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32章 再赴死如意临托孤 撕破脸李治封宸妃

第132章 再赴死如意临托孤 撕破脸李治封宸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唐朝臣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皆请武昭仪“赴死”,皇帝李治面对这不是逼宫胜是逼宫的局面一时间竞也骑虎难下,他没有想到流言会像野火一样肆虐,可是他又怎么能做出解释呢?他是大唐皇帝!他不想做万夫所指的那个人,他不想烽火戏诸侯,他不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以他要把如意推出去“顶罪”吗?李治有一些恐慌,也有一些心茫然。

同样恐慌茫然的还有如意,她也没有预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她只是想要对萧未央复仇,所以答应了和皇后王婠的交易,李弘只是暂代太子之位,到了皇后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李弘会退位让贤,却不曾想到自己会成了废太子李承乾的图谋者,会成了高阳公主和荆王谋逆的帮凶,这样的流言就是想把自己置于死地。

忽的,如意有了一个想法,按照李治的说法,皇后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的,因为李治不允许,所以这个交易不可能成立,难不成是皇后知道了这个秘密?想到这里如意感到一阵惊悚,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如果皇后真的知道自己多年的不孕不育是李治人为的话,这一切也就合理,可是这件事出自李治之口,入的如意之耳,旁人是没可能知道的,所以如意不敢肯定自己的这个猜测,犹疑不定之下如意就想要验证一下自己猜测的正确与否。

为此如意像以往一样前去拜访王婠,一切,如常。

王婠对如意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什么皇后娘娘的架子,和蔼可亲,礼贤下士,对如意各种关心,对如意当下的处境也甚是忧虑,对造谣者很是愤慨,直言武昭仪自从进宫以来的作为她这个皇后都看在眼里,并不是如流言中所传,如果有机会她作为执掌后宫的皇后会为武昭仪仗义执言,这也是她作为皇后的职责所在。

如意一直注意看着王婠的真挚神色,说这些话也不见王婠作伪,所以自己的猜测就是杞人忧天?是自己多心了,虽然王婠也并没有提出有效解决摆在如意面前的难题,但如意还是多谢了皇后娘娘的关心。

在如意离去的时候还是重新回到皇后身边的贤妃刘氏亲自送如意出门,刘氏也是劝说如意一定会逢凶化吉的,就像刘氏自己也是经历过流言蜚语的人,但到头来不还是皇上英明,皇后娘娘贤明,明辨是非,还了她和儿子李忠公道。

如意没有多言,只是道谢离去,她还需要跟李治商量一下该怎么渡过这个难关,或许自己这一次真的躲不过去就是个死。

蝼蚁尚且偷生,如意自然也不想死,可是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直在生死之间徘徊,初进宫就被同行的小宫女陷害,差点死在韦贵妃和阴德妃的倾轧之下,后来随着废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去视察蝗灾,又差点死在世家和李世民的暗斗的流民之中,再后来因为李承乾的关系被“发配”到了高句丽,差点死在这异国他乡,再后来是和李治的千里逃亡,再后来是陷入了高阳公主等宗室和李治的纷争差点死在杀手的追杀中,到现在都不知道幕后黑手是谁,而现在又有了这么多的谣言想要自己的命,这算不算命运多舛?

可是自己以往能死里逃生,这一次也可以吗?要知道这一次自己面对的是这大唐的朝野上下,似乎除了李治这个皇帝都想要自己的命,李治是如意唯一的救命稻草。

可是李治面对这十面埋伏的死局又该何解?流言多了去了,难道他这个皇上都一字一句的去辩证,去反驳吗?他这个皇帝不是堂下何人,就算他想要“公道”,又有谁配做这个“青天大老爷”?可是谣言愈演愈烈,明显是要逼迫李治拿“罪妃”武昭仪的命以谢天下,没人喜欢被逼着下决定,何况李治是这大唐的皇帝。

再者,追究这一切的根源,李治和如意认为这些谣言的根本并不是如意本身,她只是做了李治的替罪羊,究其原因是李治之前的“罢黜太子”之事,而李治想要罢黜太子,实际上是想要收揽皇帝的权力,所以其实是“有些人”不想把权力还给李治,至于“有些人”是谁?那自然就是“监国大人”,这是监国对他这个皇帝收揽皇权的不满和回击,是下马威,所以就拿如意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妃嫔开刀,所以如意算什么?监国大人真正的目标是自己,这是李治现在的想法。

好一个监国大人!好一个舅舅!

如意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她知道长孙无忌的地位,大唐监国,权倾朝野;也知道长孙无忌的身份,他是李治的舅舅,当初就连宗室最有权势的高阳公主和荆王都斗不过长孙无忌,被长孙无忌送上了断头台,自己和李治又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所以如意对李治惨然笑道:“皇上,既然事已至此,我们别无他法,就按照长孙大人的意思,把奴婢送出来扛罪责吧,这也是民心所在,奴婢不会埋怨皇上的,恰恰相反,奴婢能体会到皇上的不得已,也会体谅皇上的难处,对此奴婢已经死而无憾,所以奴婢恳求皇上对奴婢赐死,以平天下民愤,以安大唐朝政,以定朝臣之心,奴婢愿意赴死,皇上可以没有奴婢,但皇上不能没有长孙大人。”

如意越说语气越是坚定,自取灭亡,甘愿赴死,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出这样的选择,上一次面对高阳公主的胁迫她也是这么做的,只是现在多了更多的牵挂,她的儿子李弘才一岁多,她的女儿安思定公主还是襁褓中的小小一只,所以语气虽然坚定,但还是止不住眼泪情不自禁的流淌,这都是她的牵挂和留恋。

如意继续道:“奴婢死而无憾,只是心中放不下皇上和奴婢的子女,所以希望在奴婢死后,皇上可以多体贴照料一下他们。”

李治也是愣愣的看着如意,牙齿不禁的颤抖,他不知道这已经是如意第几次替他站出来挡枪,在蝗灾中,在高句丽的千里逃亡中,在他和高阳公主等人的宗室之争中,如意都是这么选择的,变得是形势,不变的是如意对自己的真心付出,更别说如意还为自己生了一子一女,是自己的女人,结果现在自己就要把她往死路上送?

一时间被朝臣逼迫的愤怒和心疼如意的愤怒在李治胸中激荡燃烧,可是李治似乎没得选,李治缓缓道:“好,明天的朝议就这么说吧,昭仪也做一下准备吧,跟孩子做一下道别和安置。”

如意强笑着点头,至于孩子怎么安置,自然是托付给皇后,如意也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如意又来到了王婠的凤仪宫,她说了自己的选择,她愿意一死为皇上解决眼前的难题。

王婠貌似伤心道:“昭仪这么做真的是在为皇上着想,大家同作为皇上的妃嫔,如果皇上需要有谁付出生命,这也是在考验一个妃嫔的忠心,昭仪在这上面是一个很好的表率,本宫虽有心帮助皇上和昭仪,可是在这件事上面力有不逮,不过既然昭仪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本宫也是支持昭仪的选择,如果昭仪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出来,本宫一定尽力而为。”

如意也就说出了想要把儿子李弘和女儿安思定公主托付给皇后的想法,皇后没有拒绝,这不就是她的图谋吗?让李治和长孙无忌自相残杀,让武如意这个贱人去死,不但要死,还要感谢自己,把儿子女儿送给自己,以后再好好“对待”他们,以解心头之恨!现在终于得偿所愿了。

皇帝服软,会在明天的朝议大会上“惩治”武如意的消息当晚就被应该知道的大臣知晓,能够拿捏皇帝,这算是一次小胜仗,所以在第二天的朝议大会上,众臣不介意在添一把火,如果知道要赢了还不赶紧锦上添花,那就真是吃屎都赶不上热的了。

这也就造成了第二天的朝议大会热闹非凡,各种谏言的声音此起彼伏,东家唱罢西家唱,你方唱罢我登台,矛头自然都是“罪不可遏”的武昭仪,但听者却是坐在皇位上的李治,这样的千夫所指让李治脸色很难看,虽然已经要做出让如意顶罪的决定,但这样的羞辱和众臣小人得势的气焰也是在狠狠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李治把目光转向了自己要屈服的对象,自己的舅舅监国长孙无忌,自己输了,但还是想要输的有体面,李治希望舅舅能够站出来替自己维持一下这个体面,可是长孙无忌依旧是闭眼合目,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李治心中惨笑,这还真是朕的好舅舅,就是想要折辱朕,就是想要指使朕,就是想要朕一败涂地,从此以后都是他手中的傀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