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23章 破誓言如意身入局 谋太子三人各心思

第123章 破誓言如意身入局 谋太子三人各心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没有人是天生的权谋者,也没有人能是权利游戏中不劳而获的赢家,女帝也不外如是。

武则天没有显赫的身世,入宫之后也没有很高的起点,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这都是套在她身上的枷锁,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她一朝成就女帝之位才更显传奇。

正如现在,如意有求于皇后王婠,即使在权谋之道上她天赋异禀,但现阶段一样要被王婠拿捏,那就是假如你有求于人,就要先自己做坏人,自己脏了自己,置身事外当然可以做白莲花,但别人没有为你承担责任的天经地义,所以王婠告诉如意她会考虑考虑,正如王婠所言,李忠和李弘于她而言都是螟蛉养子,她何必多此一举来更换太子呢?其中的不确定性王婠没必要沾染。

还有一个原因,如意想做什么自己可以先做,如果需要王婠的帮忙,那至少要看如意自己做到哪一步,有没有值得王婠出手帮忙的地方,毕竟如意是在为自己的儿子谋求太子之位,就算是萧未央当初为了自己的儿子李素节上位东宫都不惜亲自下场。

因为如意以色侍人,俗话说色衰而爱驰,在后宫,皇帝喜新厌旧是很正常的事,王婠就是要考量一下如意现在在李治心中的分量,看看如意还是不是李治的偏爱,再者,就算李治还独宠着如意,又会不会有册封如意的儿子做太子的想法,在这上面,宠爱也是有等级区别的,李治对如意的宠爱会不会动摇太子的位子?

所以王婠会看情况再决定自己的做法,这就是所谓的考虑考虑,如果李治有这个想法,是必定会跟王婠商量的,毕竟王婠是皇后,还是现任太子李忠名义上的母亲,如果如意能吹成功这个枕边风,王婠不介意帮她美言几句,顺便收养李弘做自己的养子,这才是王婠的打算,永远一本万利不会输,反之,就算如意自己失败,那王婠也不会损失什么。

如意或许一开始不明白王婠的言外之意,以为是王婠在推辞这件事,但如意在权谋之道上的天赋最终让她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可是让如意自己对李治又如何说起这件事呢?如意本就知道李治恼烦于册立太子这件事,所以她才想要走王婠的路子,如果她不知深浅自己贸然去做这件事,不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意不认为自己有这个分量,一时之间如意就陷入了两难之中,做还是不做?她对萧未央的仇是报还是不报?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意想起了李治对她说的“世家和臣子”理天下之说,所以这会不会是自己的机会?只是如意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对李治施展美人计吹枕边风的命运,这也是她现在最大的资本了,之前她没有在高阳公主的压力下对李治用美人计,但在皇后王婠的阴谋下美人计就是如意唯一的选择,这就是生活,看似选择很多的时候,其实只有一个选择,你不做选择的时候,现实会逼着你做出选择。

并且如意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她当年进宫之前,对自己娘亲杨氏的承诺,要平庸一点,不出风头,不要跟别人争强好胜;要自己管好自己,不要因为不必要的怜悯之心介入别人的争端,还有就是礼尚往来知恩图报。

如果说不争就不会输是杨淑妃和李恪母子在朝堂的处事之道,那这三点就是杨氏牡丹告诉自己女儿如意进宫的偷生之法,如意这些年也一直都把这些话谨记于心,虽然她已经几次介入纷争,但大都是被动的陷入其中,是不得已之下的自保之举,而现在,她是想主动出击报复萧未央,这也是她心中的一道坎,就代表她违背了当年对娘亲的承诺,违背誓言,也是她难以下决定的原因之一。

只是如意不知道自己心不在焉的模样早就被李治看在眼里,李治喜欢如意就是因为如意一直都在扮演李治知心姐姐的角色,遇事不明问如意是李治的一贯习惯,这是他从太子时期就养成的习惯,他知道自己脑子没有如意灵光,害怕自己想不明白就会跟如意讨论,也很少看见如意有这样魂不守舍的时候,所以李治就在好奇如意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于是开口问道:“怎么了?最近看你心不在焉的样子,是发生了什么事吗?有什么为难的可以告诉朕,朕来帮你。”

如意没想到自己的异常会引起李治的注意,她不知道这件事对她的影响很大已经能够被外人看出端倪,但现在李治已经问起来,如意是说还是不说这件事呢?如意想要装作若无其事的作出否定,可是转念一想,没准这就是她唯一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恐怕就没有了,这让她想说出的“没事”就卡在了嗓子眼儿。

李治看着还在发愣的如意,等不到她的回应更加好奇道:“怎么了?你觉得有什么事就连朕都不好处理吗?所以说不出口?”

如意深吸一口气,抓紧了掩在衣袖中的双手,她决定放手一搏,如意声音颤抖的道:“奴婢放肆,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治道:“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如意道:“可是,奴婢这些话说出来可能就是一种罪过。”

李治笑着道:“说吧,朕恕你无罪。”

如意道:“那奴婢就斗胆讲出来,奴婢是在为皇上忧虑。”

李治更加好奇:“为朕忧虑?昭仪为朕忧虑什么?”

如意的想说的话已经说出口,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没有了后退的可能,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必须要走下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意反而镇定了下来,看着李治道:“陛下有大志向,希望自己能上承先帝遗志,整治百多年来皇权旁落世家的沉疴弊病,所以才会有皇上与臣子共治天下而不是与世家共治天下的说法,但世家势大是经年累月下来的结果,就算是如先帝一样英明也多受制于世家的掣肘,所以这件事非愚公移山的大宏愿不能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陛下任重道远矣。”

李治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些事只有积少成多方能聚沙成塔,朕承父皇之恩方有天下,子承父愿就是朕的使命,父皇在位时就是在把治理世家作为皇帝重任,朕又怎么能畏难而退缩,虽有千难万阻也唯有奋勇向前,不过朕还是理解昭仪为朕的担忧。”

如意道:“皇上言重了,奴婢位卑言轻,也只能做到为陛下忧虑这一件事,奴婢愧对陛下。”

李治笑着道:“位卑又何妨?昭仪虽位卑但未忘忧国,为朕之心不弱于朝上诸臣,朕甚欣慰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