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68章 流言四起昭仪位危 优势在我此战必胜

第168章 流言四起昭仪位危 优势在我此战必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间在李治的忐忑中悄然流逝,辽东的风也一直没有吹到大唐的长安城。

李治呆愣的坐在紫宸殿,长久的等待日渐消耗着他对自己希望的结果的期待,无法预知的未来让李治什么都不敢想,哪也不敢去,他现在只想留在让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那就是紫宸殿,在其他地方他不放心,害怕错过随时送进宫的消息,哪怕是坏消息,总要有一个结果心里的石头才是落地,他已经吃住都在紫宸殿好几天,每日的餐食也都是如意亲自送过来,即使二人之间什么都不说,她也想要陪着李治。

如意对紫宸殿也本不陌生,她进宫之后先去的是训育宫,经过训育宫的选拔才被留在宫里,然后被安置到了起居馆,作为宫廷女官协助褚遂良记录《起居注》,后来就是在紫宸殿和徐慧一起被太宗皇帝奖赏的五品才人,并且得到了太宗皇帝的赐名“媚”,她也被宫女们称为媚才人,这即是她作为皇帝后宫的封号,也是她作为宫廷女官的官职,现在想想这都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了,然后作为东宫行走持续了一段时间,而在太子视察的蝗灾事件之后她就被太宗皇帝留在了身边做侍书(秘书),此后一直侍奉在紫宸殿。

从东宫到紫宸殿,从女官到近身侍奉皇帝这在外人看来就是一种赏识,如意却知道这是因为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向皇上索要自己,自己这是被太子赏识,皇上只是不想自己和太子有牵扯,所以才会把自己放在身边以便断了太子的念想,直到后来李承乾为此搞出了“称心如意”的闹剧,皇上为了彻底斩断太子的心思命自己作为出使高句丽的宫廷女官派遣到了高句丽。

等如意和李治逃离高句丽,逃回大唐的时候,当她再次回到长安,回到皇宫的时候,等她再回到紫宸殿,回归媚才人的时候,此时的太子已经由李承乾成为了李治,如意算是官复原职,出使高句丽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梦,没有奖赏也没有赞扬,也没人愿意提起,在李承乾这样的伤疤面前,她一个区区五品才人算得了什么?能官复原职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直到太宗皇帝驾崩,如意得以一直侍奉在紫宸殿,所以对于紫宸殿的一桌一椅、一梁一柱如意比李治认识的时间都要早,并且在李治成为太子后二人在这里相处的时间也很长,只是现在他们的身份已和往日不同,昔日的媚才人成了今日的武昭仪,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也从太宗皇帝成了李治,时间无言,变得只是人。

李治从恍惚中惊醒看向了身边的内侍监问道:“今天有辽东的消息吗?”辽东就是高句丽,内侍监懂。

内侍监低一下头道:“皇上,辽东昨天才送来的消息,皇上已经知道了,程名振将军和苏定方将军说是已经率大军渡过了贵端水,和高句丽人的短兵相接也许就在顷刻之间。”贵端水,今辽宁辽阳浑水河。

李治一愣才反应过来,是了,这个消息他昨天就知道了,他也不是忘了,只是感觉这个消息不是昨天的,而是很久之前的,这还真是度日如年的感觉啊。

李治“哦”了一声,又开始发愣。

李治似乎自言自语,也似乎想要别人安慰自己,给自己一些坚持的信心,轻声道:“会赢吗?”

紫宸殿沉静片刻,内侍监道:“皇上,中书舍人李义府大人有密报送来。”

“李义府?”

哦,李治想起李义府是朝堂少数忠于自己的大臣,是自己做太子时的太子舍人,是一个忠臣。

“李义府密报说什么了?”

内侍监犹豫一下道:“李大人说是最近在朝臣间有一些流言开始散步,说是皇上一意孤行对高句丽开战都是因为后宫妃嫔武昭仪的蛊惑,所以一旦战败朝臣们就会联名弹劾武昭仪,说是武昭仪不配昭仪之位,要把武昭仪赶出皇宫,最不济也要废黜武昭仪昭仪之位,以及,以及昭仪之皇子弘的接替太子人选的资格。”

李治彻底的愣住了,他知道这是朝臣们对自己鱼死网破都要征讨高句丽的反击,自己是皇帝他们不会拿自己怎么样,但武昭仪就没有资格了,所以朝臣就准备拿武昭仪出气了。

李治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呢?这一切都是朕的主意,怎么会牵连到武昭仪呢?怎么会牵连到弘儿呢?朝臣们这是想要干什么?想要胁迫朕吗?”

李治以为自己现在主张对高句丽一战,那就是自己的责任,就算战败那也有自己和苏定方担责,这是就事论事,凭什么牵扯到武昭仪,朝臣为什么偏偏要紧盯着武昭仪不放呢?因为朝臣知道武昭仪是李治的要害啊,这时候李治还天真的以为就事可以论事,还不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武昭仪不只是武昭仪,还是皇子李弘的生母,这就关系到李弘的接替太子人选的资格,一旦武昭仪败了,那就是皇子李弘败了,他就会失去这个资格,这样的话接替太子的人选就会只剩皇子李素节一人,那太子之位就不再有任何悬念,成为李素节的囊中之物,也就是皇后和萧淑妃的囊中之物,所以流言就是王婠看到最近发生的事,联合萧未央暗中吩咐一些朝臣开始散步,这都是李治始料未及的变故,这让李治背负的压力又大了几分,甚至恨不得现在就把散步消息的大臣们抓起来,可是这只是流言,谣言,他凭什么抓?靠什么抓?难道在朝堂上搞一出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事吗?李治不敢,恐怕长孙无忌也不许。

这也是长孙无忌最终同意李治对高句丽施以惩戒的原因之一,既然改变不了李治的一意孤行,那就两权其害取其轻,高句丽和武昭仪在长孙无忌看来都是害,所以牺牲一个目的以达到另一个目的也未尝不可,所以长孙无忌也就默认了朝臣间流言的存在,此时的长孙府书房传出来这样的声音,是长孙无忌在为别人解惑。

后宫的私密处王婠和萧淑妃则是再次隐秘相会,流言已经散步出去,她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在王婠和萧未央心里李治和武昭仪已经必败无疑,她们知道苏定方来过,也仔细了解过苏定方其人,她们跟所有人一样看不起这个二十五年籍籍无名无寸功可言的中郎将,所以当时王婠和萧未央就定下了这个计划,当时苏定方离开的时候她们还失望了一阵,以为李治放弃了对高句丽的计划,或者苏定方也跟朝上的那些武将一样,“婉拒”了李治的想法,不曾想还有峰回路转的时候,李治和苏定方又回到了她们的计划之中,所以王婠和萧未央就开始嘱托和自己家族相近的朝臣开始散步消息,就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把武昭仪拉下水,所以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并不会因为李治是皇帝这个世界就会围绕他转,相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打算,李治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赌高句丽一战来破开围绕他的困局,长孙无忌则是两权其害取其轻,要不解决高句丽,要不解决武昭仪,他都不亏,王婠和萧未央则是要紧紧抓住机会让李素节成为唯一接替太子人选,保住自己日渐被武昭仪取代的位子,这也是世界的一种隐性的公平,因为大家都是人,想要获得就必须付出,任何人都不外如是,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在李治和内侍监还在说话的时候,他们没有留意到如意也已经走进了紫宸殿,恰巧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如意经常过来给李治送餐食,李治又情绪低落,周围的内侍就不敢发出什么声音,万一把皇上搞得心烦意乱治罪那就不值了,所以武昭仪过来也就不通报,没想到正好听到了李治和内侍监这些谈话。

李治看着端着食盘的如意愣然道:“昭仪,你都听到了?”

此时他已经有一些气不可遏,咬牙切齿接着道:“朕是不会同意他们这么做的。”

只是如意的表情一直都很是沉静,似乎并没有惊讶于李治刚刚和内侍监的话,也没有惊慌害怕,李治疑惑道:“你早就知道这些流言?”

如意道:“奴婢只是猜到会有一些变故,并不是知道肯定会有这样的流言。”

后宫人才知后宫事,李治对自己后宫发生的事不会有太强的感知,但如意身在后宫却知道身边的变化,再加上她本身就比李治聪慧,所以就能看到这些李治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实际上的赌徒不只是李治,苏定方,还有如意,长孙无忌,王婠,萧未央,都是赌桌上人。

李治问道:“你知道朝臣们会针对你?”

如意难看的笑道:“他们一直都在针对我。”

李治道:“你知道他们会针对你,那你还支持朕这么做?”

如意笑道:“奴婢知道自己在朝臣眼里是陛下的软肋,但奴婢不怕疼,所以希望陛下也不要怕疼,哪有挣脱荆棘不受伤害的好事,所以牺牲一个奴婢算得了什么?这都是我们躲不过的代价,他们越是反对的就是我们越要做的,只要陛下相信自己做得对,奴婢什么都可以接受,还有啊,陛下也不用忧虑太多,现在陛下才是最了解苏将军的人,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乎别人的流言蜚语?静待结果就好了,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君不畏输,又何以输惧之呢?”

李治听了如意的话甚是感动,跟朝堂那些和自己对着干的朝臣对比,如意这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可就是偏偏这么好的一个女人被朝臣所不容,忠奸之道就在其中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