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57章 长孙监国不言战事 无人可用殿外选将

第157章 长孙监国不言战事 无人可用殿外选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天的朝会大臣们就看到了一扫颓势的李治,他开始认真的处理政事,也开始认真的重新提及新罗求援一事。

朝臣和长孙无忌听到皇帝又拿高句丽说事眉头皆是一皱,新罗求援一事在之前就已经有定论,朝臣皆以为不可与高句丽轻起战事,皇帝是怎么旧事重提?是还在因为太子接替人选一事跟长孙无忌闹别扭,故意这么说?还是皇帝又想一出是一出?但朝臣打定主意不会参与李治这个荒唐的念头,所以哪怕李治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件事但回应者寥寥,倒是把李治闹了一个尴尬,众臣皆是异口同声道希望皇上不要轻易言战,李治无奈退朝。

没想到第三天李治又换了一种方式继续讨论这件事,这一次他不在询问群臣的意见,而是单独询问朝臣对这件事的看法,长孙无忌,程知节,李绩都在李治询问之列,问题就是对于高句丽侵占新罗三十城对大唐的影响以及出兵的必要性,答,不可轻言战事,李治无奈退朝。

第四天李治开始点兵点将,直接开始从兵部尚书李绩到兵部侍郎,以及众多武将询问,就是询问武将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有没有人毛遂自荐,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讨伐高句丽先锋一职,大家这才发现皇帝也可以是好奇宝宝,最近问题特别多,他明知道这么做没用为啥一直揪着征讨高句丽这件事不放?

所以李治接连点了几位将军,问如果是你作为征讨大将军,你会怎么做?

被问到的人是一脸为难,一边看着兵部尚书李绩的脸色,一边看着长孙无忌的脸色,就怕说错话,行军打仗不是儿戏,谁愿意陪李治这个儿皇帝玩假如?没有长孙无忌点头他们说打战有啥用?但皇上点名问到他们又不得不答,于是经过一阵“深思熟虑”,回答道:“臣以为应该着重兵固守,谨防高句丽狼子野心,袭扰我大唐边境。”

接连几人皆是如此回答,这个回答好,谁也不得罪,即估计了皇上的颜面,又不会站在长孙无忌的对立面,看似说了其实什么也没说,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

李治坐在龙椅上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厚颜无耻,什么叫做消极怠工,可是李治有什么办法?他以为自己积极面对就能解决问题,可经不住没人配合他,也不是没有,中书舍人李义府倒是带着人站出来支持皇上对高句丽出兵,可惜他们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诸多武将看他们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倒也不说不行,只说你行你来,李义府哪有这个打战的本事?李治再一次悻悻退朝。

回到后宫之后免不了对着如意一阵抱怨,他现在认为有事倒不如跟如意商量,在朝堂上什么也商量不出来。

如意听着李治的抱怨,知道现在朝堂就是被长孙无忌把持,站在朝堂上的大臣很多都是长孙无忌的一丘之貉,或者根本不敢得罪长孙无忌,哪里还敢站出来说真话?可是李治想要出兵,将从何来?

将从何来?这也是李治的问题,李治甚至询问内侍监心中可有良将?被内侍监苦笑着回复自己只是个内臣,并不懂军事。

难道自己这一次还是束手无策?李治有一些沮丧。

倒是如意想到了什么,迟疑道:“陛下现在无人可用,想要依靠朝堂上的武将是不可能的,所以...”

李治道:“昭仪你有想法?所以什么?”

如意道:“奴婢以为,朝堂无人可用只能从朝堂外寻找适合为将之人。”

朝堂外的为将之人?这从何而来?还有就是朝堂外那么多人,李治不熟悉,又该如何选择?要知道征讨高句丽一战李治一样输不起。

如意解释道:“陛下,人数太多我们的确难以挑选,但如果我们从胜战中选择一定有合适的人选。”

“什么胜战?”

“就是过往大唐将士打的胜战中。”

内侍监插嘴道:“皇上,吏部考功司的《勋官十二转》,都是记载我大唐将士的军功战绩,里面或许有皇上需要的为将之人。”

如意点头赞同道:“是啊陛下,《勋官十二转》中都是有功勋的将士,自然会有有用之人,陛下只需从中选择即可。”

《勋官十二转》,唐代记载武官功勋以及奖励的记录。

李治豁然开朗,是啊,大唐有能力的将士不只是在朝堂上,自己在《勋官十二转》里看到的都是有能力的将士,不然哪来的功勋?于是赶紧吩咐内侍监去吏部考功司把《勋官十二转》取来自己要看。

殿外选将,这是李治被长孙无忌“欺负”的实在没办法的办法,朝堂内不是没有可用之人,只是没有李治的可用之人,这一次李治就是要跟长孙无忌较劲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