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奭请辞李治也没有挽留,但大唐也没有无理由就送宰相告老还乡的事,还有就是现在安思定公主之事还在调查之中,李治想要知道真相,也就让柳奭迁任了吏部尚书,算是强留了柳奭,至于同中书门下三品就由吏部尚书褚遂良暂代,算是二人互换官职,此时褚遂良也在安思定公主之死的调查人员中,也算是合理。
柳奭以为这样能救自己一命,却不曾想最后还是被王皇后牵连在内,但至少没有牵连到家族河东柳氏,要知道在之后王婠犯事后整个王氏家族都被清算,最终人死族灭。
还有一件不被人观察到的事就是皇后娘娘失宠了。之前皇后也不算得宠,因为得宠的只有武昭仪,武昭仪是受皇上独宠,但李治至少还在后宫众妃嫔面前维持着皇后的体面,也会定时关顾皇后的凤仪宫,算是相敬如宾,在蓬莱殿事件之后有人发现皇上再也没有到皇后那里了,难道最后的体面皇上也不想给了吗?只是这件事少有人想到看到。
长孙无忌对于巫蛊之事的调查也并不顺利,主要原因还是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调查这件事,这决定着这件事的调查方向方法。
如果按照李治的意思,那就是要水落石出,给自己的女儿一个真相,李治是皇帝,长孙无忌等人是臣子,所以长孙无忌是一定要给出这个真相的。
但按照长孙无忌自己的考量,他必须要尽量避免这件事对朝堂和后宫带来的影响,长孙无忌要局势的稳定,所以一旦真相并不是长孙无忌期望的真相,那到时候的残局如何收拾?
因此在调查之前长孙无忌能做的就是先行决定自己调查的方向,不想调查出什么结果就要尽量避免真相往那个方向发展,至于李治那里也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因为李治是皇帝,至于什么武昭仪,还不在长孙无忌的顾忌里,长孙无忌要以大局为重,这就是长孙无忌制定的调查方向。
这个想法也赢得了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大臣们的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风波的朝堂就是最好的朝堂,毕竟谁也不想节外生枝,这也是他们起先接受安思定公主身殁是一个意外事故的原因,放在现在他们也是不情不愿的被李治拉扯到这件事里,但他们还是希望息事宁人,大唐烦心事那么多,为了一个昭仪生的女儿实在不值得大动干戈,武昭仪是你李治的宠妃,但不是大臣们的宠妃,这件事有长孙无忌带头糊弄最好了,各位大臣举双手赞成。
体现在调查中就是首先将武昭仪所言宴会当日之事记录在册,在这蓬莱殿的时候众人已经听武昭仪诉说过一遍,现在就是写下来变成文字,表示调查的严格,里面有四个重点,一是安思定公主当日突发意外,这来的很不正常,二是在安思定公主发生意外后自己恳求有人去请御医,但在场的人没有人帮助,如意并没有说出徐婕妤之事,三是自己醒来之后就听到侍女在找荷包,是俸皇后娘娘之命,然后自己就在荷包里发现了巫蛊之术,这也就印证了安思定公主为什么会突然发生意外,因为是巫蛊之术,四是当时皇后娘娘昏倒也不正常,有装昏的嫌疑,证人是周御医。
前三条众人没有提出疑问,因为当天在蓬莱殿已经得到证实,李治也是证人,只有第四条值得商榷,因为周御医现在说的也只是事后的一个观点,并不能确实认定这件事。
话说到了这里那就需要对这些事情进行求证,调查是在大理寺,但众人不可能把皇后娘娘招来大理寺审问,也就是韩瑗和来济上门负责询问,没想到王婠为了表示自己的贤明,反而跟着上门的韩瑗和来济来到了大理寺配合调查,只不过王婠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手里还牵着一个小男孩,是太子李忠,这又为她迎来一片赞誉,皆是道:“皇后娘娘英明。”
面对长孙无忌的询问,王婠对安思定公主的意外回复是不知,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更不知原因居然是巫蛊之术,一开始听到安思定公主死于巫蛊之术王婠还很是震惊,甚至潸然泪下,一片惋惜之情,而对于侍女找寻荷包是自己安排的指证,王婠甚至和入狱的两位侍女进行了当堂对峙,侍女们并没有指认自己所行之事是出于皇后娘娘的安排,还有就是宴会当日王婠自己是真的忽然昏倒,至于昏倒的原因王婠自己不是御医,所以不知道具体的原因,但她也不能对周御医的认定做出否定,但是周御医敢肯定人不可能忽然昏倒吗?自然是不能,天下疾病千千万,周御医哪敢说出这样的肯定?还有就是荷包的来历,刘贤妃同样没有指认荷包是皇后送给她的,因为她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李忠。
王婠看到刘贤妃的时候不经意的道:“忠儿几天不见你了,说是想自己的娘了,本宫没有办法只得带他过来了。”
此时的刘贤妃已经十分的憔悴,毕竟她知道自己牵涉到了以巫蛊之术加害安思定公主之事,这在刘贤妃看来就是死路一条,她心里放不下的只有自己的儿子李忠,她害怕儿子也被自己牵连,有没有可能会失去皇太子的位置?在这样的担忧下刘贤妃憔悴就是正常,直到现在她看到了李忠,刘贤妃颤抖着声音道:“奴婢谢谢皇后娘娘能带忠儿过来。”说着就是抱着儿子痛哭,李忠素来胆小,现在面对着这么多外人更是胆怯,还想缩进刘贤妃的怀里,但刘贤妃的双手带着铁链,李忠钻不进去也只能尽量缩在一起,刘贤妃看着儿子这样更是心疼。
王婠道:“贤妃你不用担心,忠儿是你的儿子,但一样是本宫的儿子,他还是皇上的太子,未来大唐的皇帝,这是本宫做娘的该做的,至于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诸位大人,他们会还你清白的。”
王婠来的坦然,走的淡然,仿佛大理寺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跟她没有关系。
接着几位大臣又询问当日所有参加聚会的妃嫔处求证一些事,就是武昭仪所说的安思定公主忽然晕倒武昭仪求请御医无人施救的事,但却得出了跟武昭仪所说截然相反的答案,所有的妃嫔都一口咬定说当日安思定公主昏倒之后大家并没有拖延,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去请御医前来,而这个去请御医的人就是徐婕妤,这与武昭仪所说的完全不同的答案,各位大人是该信武昭仪一人还是所有人?并且这些妃嫔当中还有身份仅次于皇后娘娘的德妃娘娘和淑妃娘娘,而且这件事也得到了徐婕妤这个当事人的确认。
就连徐婕妤这个当事人的证词都不支持武昭仪的说辞,所以对于武昭仪所说当日无人施救之说只能否了,既然这样那就更没有皇后娘娘见死不救只说了。
又过了几日调查有了新的进展,刘贤妃和两位侍女招供了,根据刘贤妃的供述,荷包是她自己给安思定公主准备的,原因就是前一段时间外面有流言说皇子李弘可能会取代李忠的太子之位,刘贤妃因此对武昭仪及其子女怀恨在心,也就有了加害的心思,正好借着这一次的宴会行此巫蛊之事,刘贤妃这么说合情合理,毕竟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的流言四起,其中就有皇子李弘对太子李忠取而代之的说法,这就是刘贤妃对安思定公主的加害动机了。
至于两位侍女的供述则是刘贤妃借助自己经常出入皇后娘娘凤仪宫的便利,收买了二人,因此刘贤妃借着皇后娘娘的名头行事,实际上二人只是被刘贤妃所蒙蔽,并不知道自己所遵之命并不是出自皇后娘娘,而是出自刘贤妃,所以才会以为是皇后娘娘在找荷包,实际上是刘贤妃想要找到荷包销毁罪证,再加上两位侍女并不知道荷包里到底有什么东西,所以蒙蔽之说更显真实。
在这样的招供之下安思定公主被巫蛊之术加害之事就有了真相,贤妃刘氏因为流言而对武昭仪生了怀恨之心,所以行此巫蛊之事加害了安思定公主,在事后刘贤妃又蒙蔽皇后娘娘借给武昭仪的侍女寻找荷包意图销毁罪证,也就在这时二人被皇上人赃并获,最终刘贤妃加害安思定公主之事暴露,元凶是刘贤妃,帮凶是两位侍女,其余武昭仪所说之事都是虚假不可确认之事,什么大家对安思定公主见死不救,皇后娘娘忽然装昏倒,皆是没有凭证只说,这就是一个初步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