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34章 各怀心思百日宴局 群妃毕至名流云集

第134章 各怀心思百日宴局 群妃毕至名流云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婠拉着萧未央的手四处打量着萧未央的未央宫,似是满意的道:“锦绣未央,百花争艳,妹妹这里还真是极美的,姐姐的凤仪宫是远远不及的,看到妹妹能够在这里春风得意,本宫就满意了,毕竟在这皇上的整个后宫中,只有妹妹和我是最早入太子府,这是其他人没有的缘分。”

萧未央不搭理王婠的虚情假意,开门见山的道:“皇后娘娘,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皇后娘娘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臣妾不是不能听一听的。”

王婠笑着道:“哪里的话,我就是感觉我们姐妹之间的情谊有些清淡了,所以才有意弥合一下,毕竟都是老姐妹了,还有就是最近不管后宫还是前殿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正好有了冲冲喜的想法,也就借着这一次武昭仪这一次安思定公主过百日宴的机会好把大家都聚一聚,往日也少有这样的机会不是,淑妃妹妹是与别家不同的,所以本宫就亲自过来邀请你去参加了。”

萧未央看着王婠停顿一下,悠然笑着道:“皇后娘娘果然宅心仁厚,贤良淑德,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倒是事无巨细,井井有条,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后娘娘真的视如己出呢,哈哈。”

王婠嘴角微动,但还是笑着道:“本宫身为这后宫的一宫之主,皇上的每一位子女本宫都该视如己出,这也是本宫身为皇后的本分,妹妹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

萧未央冷笑着道:“行了,皇后,正如你所说,你我是最早就一起进入太子府的人,别人不了解你,但我对你的点点滴滴都了若指掌,你就不用在我这里表现贤良淑德,宅心仁厚了,我早就说把武如意带进宫你会引狼入室,现在引火烧身了吧,我猜你心中不定有多义愤填膺呢,所以就不用在我这里藏着掖着了。”

王婠的脸上逐渐失去了笑意,但还是勉强笑了一下道:“淑妃你说笑了,我心中的哪来的义愤填膺,武昭仪受宠那是她的命,俗话说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妹妹莫要多想,该可惜的是妹妹才对,当年皇上对妹妹的独宠本宫还历历在目,两相比较之下,这么看来本宫倒没有失去什么,所以何必多此一举义愤填膺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萧未央冷笑道:“我居然不知道皇后娘娘会有这么洒脱,所以之前暗中支使我去对付武如意的人会是谁呢?那些莫名其妙的消息是谁给我传过来的呢?王婠,不要把别人当傻子,我当初那么做是因为我比你更有那么做的理由,但这并不代表那就不是你王婠的心思,貌似你只是做了顺水推舟的事,我知道王婠你喜欢云里雾里,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想沾染这些东西,难不成到现在你还想置身事外?难道你就不怕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哈哈,当初你利用武如意跟我争夺皇上的宠爱,后来又利用郑珠贤这个蠢货想要毁掉武如意肚子里的孩子,还几次三番的利用我想要杀掉武如意,可真是足智多谋啊,所以这一次又想支使我做什么?让我猜一猜,哪有什么皇后娘娘好心为武昭仪的女儿安思定公主举办百日宴,只怕是想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皇后娘娘这是想要武如意成为整个后宫的众矢之的吧,让所有人都与她为敌,这是你对武如意的捧杀,皇后果然厉害,暗害不成就成捧杀,可是谁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呢?更何况是武如意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贱人,她是肯定不会拒绝的,皇后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善于给她人下难以拒绝的鱼饵啊,只是不知道皇后这一次会怎么做?只是前来我这里挑动我的区区怒气是不值的,我就算真的想要让武如意去死,现在也无能为力,皇后娘娘还是另请高明吧,好走,臣妾不送。”

王婠也不再多留,只是留下一句“到时还是希望妹妹前去赴宴”就离开,萧未央未置可否,但王婠了解她,萧未央是不会放过在武如意的宴会上作威作福的机会的,为了折了武如意的面子,萧未央一定不会让宴会顺利进行下去,所以萧未央一定会到,这就是萧未央说的王婠还是一如既往的善于给她人下难以拒绝的诱饵想到这里王婠露出了阴谋得逞的笑,这一次她的确不指望萧未央能做什么,但至少萧未央要在场,她可不想萧未央能够置身事外,一身清白,坐收渔翁之利,有时候法不责众也是一种优势。

还是就是一直在后宫地位超然的长孙德妃娘娘,要说整个后宫被独宠的是如意,但这样的宠爱并不能带来恃宠而骄,因为长孙德妃才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权势的那一个,其威势甚至不弱于皇后娘娘,因为德妃娘娘的出身是长孙氏,“长孙无忌的长孙氏”,这是大家经常偷偷挂在嘴边的话,这才是真的羡慕,一点嫉妒都不敢有,得罪了德妃娘娘不亚于得罪了皇后娘娘,所以长孙德妃在后宫一直有隐后之称,据一些不确定的小道消息说,因为皇后娘娘多年膝下无子,自感有愧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所以一旦在德妃娘娘怀孕后皇后娘娘就会“皇后之位有德者居之”,退位让贤给德妃娘娘。

这个消息是长孙德妃故意让人给传出来的,就是在上一次的“皇后娘娘放弃养子李忠”的事件之后,王婠亲自到长孙府“说明”了这件事,并且说出了自己退位让贤的想法,这“正合”长孙德妃的意,虽然从她一开始进宫就打的是这个主意,但自己动手抢过来和别人心甘情愿送上来,不管是出自外在的民义还是长孙德妃自己的心理这都是最好的结果,所以长孙德妃就让人传出了这样的消息,也算是趁早把这件事摆在了明面上,别到时候突然袭击让“皇后娘娘不好做”,这也算是给大家打的一次预防针了,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长孙德妃用这样的方式谨防王婠会反悔,虽然长孙德妃不认为王婠会有这样的胆量与长孙氏为敌,但也算防患于未然。

面对外边这样的议论,王婠也知道这多半是长孙德妃的心思,但王婠并没有“辟谣”此事,想到这里王婠就恨的咬牙切齿,同时心中也有一丝同病相连的得意,咬牙切齿是因为自己生不出孩子这都是李治的“功劳”,却让自己在外背负了骂名,同病相连的得意是李治并不只是对自己这么做,只怕长孙德妃也是这件事的“遇害者”,可怜长孙德妃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做着取自己而代之的美梦,就像过去的自己,为了生出一个孩子做了多少美梦,吃了多少苦药,现在的德妃就是过去的自己,但做的所有的都是徒劳无功,还真是可悲、可笑。

不过这对王婠来说是一个好事,长孙德妃注定不会有孩子,自己就永远不用“退位让贤”,所以王婠会对长孙无忌做出这样的承诺,也会放任长孙德妃随意的散步这些消息,既然她们愿意做这些徒劳无功的事情那就做吧,反而成全了自己的好名声,“皇后娘娘自愧无子,愿意退位让贤”,没有比这更谦卑的名声了,一个谦卑的人总是会被人尊重的,哪怕她做了坏事大家也不会相信,就算铁一般的事实摆在了眼前,大家也会要求从宽处理,王婠一直有一个好名声。

所以德妃在得到王婠对宴席的知会之后一时间就有一些犹豫不定,犹豫是因为如意的身份只是一个区区的二品昭仪,自己去参加她的宴席?这是给了她脸了?她有多大的资本让自己参加宴席?也不怕被折了福?但现在是王婠安排了这样的事情,长孙德妃就要思考投桃报李的事。

还有就是长孙德妃是立志于以后要做皇后的人,从现在开始就要多多的出现在后宫的公共场合,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之下,毕竟作为一个皇后是要掌管整个大唐的后宫的,可不只是做一个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或许自己应该去参加这次武如意的宴席,甚至以后多多组织这样的聚会,提前让后宫的妃嫔适应自己的存在,为自己以后自然而然的荣登皇后之位做准备,这么想想倒也不错。

有了皇后娘娘、淑妃娘娘和德妃娘娘都要参加宴会的消息流出,大家又是高看了如意一眼,因为现在还真是有了群妃毕至、名流云集的感觉。

万众期待,只待时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