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95章 表孝心李治见太妃 尽忠心老臣乞骸骨

第195章 表孝心李治见太妃 尽忠心老臣乞骸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是现在这样跟自己的舅舅正面对垒也需要李治莫大的勇气,还好李治这时并不怯懦。

李治鼓起自己的孤勇之气道:“莫大之罪,以绝嗣为重。今皇后无嗣,是为不妥,然武贤妃有子,今欲立为皇后,众卿以为如何?”

李治开口说完长孙无忌却是莫名的看了他一眼,现在李治以皇后无后为由意欲废后,却不知长孙无忌已经知道王皇后无子实则为李治暗中所为,只可惜长孙无忌并没有揭穿自己外甥的说法,并且他也没有把事情告诉褚遂良等人,李治不想和自己的舅舅闹崩,长孙无忌何尝想和自己的外甥闹得不可收拾?

褚遂良在来之前就知道李治会这么说,王皇后无子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只是李治这么说,见风使舵的李义府在朝堂上也是以这个借口建言“废后”的。

褚遂良正声道:“皇上,皇后娘娘系出名门,为先朝时先帝为皇上所娶,掌执东宫、后宫多年,无愧妇德,在先帝病重时,曾执皇上手对臣等言“我好儿、好新妇今将托付卿等。”时至今日,言犹在耳,皇上难道都已经忘了吗?现在皇后无过,上欲废后,恐不可为!望皇上切勿违先帝之命,不然难以说服臣等,也难以说服天下人,更难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既然李治对于废后之事要一意孤行,褚遂良只好把太宗皇帝搬了出来,毕竟当年太宗皇帝驾崩时对着自己的顾命大臣们说过要照顾好自己的好儿好儿媳,在这上面褚遂良可以义正言辞。

李治对于褚遂良搬出自己的父皇没有办法,毕竟他不能站出来说自己父皇当年所言不对?自己不是好儿,王皇后不是好妇?褚遂良这算是用太宗皇帝的话道德绑架李治,李治无法反驳。

无奈之下李治道:“父皇当年所言自然有理,但此一时彼一时,父皇也不能预知皇后无嗣不是?朕记得长孙监国刚刚修毕的《唐律疏议》中有言,说是休妻有七出:即不孝顺父母、无子、y乱、嫉妒、口多言、窃盗,此为七出,现今皇后无子,这不正是七出之一吗?不知监国可否认可?”

李治把话引向了长孙无忌,想看看自己的舅舅到现在是什么想法。

只可惜长孙无忌心中早有态度,现在依旧不言不语,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长孙无忌不言,褚遂良就接着开口道:“皇上所言不错,臣亦是配合监国大人修撰《唐律疏议》之人,律中的确有休妻七出一说,但皇上只是知晓了一个片面,并不完全,律中除了七出还有三不出之言:一,妻曾为公婆持三年之丧者,不能出;二,娶妻时男方贫贱,后来富贵者,不能出;三,有所娶而无所归者(即女方婆家无人,无家可归),不能出,皇上,此为三不出,皇后娘娘至少已经为先帝持丧三年了吧,所以虽然皇后娘娘在皇上所言唐律无子七出之内,却也在三不出之列,皇上以为呢?”

褚遂良这话把李治说了个目瞪口呆,李治是皇帝,但论及治国律法这些业务能力哪是褚遂良的对手,也就被说了个哑口无言,无奈之下只能悻悻退场。

褚遂良这些话可谓是已经说绝,不管先帝所言还是唐律规定都让李治无路可走,李治情和理都占不到,如果没有特别的突破口,李治只怕吵架吵不赢褚遂良这个文官。

但李治在第二天退朝之后依旧再次着急诸位宰相议事,只是这一次司空李绩已经因病缺席,看来司空大人并不想参与此事,这又让褚遂良颇有微词。

在会前李治隐晦的看了一眼紫宸殿的一面屏风,屏风后面似乎有人影闪过,这个隐秘的举动逃过了心事重重的长孙无忌等人的眼睛。

这一次已经不止是褚遂良,先是侍中韩瑗声泪涕下道:“皇上,皇后娘娘是皇上做太子时,由先帝选定,今无过错,却要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惶然?且皇后之位母仪天下,屡有废立非治国之术,愿皇上为天下社稷思虑。”

然后中书令来济也是悲戚道:“皇上,韩大人所言甚是,臣犹记在先帝驾崩后,三年国丧祭典都是由皇后娘娘事无巨细一力操持,并且皇后娘娘执掌皇上东宫,后宫多年也是事必躬亲,多有贤名,除却皇后娘娘无子可谓无可指摘,就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皇上若是废后,臣只恐对皇后娘娘诸多不公平,难以服众!”

今天没有七相,李绩没有只有六相,韩瑗和来济是涕泪纵横的谏言,长孙无忌从始至终虽然没有说话,但态度明确,于志宁和崔敦礼左右为难,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正好看到长孙无忌不言语,他们也正好不言语。

褚遂良看着韩瑗、来济所言中肯,也就顺势说出盖棺定论之言:“皇上,且不说皇上废后可与否,就算皇上意欲别立皇后,也请选天下大族,武贤妃昔事先帝,众所周知,陛下岂可掩天下人耳目?今若复立为皇后,岂不遗讥后世?陛下此为自招不善之名,败乱之端,自此始也!今臣忤圣颜罪当万死,只愿不负先帝,若臣今有失言,可还陛下此笏,乞放归田里。”褚遂良说完就跪在了地上。

褚遂良一番话可谓是软硬兼备,意思并不是他们这些中枢大臣反对皇上废后换立,只是换后之人至少也要是天下大族,隐喻武贤妃身份低下不配这个位子,谁可以?自然可以是长孙德妃。

并且还对如意曾经先帝才人的身份旧事重提,劝解李治如果要立武贤妃为后,只怕会惹天下人耻笑,为了皇上的颜面不要这么做,可是武如意进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现在孩子都给李治生了两个,你早干嘛去了?现在说这些话除了膈应李治还有什么用?

最后就是文官的拿手好戏,如果皇上不同意,那臣自愿“乞骸骨”,这是文官百试不爽的好办法,褚遂良现在也用。

褚遂良等人言之凿凿,慷慨陈词,似乎就要把李治废后的心思盖棺定论,如若不然就会国之不国,李治虽然听得盛怒,但也沮丧,老臣们说的任何一句话李治都难以反驳,自己废后之事眼看就要走向绝路,哪里还不沮丧?

老臣们各自相看一眼,似乎也已经胜券在握,这就是他们的老谋深算。

只是此时本该安静的紫宸殿却想起了拍手的声音,声音来自于一扇屏风后,并且伴随着掌声还有说话的声音传出来:“褚遂良大人好一个义正言辞,大义凛然,实为众臣之楷模,只是贱婢有一事不懂,褚遂良大人所言的确是出大人的本心吗?先帝有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不知褚大人可否敢以自己为镜自照?”

话音落,是武贤妃走出了屏风之后,长孙无忌等人震惊的把目光看向了李治,紫宸殿为重臣议事之所,岂是后宫之人该入内?还有就是现在是讨论废后之事,这种大事哪能让一个后妃闻听?尤其还是议事的当事人之一?李治是怎么敢的?

李治也没办法啊,在昨天被老臣们教育之后李治无奈只能找如意诉苦,如意知道李治吵架不是这些人的对手,废后这件事也靠不住李治,于是道:“皇上,让婢女来吧,皇上不能说的话臣婢来说,皇上不能担的骂名臣婢来担。”于是如意就出现在了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