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65章 皇帝难躲监国算计 先虑败征讨变惩戒

第165章 皇帝难躲监国算计 先虑败征讨变惩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治还在笑着问长孙无忌:“监国说得对,监国能认同朕的想法朕很欣慰,所以对于高句丽一战势在必行,监国以为兵力多少合适呢?朕知道父皇的两次征讨高句丽,一次是兵力十万,一次是三十万,监国以为朕应该选择多少合适?”

李治倒是想要长孙无忌二选一选三十万,但他心里也明白三十万对于自己基本没有可能,所以十万兵力的可能性最大,不过能有十万李治也算满足了,再者就算长孙无忌选了十万,自己还不能再抠抠搜搜加三五万吗?最不济也能加一两万吧!

在李治的美好幻想中,长孙无忌慢慢的伸出了一根手指头,李治看着一想果然如此,道:“长孙大人是觉得十万合适吗?可是朕以为十万是不是少了点,毕竟高句丽狼子野心,朕以为十五万比较好,监国以为呢?”

长孙无忌安静道:“皇上,老臣说的是一万。”

李治笑着道:“十一万吗?是不是能再加一万?十二万。”李治想着事情果然这样,说是三五万,讨价还价就是一两万,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个道理李治懂。

只见长孙无忌面无表情道:“皇上,老臣说的是只有一万。”

长孙无忌的一句话把李治的笑冻结在了脸上,所以不是十五万,不是十一万,也不是十万,而是一万?

李治愣了一下才面脸通红的站起来道:“是朕听错了吗?长孙大人是说多少兵力?”

长孙无忌依旧镇定道:“皇上,老臣说的是,一万兵力。”

李治寒着脸一字一顿道:“长孙大人是在戏弄朕吗?”

长孙无忌道:“皇上何出此言?老臣甚是惶恐。”

李治声音已经颤抖喊道:“打什么战只要一万兵力?高句丽是一万兵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吗?如果能这么简单,那还至于父皇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吗?你给朕这一万兵力够干什么?”

不怪李治生气,他预想过三十万,预想十五万,最不济也预想过十万,没想到长孙无忌的一根手指头什么也不是,不是十万,不是十万加一万,而是只有一万,这让李治怎么忍?十分之一的兵力?他和先帝都是皇帝要这么区别对待吗?这还打什么战?就靠这点人征讨高句丽长孙无忌是不是就想希望自己输?这不要说是李治,就算是个喘气的人都应该生气,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但现实可以骨感不能骨折,骨灰啊。

只见面对李治的气急败坏,长孙无忌依旧不疾不徐道:“皇上,臣这么安排也是有考虑的,皇上刚刚也说了,高句丽无视我大唐上国威严侵扰新罗之地,所以新罗王派遣使臣来求上国主持公道,可是不管高句丽还是新罗、百济都是我大唐属国,既然属国之间有纷争,我大唐作为上国略施惩戒即可,即是惩戒,又何须大动干戈?也就不需要大军前往,毕竟没有必要,再者只为惩戒一藩属国而兴师动众大军前往高句丽之地也是劳民伤财,这就得不偿失,因此老臣以为着一万人马对高句丽略施惩戒即可,这是老臣的提议。”

李治愣愣的看着长孙无忌,李治说过的话长孙无忌说了,也认了,李治这时候也想到了刚刚长孙无忌不止一次的说过惩戒,自己还夸奖他说得对,“朕很欣慰”,这个话自己要不要认?如果自己不认还能说大不了“乞骸骨”退位让贤吗?他刚刚可以对朝臣这样,却不能对自己的舅舅这样,因为现在长孙无忌说的有理有据,把他说的哑口无言。

可是如果认了,自己这么费劲儿巴拉的就是为了这一万人?李治不想输,也不敢输,这是他跟朝臣的赌局,是他的立威之战,如果输了的话他和朝臣就是此消彼长的态势,所以长孙无忌为什么这么算计自己?是他有异心吗?李治不敢想这个问题。

长孙无忌为什么这么安排?还是输不起,如他所说对高句丽略施惩戒,而不是大动干戈,这样即使输了影响也不会太大,惩戒赢了就是皇帝的功劳,惩戒输了就杀了苏定方平民愤,这就是长孙无忌小输等于不输的打算。

还有就是长孙无忌对于李治的良苦用心,现在这个对高句丽略施惩戒的建议不再是李治提的征讨高句丽,而算是他这个监国提出来的,所以还是一样的道理,惩戒赢了算是李治的功劳,输了的话,面对朝臣的责难和非议,长孙无忌也会挡在自己的外甥前面,建议是他提的,出了问题就来找他算账,不关李治的事,杀苏定方平的民愤,那长孙无忌挡的是官愤,这就是打战未虑胜先虑败,长孙无忌想要未雨绸缪李治的后顾之忧。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长孙无忌也期望用这样的方式让李治知难而退主动放弃这一战,这是长孙无忌最希望的结果。

可是这在李治眼里反而成了长孙无忌代表朝臣对自己的刁难,所以自己要怎么做?

李治现在面对的是二选一的问题,是收回自己踏出去的一步继续做朝臣的乖宝宝?还是接着自己踏出去的第一步继续走出第二步?这时候李治想到了如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不做固然不会犯错,却也不会有任何收获,自己一直畏畏缩缩什么时候才能独当一面?故步自封只会把自己困在原地,只有有勇气走出去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哪怕是错!

最终李治死死的盯着长孙无忌道:“一万人,那就按长孙大人说的办,这一战,朕一定会打!”

看着李治的决绝长孙无忌只能长叹一口气,或许李治真的成长了,只是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就是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的烦恼吧。

李治一直想要征讨高句丽的事情就被这么解决,李治今天看似赢了,实际上只是赢了一个面子,局势依旧在长孙无忌的掌控之下,征讨也变成了惩戒,他想要的大战也只有一万人可用,这么少的人失败的可能性无限增加。

所以退朝之后李治依旧沉浸在被长孙无忌的算计中,紫宸殿也没有去直接气呼呼的就回了后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