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大唐出兵高句丽和百济之事,大臣们不支持李治并不能完全把责任归咎在大臣的消极怠工和长孙无忌的干预上,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太子生病这件事。
在不知情的人眼里,太子只是生病了,这也是李治惩治王皇后的圣旨中提到的,为了稳定朝心圣旨中刻意隐瞒了李忠的病症和病情,但这个秘密对于真正的知情者却不是秘密,他们都知道李忠罹患失心疯,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太子的病情,这是可以左右朝堂格局的大事,至于什么高句丽,百济,离着长安山高路远的贫瘠之地,不至于让他们舍弃长安的利益得失,别自己出去了打一战再回来,长安的局势已经是日月换新天,那到时候就说什么也来不及了,这就是抱住芝麻丢了西瓜,所以从这一点大臣们也不会支持李治出兵。
可是这天下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子李忠的病情还是被有心人透漏了出来,太子疯了?!这个消息顿时引得朝野一片哗然。
没人知道这个消息是被谁透露出来的,但它就是在一夜之间成了人尽皆知的事,仿佛这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波助澜。
李忠的病情在经过御医一段时间的诊治之后非但没有任何起色,还有了加重的趋势,这是他的病情被泄密的原因,因为有些人坐不住了。
大家都知道李忠的病情会影响到李忠的太子之位,而太子之位就会影响到大唐的政局变化,之前还有时间拿李忠治病做借口,可事实是治疗并没有效果,所以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人已经失去了对治好李忠的耐心,就开始考虑李忠这件事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找一个预备太子已经是眼下之事,不再是一个笑话。
既然是预备太子,那就有可能会成为正式太子,并且区别于太子,就和德妃暂代皇后管理皇后的权职一样,到时候真要到了这种程度,就算李忠的病想好恐怕也不是想好就能“好”了,这都是未雨绸缪,所以有人揭破了这个秘密。
至于为什么只是揭破了这个秘密,而不是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此时,还是因为顾及到长孙无忌的存在,大家都知道长孙无忌已经把皇后的权力给了自家的长孙德妃,这是明摆着想要让长孙德妃做皇后,一门双皇后,说出来多好听,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件事,有一个长孙无忌已经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长孙无忌再这么搞,是想长孙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吗?现在恰好的是德妃还没有生下皇子,还不算名正言顺的皇后,所以才有人把这件事揭破,不然等德妃肚子里有了孩子那就说什么都迟了。
长孙无忌建议李忠治病未尝不是他的拖字诀,原本按照长孙无忌的计划,李忠也只是太子之位上的临时替代品,一旦德妃怀孕生下皇子长孙无忌有无数的办法让李治更换太子,但现在临时替代品出了问题,长孙无忌只能拖,拖到德妃哪怕只是怀孕也好说,好在李忠只是病了,不是死了,病了就可以一直治一直拖。
但聪明人不止有长孙无忌一人,自然也会有其他人看出了长孙无忌的心思,长孙无忌想拖就有人不想拖,所以秘密被揭破之后长孙无忌很是恼火,他倒是想要控制消息,但消息已经传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长孙无忌也控制不住。
蓬莱殿,李治和如意。
李治对如意道:“消息是朕让人传出去的,因为朕不想再等了。”
如意对此有一些意外,疑惑道:“皇上,你这是为何?”
李治道:“因为朕不想做别人手中的傀儡,呵呵,前朝有长孙监国,后宫有长孙皇后,朕这个皇帝夹在中间还算什么皇帝?虽然朕的母后也是姓长孙,但父皇可没有见过把持朝政,所以朕不想随了他的愿。”他自然说的就是长孙无忌,不管长孙无忌怎么想,他这样的做法对李治来说都是一个牢笼。
李治接着道:“还有一个原因,当初在册封太子的时候,朕只是迫于高阳皇姐的压力,所以也就答应了皇后和他的缓兵之计,但当时也说好此事过去,朕就可以重新册封太子,把皇位留给自己中意的皇子,可是之前朕想要更换太子人选却被皇后和他否认,这就是在背信弃义。”
如意明白李治说的是之前李治罢黜李忠,想要让李弘做太子的事,只是李治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件事,自己事先也跟皇后商量好了这件事,没想到皇后会在朝堂上临阵变卦,最终使得李治换太子的想法没有实现,甚至是有被羞辱到,这就是李治说的背信弃义,所以现在李治的想法是什么?
如意颤声问道:“皇上还是想要让弘儿做太子?”
李治默然点头。
如意道:“可是这是不可能的,长孙大人的心思皇上应该明白,他就是想要让德妃娘娘做皇后,德妃娘娘生的孩子做太子。”
李治道:“朕知道,但德妃没有生育皇子,现在太子已经疯了,不适合继续做太子,所以朕选择了这个机会放出消息,一旦更换太子成为民心所向,他也是不可能阻挡的。”
如意听着李治称呼自己的儿子做太子,称呼自己的舅舅做他,知道李治已经有了一些帝王的冷酷。
如意低声问道:“太子真的已经疯了吗?”
李治沉默良久道:“生在帝王家,是朕害了他,如果不是朕把他强行拉进了这个权利的漩涡,他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在这之前他还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朕不忍心,可是朕也没有选择,他也没有选择。”
李治说的话如意懂,不管是在李治做太子她做才人的时候,还是李治做皇帝她做感业寺尼姑的时候,还是她进宫做昭仪之后,李治已经向她吐露了无数的做皇帝的无奈,可以说如意是看着李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她就是最懂李治的人。
如意道:“可是陛下,即使这样这也是不可能的,长孙大人是不会同意陛下这么做的。”
李治冷峻的面盘露出了少有的决绝道:“是与不是总要试试,朕以为他还是关心朕的。”
如意闻言笑着道:“陛下说得对,陛下才是这大唐的天子,总要走出这一步的,奴婢会一直支持陛下的。”
翌日之后的大朝会。
在内侍监喊朝之后马上就有大臣站了出来,高声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李治道:“爱卿有何事上奏?”
来臣问道:“皇上,最近臣在外听闻一件事,是关于太子殿下之事,传闻说太子殿下生病就不露面,臣不知此事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