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怎么会是武如意的选择呢?
这就要追溯到李治册立太子之事,当时李治并不是想要册立东宫太子,一来李治年纪还不大,刚刚二十岁出头,二来李治才刚刚上位,自己都才做皇帝几天就要立储君,这是赶着让自己早死吗?并且身为皇后的王婠无子,皇后无子就要草率立太子?但是当时册立太子也是宗室高阳公主等人和长孙无忌的争斗之一,李治不得不册立太子,王婠也是心不甘情不愿,没有儿子是她最大的败笔,所以迫不得已之下王婠和李治,甚至是长孙无忌只能选择用一个养子李忠来行缓兵之计,李忠只是王婠的一个权宜之计,是一个随时可以更换的选择,比如王婠之后可能生出的孩子,或者李治中意的孩子,这都在王婠的计划之中,这也是王婠说服李治时的建议,而王婠建议的对象就是当时刚刚出身的,如意的儿子,皇子李弘,现在如意打算用李弘来说服皇后推进当时的事,那就是更换太子。
而对于王婠来说,李弘始终是她的备选方案之一,如果她真的不能生育出皇子,那李弘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李治喜欢李弘,这也是王婠一直对如意和李弘很好的原因,甚至是在如意重回感业寺之后,王婠收养李弘的原因,王婠就是打算有朝一日投李治所好,用李弘来代替李忠,只是唯一的缺憾是如意还活着回来,王婠做不了李弘绝对的娘,但王婠不钻牛角尖,她永远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所以在如意对王婠提出这件事的时候,王婠只说自己考虑一下,毕竟现在她还是李忠的养母,并且这件事不是一件小事,只能由王婠这个皇后对李治提起,还要说动监国长孙无忌,这都是如意做不到的事情,而王婠就是要用这样如意有求于她的方式继续把控如意。
在如意前去找王婠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她正好在凤仪宫撞到了贤妃娘娘,也就是现在太子李忠的生母刘氏,刘氏本来只是李治太子时期教导李治房事的普通宫人,正是因为李忠被王婠收养,册立成为了太子,刘氏就母凭子贵,一步登天成为了李治四位大妃娘娘之一的贤妃,曾经这个位子还是李治为如意准备的,但王婠为了如意不对自己造成威胁,最终把刘氏抬上了这个位子,这也算是王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这就让刘氏对王婠感激不尽,死心塌地,成为了王婠最忠实的铁杆,也会经常来王婠这里表达忠心,如意也就恰好遇到了她。
刘氏见到如意就是一品的贤妃见到二品的昭仪,本来是如意对刘氏行礼,但刘氏反而早早的向如意行礼,她知道如意是皇后座上宾,就连如意回宫王婠都亲自去迎接,所以刘氏也不敢对如意拿架子,重要的是刘氏把自己当做王婠的心腹,也把如意当做自己的同道中人,自己人么,这也就更加客气。
如意看着面带笑容的刘氏,心中有些惭愧,毕竟她是来跟王婠商量拿掉李忠的太子之位的,面对李忠的生母自然会不舒服一些,所以刘氏越是客气如意越是有愧,也就勉强回应刘氏的交好。
倒是王婠心机聪敏,在听到如意说是有事找她相商的时候,并且看到如意尴尬的脸色,就告诉刘氏说是李忠最近学习很是用功,刘氏可以去看看他,别让孩子累坏了,刘氏就满心欢喜的离去。
如意见状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直白的告诉王婠自己想要向萧未央复仇的事,并且例数了自己和萧未央多年的仇怨,直言自己现在不想再忍耐。
王婠心中窃喜,但还是若有所思的问出了如意打算如何复仇。
如意犹豫一下表明自己想要让李弘代替李忠的想法。
王婠貌似震惊的看着如意,其实心中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没有她武如意又能依仗谁?只能是她,但王婠还是想表示一下这件事的难处,于是为难道:“昭仪应该明白,太子是国家稳定的根基,太子人选是皇上以及诸位大人们深思熟虑过的结果,哪有朝令夕改的说法,再者,后宫不得干政,这是规矩,昭仪让我去跟皇上说这件事,这就是在为难本宫了。”
如意起初没想到王婠会否定这件事,所以她之前的猜测是错的?王婠并没有拥立李弘的想法?如果这样,那如意就完全没有了跟萧未央争斗的筹码,可是似乎王婠也并没有完全拒绝此事。
思索良久,如意道:“奴婢不是在为难皇后娘娘,只是认为太子人选应该是皆大欢喜的选择,而不应该是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皇后娘娘当初的为难奴婢看在眼里,皇上当时的难处也是有目共睹,既然这样,娘娘或许应该考虑更好的选择。”
王婠不以为意道:“哦?什么是更好的选择?本宫没有看出其中的区别,都不过是螟蛉养子罢了。”说完还是有些丧气的摆摆手。
如意道:“皇后娘娘说笑了,娘娘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怀孕,奴婢会帮娘娘的,至于弘儿的太子之位奴婢不会贪恋,一旦皇后娘娘真的诞出皇子,那奴婢和弘儿就是皇后娘娘最忠实的支持者。”
王婠道:“本宫还是没有看出你跟贤妃的区别,我相信这些事贤妃一样可以做到,你说呢?”
如意咬咬牙道:“奴婢知道,但奴婢还有一件事是贤妃娘娘做不到的,那就是皇上的宠幸,以及皇上对弘儿的中意,这是贤妃娘娘以及李忠皇子总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是弘儿是皇后娘娘更好选择的原因,不正是因为如此,皇后娘娘当初才会看好弘儿吗?”
王婠看着如意道:“所以你自以为拥有皇上的独宠就能有恃无恐?可以随意的更换东宫太子?”
如意听着王婠的话以为自己就要无功而返,也就有些丧气,有些事情还真是想的时候感觉理所当然,一旦真的做起来就会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但王婠并没有绝对的反对这件事,也就给了如意一个自己需要考虑的说法,王婠有这个想法,但她不是武如意的菩萨,许什么愿都能有求必应,这是王婠的驭人之道,王婠需要如意明白什么是主什么是辅,这样她就更能掌控如意,至于做不做,怎么做,王婠自然有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