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闻言马上颔首自谦道:“奴婢羞愧,哪敢与朝堂诸位大人作比,只是妇道人家的些许浅见,登不得大雅之堂。”
李治点头道:“所以昭仪对于朕所言世家与臣子理天下之说可有什么破局良策?说出来朕听一听。”
如意犹豫一下道:“天下,是天子的天下,而不是其他谁的天下,所以奴婢以为朝臣可以帮助天子治理天下,但不能干预天子天下的传承,这就是东宫的册立,奴婢认为太子人选选拔必须脱离于世家朝臣之外,这就是未来天子摆脱世家干涉的第一步,而不是陛下与世家朝臣共商此事。”如意说到这里就不再言语,她相信李治已经明白她的想法。
李治听着如意的话,面色逐渐变得阴晴不定,他自然明白如意言语里指的是什么,东宫册立不就是太子之事吗?李治知道自己当初册封李忠为太子就是相当大的妥协,不管是册封太子的时机还是对太子人选的甄选,都是李治无能为力下的妥协:当时李世民的国丧期刚刚结束,高阳公主等人代表的宗室就拿这件事来对李治发难,这也是朝堂沉寂三年之后的第一次党争,结果完全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就进入了水火之争,当时的淑妃萧未央也为了自己的儿子李素节上位亲自下场入局,一时间没有子嗣的皇后王婠和支持她的长孙无忌就落入了下风,好在王婠在一年前明修栈道暗度陈把如意接进了宫,算是在后宫范围内用争宠赢了萧未央,如意就是她的棋子,然后王婠又用螟蛉养子的计策来做自己的缓兵之计,才最终强行推动了庶生皇子李忠上位太子,这次实际上就是长孙无忌最接近失败的一次,高阳公主等宗室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所有人都忽视了身为皇帝的李治对这件事的想法,朝堂上两方势力斗得你死我活,结果当事人,当朝天子李治被忽视在了角落里,但王婠还是用以后可以更换李治选择的太子人选说动了李治对李忠的支持,可是不管结果怎么样,李忠做太子就是李治对宗室、对长孙无忌、对皇后王婠的妥协,既然这样,这又哪里的来脱离世家朝臣的左右?李治没想到如意说的破局之道会是从太子之位开始?按道理来说现在已经没有了宗室诸王的瞎掺和,李治可以着手此事,是一个不错的破局点,可是储君是一国之根基,上一次就因为太子这件事让宗室和长孙无忌闹得不可开交,可以说这件事非同小可,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李治能够达到换太子的目的,那就是李治开始掌控皇权的最佳证明,李治一时间也开始举棋不定。
良久之后,李治沙哑着声音道:“这是你的主意,还是皇后的想法?”李治想到了当初王婠对自己说的话,想知道如意是不是受到了王婠的唆使。
如意对李治的提问一时间想用王婠来为自己的想法做助力,但最终她还是承认道:“这只是奴婢自己的想法,奴婢虽然跟皇后娘娘知会过这件事,但皇后娘娘说是让奴婢亲自向陛下建言。”
李治诧异道:“皇后没有拒绝这件事?”
如意道:“皇后娘娘只说让奴婢亲自建言此事,其余皆没有。”
所以王婠是在默认这件事?李治不由得这么想。
李治问道:“所以你举荐的太子人选是谁?”
如意道:“奴婢放肆,是皇上与奴婢的皇子,李弘。”
说到这里李治就明白了很多事,王婠对这件事保持沉默不管是对如意还是对自己都是一次试探,就想王婠在册立李忠时的试探,王婠也为自己留了后手,说是有朝一日李治可以册立自己喜欢的皇子为太子,这不就是为今天的事留余地吗?并且王婠当时也是对刚刚出生的李弘若有所指,也正是因为这样王婠才会让如意来试探自己。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是傻子,所有问题也不必明知故问,就算是如意也是在想明白之后才选择冒这个险对李治说出这些话,只是在三人当中,王婠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稳坐点鱼台,李治是有决策权,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他有权选择入局与否,只有如意是唯一的赌徒,用自己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来赌,一旦输了,不但这件事会失败,没准她还会失去李治的宠幸,这就是弱者面对的现实,想要抓住机会就只能倾尽所有选择赌一把。
李治又陷入了长久的沉思,现在知道了皇后的态度,他该怎么做?如果选择做,就是他在接过如意手中的接力棒,自己选择冒险了!但这不失为一种较为温和的收回皇权的方法,就看朝臣怎么应对,所以李治对如意道:“这件事你就先去跟皇后商量吧。”
如意听到这里藏在衣袖中的双手抓的更紧了,指甲深深地掐在肉里都不自知,因为她赌赢了,李治现在也是默认了这件事,所以才会说让她跟皇后商量的话,这就证明如意在李治的心中地位要更高一些,这个结果让她失去了一直保持的镇定,喜笑开始形于色,但她还是不忘对李治谢主隆恩。
如意再次找到王婠的时候王婠就猜到了这件事的结果,虽然李治没有亲自过来告诉她应该怎么做,但王婠明白,如意就是二人中间的传话人,如意也是因为有了李治的准信儿才会再次过来找自己,这让王婠多少有一些心酸,她也没想到这个卑贱的武如意会在李治心中有这么高的价值,甚至会推动她的儿子上位太子,但王婠也不会因为李忠是她的养子就反对此事,正如她之前所言,李忠和李弘都会是她的养子,她只会选择对自己更有用的养子,既然李治喜欢李弘,那李忠算什么东西?还有一点,就是王婠收养李忠的时候李忠八岁,年岁已经不小,并不利于王婠和他培养出母子感情,并且王婠也看不上被宫人刘氏养大的庶生子,麻雀还想飞上枝头变凤凰?相反李弘现在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王婠有足够的时间陪着李弘长大,做一个好的养母,这也是王婠在为自己以后的皇后之位做打算,所以哪怕武如意在她心中是一个贱婢,王婠都会笑着接受。
至于王婠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且别扭的做法,与其说是王婠顾全大局倒不如说是她委曲求全,这也是王婠一直以来的生存之道,因为没有诞出子嗣是王婠最大的且不可弥补的缺陷,这就注定了王婠的皇后之位会时刻处在摇摇欲坠的地步,这是王婠每天睡觉都会被惊醒的噩梦,她不想失去自己的皇后之位,那王婠就只能依靠别人,一是皇帝李治,皇后是皇帝的皇后,所以皇帝让谁做皇后谁就是皇后,所以王婠必须讨好李治,再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大唐监国,是权倾朝野的左相,王婠也必须讨好长孙无忌。
至于讨好李治,王婠可以在李治东宫时期看着李治独宠萧未央,而她只能笑着操持太子府;王婠可以在先帝国丧期亲自筹备祭祀大典,还要被高阳公主等一众公主指手画脚,只为维持李治的皇帝颜面;王婠可以把李治喜欢的女人如意偷偷地接进宫,为自己的丈夫金屋藏娇,这做的够不够?究其原因就是王婠必须讨好李治,所以现在李治想要李弘上位,王婠也只能认,并且还要以自己的皇后身份促成此事,只是王婠以为这都是李治对如意的偏爱,却并不知晓其中还有李治涉及到收回皇权的意图。
至于王婠对长孙无忌,是既有讨好,又有防备,讨好是因为不管当初王婠上位皇后还是从始至终的保住皇后之位都必须依赖长孙无忌的帮助,所以王婠这个皇后就要看长孙无忌的脸色,但长孙无忌不该把长孙家的女子送进宫做德妃娘娘,这个女人依着自己出身长孙氏的原因,对王婠也是多有目中无人,王婠还要陪着笑脸,这还是德妃没有孩子的情况,如果德妃有了孩子只怕就会成为长孙氏扶持的对象,王婠到时候就会被长孙无忌弃之如敝履,所以王婠一直都对德妃有戒备之心,顺便也就对长孙无忌有了防备,但这也不能全怪长孙无忌,皇后王婠一直无后,与其让别人占了便宜,不如便宜了自己人,假如长孙德妃真的有了孩子,长孙无忌必定会扶持自家血脉上位也是情理之中,前有萧未央后有长孙德妃,王婠这个皇后还真是前有狼后有虎,所以王婠不得不自保,她除了依靠自己就只能依靠李治了。
只是王婠依旧对自己生孩子这件事不死心,任何人都只能是她的缓兵之计,不会解决她根本上的危机,只有她自己生出的孩子才是实打实的保护,是她最好的护身符,所以王婠依旧在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怀孕。
就这样,在各种各样的心怀鬼胎中,李弘代替李忠上位太子的事就被三人谋定:如意是为了对萧未央复仇,想要拥有权势;李治是为了收回自己的皇权,所以想要用更换太子的事做破局之法;皇后王婠是为了讨好李治,保护自己的皇后之位,所以也支持此事,三人可谓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