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66章 程督军锅从天上来 小人物也有大理想

第166章 程督军锅从天上来 小人物也有大理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程名振当然不会真的砍了裴行俭,只是恶狠狠的把裴行俭叫过来:“臭小子,你给我把事情说清楚,从头到尾的说清楚,怎么信里说的给皇上讲故事,说的已经准备启程回来,怎么就成了攻打高句丽!说不清楚的话你就去营里做弼马温吧!你老师也救不了你。”

听到要被发配做弼马温裴行俭脸都绿了,他可不想去养马铲马屎,于是赶紧过来说,从头到尾的为程名振说清他们是怎么从回程变成出征的。

然后裴行俭就说起自己在长安城的所见所闻,自己的老师因为籍籍无名被百姓贬低为“铁郎将”;一开始皇上也的确没有说什么关于征讨高句丽的事,真的是老师讲故事,直到苏定方踏上回程路,一切都是和程名振想的一样。

程名振听到苏定方被百姓贬低、嘲笑深深地叹一口气,这种憋屈他懂。

接着裴行俭就说到了他和苏定方回来的路上被皇上连夜追上的事。

程名振问道:“是皇上连夜亲自追上了你们?”

裴行俭点头。

程名振再问:“然后皇上就说起了征讨高句丽的事?你老师就同意了?”

裴行俭道:“老师不得不同意。”

这个不得不程名振懂,皇上这么做说明他很看重苏定方,这样的礼遇堪称礼贤下士,对于沉寂多年的苏定方就是知遇之恩,俗话说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程名振知道苏定方有这样的胆略。

还有裴行俭刚刚说的长安城百姓对苏定方的贬低,作为一个有心气的人都很难忍,这样苏定方是不是也会想要证明自己?这样才有了苏定方不接不接下这个成命,只是自己怎么会被苏定方举荐进去呢?

裴行俭失落道:“因为老师身份太低,他知道以自己中郎将的身份独自带领大军,朝堂的那些人是不会同意的,所以老师就举荐了督军。”

说到这里程名振又是一阵叹气,是啊,中郎将的品阶就限定了苏定方的上限,让他没有资格独自领军,自己平日里可以不在乎苏定方的品阶,因为二人是共事多年的老兄弟,可是朝臣们谁会这么想?百姓尚且都会贬低苏定方,朝臣们又会如何嘲笑呢?所以苏定方不找自己他找谁?这也是苏定方被逼无奈之举。

经过裴行俭这么一说,程名振也总算知道了为什么自己不仅没有接到苏定方,反而还成了征讨高句丽大将军的原因,可是事情已经发展到这里,程名振决计是不可能对苏定方撤梯子的,且不说苏定方是他的老兄弟,还是营州军的一员,程名振不能让营州军丢脸,于是马上程名振的军令就下到了营州军各级,不管战怎么打,精神都要先提起来。

只是这些事从头到尾的曲折离奇听得程名振头疼不已。

不少营州军的将士听到这次出军可能是对高句丽一战,也都是兴奋起来,作为将士不打战哪来的军功?就跟农民不能不种田,商贾不能不卖货一样,将士不能不打战,这也是程名振不埋怨自己被苏定方卖了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自己该为自己的将士们争取什么。

但裴行俭说了这么多也只是一些大致的消息,再细致的消息程名振还需要苏定方回来再了解。

程名振不知道这一等会是多长时间,毕竟对高句丽一战非同小可,没准自己还需要到长安城听候皇上吩咐,却没想到仅仅只过了一天苏定方就回到了营州,这又让程名振一阵迷糊,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自己这个大将军还能预测对什么事情?还是现在征讨高句丽这样的军国大事皇上只用一天就安排好了?

苏定方看着楞楞盯着自己的程名振,他不知道先来一步的裴行俭是怎么跟程名振说的,程名振的表情为什么有点奇怪?苏定方又摸了摸自己的脸,难道是自己奇怪?

苏定方挥挥手道:“名振兄,怎么了?”

程名振这才道:“你不觉得奇怪吗?裴行俭送回的消息是皇上要征讨高句丽,这样的大事你是怎么做到一天就回来的?难道已经安排妥当了?”

苏定方才知道程名振奇怪什么,叹口气道:“没有征讨了。”

程名振闻言一愣,没有征讨了?所以战不用打了?没由的程名振的心中就有些空落落的。

苏定方接着道:“皇上想要对高句丽打这一战并不容易,朝堂上下大臣们都是谏言不要轻易启战端,只有皇上力排众议,可是皇上也很为难,最终皇上想要的征讨变成了惩戒。”

程名振疑惑道:“何为惩戒?是发国书惩戒吗?”

苏定方道:“不是,皇上想要的征讨是十万大军压阵,最终的惩戒是一万大军前往高句丽惩戒,所以征讨没了,现在只有惩戒了。”

程名振确认道:“所以我十万大军的征讨大将军就成了仅仅一万人的惩戒大将军?啊?奸臣!误国啊!”不想做大将军的将军不是好将军,且不说裴行俭好战,实际上程名振也是想打这一战的......

在程名振挑选自己的精兵强将的时候,李治为程名振准备的东西也已经从长安出发,包括一些粮草和酒肉,这都是犒劳即将出征的将士们的,还有对高句丽开战的国书,这是师出有名,还有盖有李治玉玺的战书,任命程名振为这一战的主将,苏定方为副将,然后就是吏部考功司的考功郎,考功郎也会监督程名振选定的将士的确是一万人,而不是弄虚作假。

而作为送粮将的是李治身边的高尉犁以及不少的内卫军,李治到底还是担心苏定方的兵力不足,所以把自己身边的高尉犁派了出去,人不多,但李治还是想为苏定方的兵力添砖加瓦,能多一个人是一个人,更不用说内卫军本就装备精良,战力不弱,所以高尉犁就打着送粮将的名声可以进入到程名振的军中。

这件事瞒不过朝臣,瞒不过长孙无忌,但谁也没有吹毛求疵说出来,不能把皇帝逼太紧,所以睁一眼闭一只眼。

李治送高尉犁离开的时候只是站在皇宫最高的地方,远远地看着高尉犁离去,这是李治主持的第一战,但李治反而不敢靠近它,他害怕,害怕输,害怕朝臣不会给他机会打第二战,这样的害怕让李治即是期待又是远离,如意知道李治的担忧,知道这一场战对于李治的意义,所以也是走过来仅仅抓着李治的手,希望给予李治安心以及勇气。

在长安城内还有一个小人物满足了自己的愿望,曾经在街头说“皇上要是还打高句丽,我还去做民夫”的那个人达成了自己的理想,他成为了送粮队中的一位民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