杨氏被赶出武家之后如意对她的回击,只认为是如意居心叵测,一心想要卖弄美人计,想要攀附皇上,就是想要和自己争抢皇恩,就像十几年前一样,如意也是这么和她抢的,所以在萧未央的眼里如意一直都是那个想要抢自己东西的人,甚至比王婠更加卑鄙,王婠抢她的东西是因为王婠出身名门望族,王婠比自己更配,武如意呢?出身还不如自己的卑贱之人,凭什么抢自己的东西?

但是现在武如意却要做皇后了,萧未央顿时心如死灰,王婠是她的宿敌,那武如意就是她的死敌,这就是王皇后的目的,看看你萧未央在知道新皇后是武如意之后还想不想苟活下去。

在李义府和许敬宗调查清楚之后,李治马上就在朝议上让他们说明了此事,朝臣们才知道了王皇后的真面目,不但谋害皇子公主,还追杀过武贤妃,当初对西突厥一战王文度矫诏也是出自王皇后密信,致使唐军功败垂成,这才明白了李治为什么要换后,于是齐声道“皇上英明”,这也让很多本来对李治废后不满的陇西世族闻听之后也放下了些许心中对李治的成见,因为做出这些事的王皇后被废就是咎由自取,反而对于长孙无忌反对废后之事开始有微词,不然褚遂良也不会被贬了。

于是李治正式下废后诏书:“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迫害皇子,公主,陷害皇上刘贤妃,致其被冤杀,其心歹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配岭南。”

王皇后和萧淑妃接到废后诏书后并没有什么意外,她们在李义府重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下场,只是坦荡归坦荡,二人从小养尊处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罪妃。

本来按照律令罪妃会被流放到掖庭,就像太宗皇帝的阴德妃,在其子齐王李佑谋逆之后阴德妃自囚掖庭谢罪,废后诏书中却没有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去处,只是被关到了宫内的别苑,不知这是皇上的意思还是谁的安排。

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去往别苑之后又相聚在了一起,她们没想到二人作为明争暗斗多年的宿敌,居然还有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一天,遥想当年当年二人在同一个屋檐下还是在太子府时期,王婠还是太子妃,萧未央是太子良娣,二人争宠争宠,到头来争出一个废为庶人,自己一辈子争来争去,最后争了一个同归于尽,这是何其可笑,何其可悲?

此时萧未央看着王婠也没有了之前想要怒骂,甚至动手殴打她的心,两个人看着彼此都是无话可说,哀莫大于心死。

彼时王皇后父亲王仁佑已经去世,但也被去除了之前的所有称号,因为王皇后的身份,王仁佑被册封为魏国公,王皇后的母亲柳氏被封为魏国夫人,现在一并收回。

更加倒霉的是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因为王皇后的缘故柳奭被封为中书令,中枢七相之一,在安思定公主被害之后柳奭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是王皇后所为,但他还是有这样的预感,为了不被王皇后牵连柳奭就自请辞去了相位,没想到王皇后还能做出更加疯狂的事,谋害皇子李弘,现在事发王皇后被废,这是柳奭没有想到的事,在柳奭心里即使王皇后做的再不好,顶多是不受宠,只要有长孙无忌在就肯定不会被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柳奭在王皇后为后时对王婠所做之事多有参与,所以柳奭也受到了废后的波及,被贬为遂州刺史,这就是王皇后坑舅,

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亲属以前有多少人鸡犬升天,现在就有多少人树倒猢狲散。

在李治名正言顺的废后之后,那就需要有新皇后上位,这就是废王立武,虽然是一句话,却是两件事,现在皇后即废,马上就有朝臣开始提出立后之事,废后立后本就是前后之事,本来上一次朝会就该说出这件事,只是当时李义府站出来说为刘贤妃平反昭雪之事,耽误了一时片刻,现在万事俱备,只欠有朝臣站出来号召立后之事,至于立后人选,在废后之前大家就已经知晓,所以马上就有浩浩荡荡的朝臣站出来表示有生养皇子的武贤妃娘娘对于皇后之位是实至名归,新皇后娘娘当为武贤妃接任。

然后就是朝臣们表示支持武贤妃娘娘上位。

于是在“废后”诏书的五天后李治下“立后”诏书: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以往才行,选入□□,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立武昭仪(剧情贤妃)为皇后诏》

这是一篇李治亲自为自己的新皇后手书的诏书,其中些许内容对武氏极尽之美誉,也算是为新皇后正名,大意武氏门勋卓著,并不是门第平平,如意在先帝时也是优秀后宫妃嫔的代表,所以先帝就把她赏赐给了朕。

这是李治对如意进宫前一首《如意娘》的回报,如意在进宫前曾经为李治赠诗一首: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赠之以诗,李治报之以皇后之位。

而对于如意,在这封诏书之后她就会是实至名归的大唐皇后娘娘,从现在开始就要母仪天下,这一年,如意不过才三十一岁,而此时距她走出感业寺的殿门那一天不过四年多的时间,但距离她初次进宫的时间,是从十三岁开始,已经十八年,只是十八年前进宫时如意又何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皇后?她不是带着金手指的穿越者,她到现在依旧是一个“寻常”的女人,这个时候的李治二十七岁。

十八年的时间她从一个出身低微,小门小户的小宫女一直走到了今天后宫的至高位,这是先帝是京兆韦氏的韦贵妃,出身尊贵的杨淑妃,家族功勋的阴德妃可望而不可即的地位,也是出身名门望族并州王氏的王皇后和兰陵萧氏萧淑妃一直争抢的位子,现在却是被如意得到。

如意和王皇后,一个出身并州的女儿,打败了另一个出身并州的女儿,最终得到皇后之位,这是两个并州女子的争斗。

而李治这个晋王也曾经是并州都督,他的命运交叉的是两个并州的女人,而大唐的龙兴之地也是并州(晋祠):大唐的唐来源就是李渊的封国号为唐,也就是并州(太原),这才有了后来的晋阳起兵,这就是历史的巧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