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48章 十五载武家初团圆 生母死太子失心疯

第148章 十五载武家初团圆 生母死太子失心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杨氏太知道自己这个女儿的心思了,虽然如意只是一个女孩子,但从小跟在武士彟身边,武士彟虽然没有开口说过,但杨氏知道他实际上还是想要杨氏生一个儿子的,可惜杨氏接连生了三个女儿,再加上如意聪明伶俐,所以武士彟就把自己这个女儿当儿子带,这也养成了如意类似男孩子的性格,所以在母女四人第一次被武家兄弟赶出武家后,如意才会有了自己进宫出人头地的想法,这也是杨氏第二次被赶出武家后不敢把事情告诉如意的原因,她只想如意安稳的在感业寺修行。

不曾想萧未央为了逼迫如意远离李治,居然把母亲杨氏再次被武家兄弟赶出武家这件事告诉了如意,用杨氏,甚至贺兰氏的安危来威胁如意,事实上在一段时间内萧未央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意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寺尼,她面对萧淑妃的威胁无能为力,只能躲着李治跑,但也算是二人结下了仇怨,当时的萧未央不在乎,因为谁都不会想到如意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也就是如意甘愿成为王婠手里的棋子,再次进攻和萧未央争宠。

这其中的离奇曲折都是杨氏想象不到的地方,现在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女儿在至少三年前就已经再次进宫,两年前因为生下皇子弘被册封为昭仪,皇上的御前侍卫统领也来到了自己门上,好事还是坏事杨氏不知道,但她有预感是坏事。

“如意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面对杨氏的询问高尉犁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这是涉及到皇上的事,宫里的事,家丑尚且不能外扬,何况是皇帝的家丑呢?但就算自己不说杨氏也还是会知道的,因为自己就是因为武昭仪的事才来接杨氏母女,斟酌之下高尉犁还是打算说出来一部分,不全说。

高尉犁道:“昭仪颇受皇上宠爱,所以不只是生了皇子弘,还在前一段时间生下了公主安思定,但...但公主殿下因为一些变故身殁了,这就对昭仪的情绪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昭仪经常郁郁寡欢,所以皇上就想到了昭仪的家人,也就是伯母你,还有昭仪的姐妹,这样也能劝慰一下昭仪,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伯母似乎并不知晓昭仪进宫的事。”

杨氏着急的问:“公主一定不是正常身殁的吧。”

高尉犁犹豫一下道:“是,公主殿下是被人巫蛊所害。”

杨氏此时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她就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如意不会瞒了她三年忽然告诉她自己进宫的事,如果不是高尉犁找上门自己还会被蒙在鼓里,所以自己这个傻女儿宁愿是自己扛着伤心也不会告诉她这个当娘的,可杨氏也没有想到会是如意的女儿安思定公主被加害啊。

杨氏哽咽道:“我早就告诉她不要进宫,不要进宫,宫里的阴谋诡计不是她这样没有根基的人可以涉足的,我知道她是为了我这个做娘的别吃苦,所以才会想要进宫出人头地,可是她进宫吃了多少苦,我这个娘心里也是放不下啊,当年因为一些事被安排出使高句丽,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回来就认命好了,何必要再趟这浑水呢?”

杨氏这是恨,恨自己给女儿添麻烦了,还有心疼,心疼女儿在宫内吃得苦,杨氏出身前隋皇族,太知道一个没有背景的女人在宫里会吃多少苦了。

武顺看着娘亲杨氏越哭越糊涂,知道有些话可是不能乱说的,比如如意当年被安排出使高句丽就是因为废太子李承乾的原因,这东西可不兴说,于是赶紧打断杨氏的话道:“娘,既然皇上派高将军过来了那就说明皇上有安排,我们还是听从高将军的吩咐吧。”

高尉犁也是道:“是的伯母,现在重要的是伯母跟着我到长安开解昭仪,有什么话可以路上再说,越快越好。”

武顺道:“是的娘,赶紧收拾行李吧,如意还在长安等着我们呢。”

杨氏听了也是连连点头道:“是,我要赶紧到长安去,如意还等着呢。”

现在这个情况,杨氏年岁已高,精神状态也不太好,需要有人照看,武青蝉是一个瞎子,肯定不行,她自己还需要有人照看呢,所以只能母女三人打算一起出发跟着高尉犁走,路上有武顺照看着,至于自己的一双儿女武顺就暂时顾不得了。

在一众人就要离开的时候,听到动静的贺兰氏有人过来询问,武顺因为是一个寡妇,自己的娘还在这里住了几年,说话也就有些直不起腰来,所以来人说话就不太客气。

这被高尉犁看在眼里,于公来说武顺是昭仪的亲姐,于私来说武家是自己袍泽郭孝慎的本家,所以高尉犁有意说出自己的身份道:“本官是皇上的御前侍卫统领,现在是来接皇上武昭仪的生母和姐妹到长安城探亲,你们可是有什么事?”

贺兰家来人一听也被吓坏了,皇上的御前侍卫统领,还有什么武昭仪的生母,贺兰家只是一个小家族,虽然小有名望但肯定比不了皇上的侍卫统领和昭仪,也正是因为家族不大当年才会娶同样落魄的武家之女不是?居然不知道武家还有一位昭仪撑腰啊,自己以前和武顺说话会不会太大声了?

武顺感激的看着高尉犁,知道高尉犁这是在为自己说话,不然她这个贺兰家的寡妇还真不能想去哪就去哪,这样杨氏和自己的两个女儿就一起走上了回到长安的路。

想一想她们和长安的交集还真是既多也少,武顺和如意都是出生在长安,却没有机会在长安长大,当时大女武顺一岁多,二女如意出生百天,武士彟就带着老婆女儿远赴扬州任职,所以长安只是一个记忆。

在之后多年武士彟先后出仕豫州,利州,扬州,直到他死在了荆州都督的任上,杨氏只能带着女儿们回到武士彟的老家并州文水,按道理来说杨氏应该在这里终老,没想到却因为她早年间和武家的矛盾被赶出了武家,无奈之下杨氏只能投奔自己的哥哥,身在长安的杨师道,这样杨氏母女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出身地长安,但这样的回归并没有为她们带来什么欣喜,只有无家可归的落魄,不久后大女武顺又被李绩家退婚,只能远嫁洛阳贺兰氏,所以长安真的没啥好的记忆。

好在杨师道这个太常卿还算有一些地位,不至于让杨氏继续流离失所,后来如意也算“争气”,成了李世民册封的才人,虽然其中也有如意被发配高句丽的波折,但这十多年也算是武家难得的安定期,更好的是消弭了杨氏和武家兄弟之间的矛盾,双方又成了一家人,但坏就坏在李世民死的太早,李治继位,萧未央成了萧淑妃,而萧未央又因为她和如意之间的仇怨牵连到了武家兄弟身上,最终造成杨氏母女再次被武家兄弟赶出武家,这就有了杨氏母女再一次无家可归,只能凄凉的投奔自己的大女儿武顺,所以这样的离开也只有被迫离开长安的落魄。

再就是现在,如意在瞒着杨氏的情况下进宫,并且成了李治的昭仪,可消息到了杨氏这里就成了如意生的女儿安思定公主被人加害,如意因为丧女之痛郁郁寡欢,需要家人开解,所以母女三人现在去长安的心情和她们三年多前离开长安的时候一样凄惨,并没有如意做了皇上昭仪的喜悦。

杨氏到了蓬莱殿的时候看到了在太阳下发呆的女儿。

杨氏看着憔悴之极的女儿,喊着眼泪道:“如意啊,如意,我的女儿。”

如意恍惚间听到了有人叫自己女儿,转过头一看,是自己的娘亲杨氏,后面还有自己的姐姐武顺和妹妹青蝉,都是一脸担忧的看着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