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106章 晓以理如意陷两难 动以情弟弟劝兄长

第106章 晓以理如意陷两难 动以情弟弟劝兄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如意还在愣愣出神的时候,高阳公主已经无声无息的离开,她已经达到今天的目的,也就没有其他需要跟如意寒暄的,在她眼里如意这个女人只是她手中的棋子,她相信如意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高阳公主对如意的威胁和利诱就是这样赤裸裸的,不带一丝遮掩的,甚至只给如意可和否两个选择,没有些许商量的余地,这就是二人地位上带来的差距和现实。

高阳公主的对手是长孙无忌,她的帮手是荆王李元景和李泰,如意没有长孙无忌、李泰和荆王那样的地位,既做不了对手也没资格做帮手,能得到的只有颐指气使,看似温和的商量其实是看不见的疏离和施舍,如意只能选择高阳公主给出的选项其一,没有选择其他的机会和权力,这同样是一种迫不得已,如意已经没有继续保持置身事外的可能性。

高阳公主刚刚起身离开,如意再也没有心思坐在园子里清静,就想回到屋子里,可是还没有等她站起身就看到皇后走了进来。

如意居住的蓬莱殿本来就是在皇后的凤仪宫分割出来的一小部分,所以就是距离皇后最近,如意这里有什么风吹草动王婠也是第一个知道,所以她才会每一次都准确的掌握李治来到了如意这里,然后王婠也会马上跟过来,这也是王婠强行把如意留在身边方便掌控的目的之一,所以刚刚高阳公主来找如意,自然也不会瞒过王婠的耳目,因此她也是过来想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毕竟王婠也知道高阳公主跟长孙无忌的敌对立场,也知道谁是自己的依仗。

王婠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的询问道:“武昭仪,我刚刚听说高阳长公主来拜访与你,可是有何事?”

如意斟酌一下,她知道这件事不可能糊弄过皇后,但也不能把高阳公主过来说的所有事都说给皇后,不然她这样的小人物夹在皇后和高阳公主这两个人当中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强颜欢笑道:“皇后娘娘知道,奴婢跟高阳公主殿下早就熟识,是在先帝在位时奴婢侍奉在崇文馆时期,现在奴婢成为皇上昭仪的消息传到了公主殿下耳中,所以公主殿下就过来。”

剩下的如意没有继续说,但王婠也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王婠似笑非笑的道:“所以高阳长公主是来兴师问罪了?”

如意没有否认,只是默默地点一下头。

王婠笑着道:“本宫早有这样的顾虑,所以一直把武昭仪留在本宫的凤仪宫内,这样外人也就没有知道的可能性,也劝解武昭仪要低调行事,本来可以相安无事,但皇上非要册封武昭仪妃嫔之位,这不就是自爆己短吗?现在好了,被高阳公主知晓此事,这不就是来上门问罪来了?”

王婠也是一个女人,本来就对李治独宠如意不高兴,后来李治想要册封如意贤妃的位子,还是王婠费心破坏此事,王婠心中早就对此颇有不满,现在如意被高阳公主找上门,王婠不说幸灾乐祸,也要表示出自己的先见之明。

如意只得附和道:“皇后娘娘顾虑的是,是奴婢做事不够小心隐秘了。”如意不可能把责任推到李治身上,只能把王婠的话头揽到自己身上。

王婠幸灾乐祸归幸灾乐祸,但如意明面上还是她的人,她还是需要打探清楚高阳公主的来意,毕竟高阳公主才是她的大敌。

王婠继续不动声色道:“高阳长公主既然是来兴师问罪,那她怎么会离开呢?按理来说,如果高阳长公主想要问罪与你,你是不可能这么安稳的留在这里的,这中间可是有什么内情?”

这才是王婠过来的目的所在,她怕如意跟高阳公主私下里达成什么她不知道的目的,这样如意就有可能脱离她的掌控,所以她需要知道有没有内情。

如意闻言,心中思绪闪烁,高阳公主说了很多话,她不可能全部告诉王婠,她需要有所取舍,比如高阳公主想要让李弘做太子的事,答应自己做皇后的事,这些事如意就算是个傻子,都不可能告诉皇后王婠,但她又不可能瞒住王婠,王婠能过来询问就代表她有一定的猜测,如意自己不说反而也会引起王婠的怀疑,对她和王婠之间的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斟酌一下说道:“皇后娘娘,实不相瞒,高阳长公主殿下找到奴婢这里的确是有事相商,或者说是想要跟奴婢做一次交易,高阳长公主希望奴婢在皇上面前替濮王李泰美言几句,以帮助濮王早日回到长安城,作为交换,她对奴婢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意的回答让王婠点一点头表示明白,这跟她的猜测差不多,美人计,枕边风,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计谋,不稀奇,但王婠还是说道:“高阳长公主这是把你当做苏妲己了吗?想让你惑乱后宫?要知道后宫不得干政是从长孙皇后娘娘开始就有的规矩,她这可真是给你出难题啊。”

王婠这几句话看似关心,实则也是在敲打如意,苏妲己是什么人?还有惑乱后宫,不得干政,这都是敲打,如意也明白王婠的意思,连忙道:“皇后娘娘教训的是,奴婢谨记于心。”

王婠看如意识趣,也就没有再多说,再说了,她也不相信如意会有这样的能力,或者说,李治也没有这样的能力,朝堂上的事还是监国长孙无忌说了算,王婠继续问道:“这件事武昭仪可有什么打算?”

如意道:“奴婢浅薄,不知应该怎么处理此事,还望皇后娘娘多赐教。”

王婠道:“高阳长公主也算是看得起你,居然敢把这么一件大事嘱托于你,这样吧,这件事就由我转告给皇上吧,皇上如有疑问再让皇后来询问于你,武昭仪怎么看?”

这件事由王婠告诉李治可就是不一样的经过和结果,保守的顾忌王婠都绝对不会给高阳公主添一句好话,只怕少不了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比如高阳公主盛气凌人,武昭仪受到了高阳公主的胁迫,话还是一样的话,但不一样的表达就有不一样的结果,王婠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力。

还有就是哪怕李治不相信来询问武如意,王婠也相信有了自己刚刚的教诲,如意不会乱说话。

王婠志得意满的离开了如意这里,这算不算高阳公主送上门的口舌?那就别怪她这个皇后拉闲话。

高阳公主是一个没脑子的女人吗?她会不知道自己去武如意那里躲不开皇后的眼线?

有人会说高阳公主霸道,没人会说高阳公主愚蠢,因为没人会认为高阳公主是一个蠢女人,所以高阳公主会不知道自己去找武如意就是给长孙无忌留下把柄吗?她会不知道王婠会借题发挥?只能说这一切都在高阳公主的预料之中,因为高阳公主同样知道武如意不是一个蠢女人,不可能把自己说的所有话都说出来,这就是人心,这就是人性,高阳公主相信如意一样会有自己的私心,比如自己说的李弘做太子,比如自己说的武如意做皇后,只要武如意有这个心思就不会把所有都说出来,只会对王婠阴奉阳违,高阳公主不相信有一个女人会克服皇后之位的吸引力,特别是武如意这样一无所有的人。

因此,王婠相信有了自己的教诲,如意不会乱说话,高阳公主也一样相信,有了自己的承诺,如意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这就是桌子上的两道菜,王婠和高阳公主都笃定如意会吃自己端上来的那一道菜,因为她们都认为自己让武如意吃哪一道菜如意就必须吃哪一道。

面对这样截然不同的两个选择如意又该如何取舍?

另一边高阳公主在离开皇宫之后马上就安排身边的人去荆王到自己的公主府商议大事,今天的意外收获她需要重新修改之前制定的计划,所以需要请荆王到自己那里商议。

荆王到了公主府的时候,还是三个人聚在一起,只不过这一次不是高阳公主、荆王李元景和李泰,李泰此时还是戴罪之身,身在均州,另一个人是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这一次是他们三人商议此事。

高阳公主把自己在如意那里的所见所闻告诉房遗爱和李元景二人,二人皆是一愣。

荆王李元景貌似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李弘当出,难怪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