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当然不想李泰回来。
前面说过,李治对于自己的皇位是自卑的,是胆怯的,因为他的平庸是诸皇子中最没有可能做皇帝的那个,在太子李承乾谋逆事败后,大家会支持魏王李泰做太子,也会讨论吴王李恪做太子,但唯独就是少有提及晋王李治做太子,在这件事之前晋王李治不客气的说还是大家眼中的隐形人,虽然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也是嫡皇子,但就是不显眼,没有什么存在感。
李治当然也知道自己能够上位做皇帝最多的原因恐怕是因为自己的父皇一力支持,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众望所归,就算是李治自己也从来都没有做太子做皇帝的想法,但李世民偏偏就选中了他,并且为了减少对李治的威胁,把李泰贬谪到了均州,所以李治就成了现在的皇帝。
李治当然理解父皇的想法,谁让自己论才学论能力论声望都比不上自己的这个哥哥呢,所以李泰是自己最大的威胁,所以父皇才会把李泰贬谪到均州。
还有一件事只怕只有李治和李世民自己知道,那就是李治在高句丽被齐王李佑安排的杀手追杀的时候,因为摔下马受伤,并且因为在野外过夜着凉,最终被如意舍身赴死引开高句丽的追兵,这样如意被一箭射中,好歹二人最终都被戍边的牛进达所救,并且揭开了齐王李佑和太子谋逆的阴谋。
李治被李世民接回长安之后一直留在宫中静卧养伤,然后朝堂上就发生了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明争暗斗东宫之位的事,并且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李泰,这时候李世民的犹豫让李泰以为李治是自己最后的威胁,所以明面上李泰对自己的父皇做出了“杀子传弟”的承诺,实则私下里悄悄的威胁李治不许他跟自己抢太子的位子,结果被正好在窗外的李世民听了一个真真切切。
所以什么“涉嫌夺嫡”,这是李世民苦心给自己的儿子留的一条活路,只因为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李治知,李世民自己知,李世民这个做爹的就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不然李承乾的结局就是李泰的结局,三子去二子?这就是李世民竭力避免的历史重演,所以李承乾只是被废为庶人,也只给了李泰一个“涉嫌夺嫡”的罪名,算是对李泰做错事的一个警告,现在李世民已经驾崩,但李治却是记着自己这个哥哥曾经对自己的生命威胁,在李治这里李泰的罪责可没有“涉嫌”两个字,就是实打实的谋嫡,不惜为此阴谋陷害太子李承乾,并且言语威胁自己,所以李泰一直是李治心中不想提起的阴暗面,这也是李治上位后可以册封李恪为三公之一,并且还可以做太子太师,但就是偏偏遗忘李泰的原因,实在是李治这个哥哥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和教训,这都是李治不想李泰重新出现的原因。
所以高阳公主的这一招“均州求援”,在她自己看来,或者在宗室看来,甚至是在长孙无忌看来都可谓是神来之笔的一记妙招,但放在李治这里,站在这位皇帝的立场上就是一记昏招,之前不管高阳公主有多放肆,在李治看来都是小事,可以糊弄了事的事,但现在高阳公主想把李泰搬出来,这就是李治的逆鳞,所以李治不由得思考高阳公主这是意欲何为!
至于高阳公主,也把发生在长安城的好消息马上告诉了千里之外的李泰,并且还想要乘胜追击,于是就想再次去均州看望李泰,一起商议之后的行动举措,跟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高阳公主并不是自己独身一人,与之同行的还有刚刚在朝堂上出尽风头的荆王李元景,这一次对长孙无忌的小胜一场,让李元景有了更多的野望,他同样希望李泰能够做这个带头人,毕竟李泰有名正言顺的名分,这就是最大的资本。
这一次三人相约在了山顶的一处亭阁,先是荆王李元景站在亭边远眺开口道:“站高望远,一览无余,锦绣山河,尽入眼中啊,善。”
李泰和高阳公主此时还坐在后边的石桌边饮茶,闻言高阳公主笑道:“没想到王叔还有这样的雅兴,这里也的确风景雅致,四哥眼光很好。”
荆王李元景点头道:“此地钟灵毓秀,山青气明,必定人杰地灵,福慧绵绵,前途无量啊。”
李泰笑着道:“叔父过誉了,这均州再好也只是一个小地方,什么前途无量,只是偏安一隅罢了,哪里比得了长安的人才济济。”
荆王李元景笑着摇头道:“非也非也,古语有言,这山就是人,人就是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养人,人亦养山,此相辅相成也,这么看来贤侄在这里还真是相得益彰、休养生息啊。”接着又吟诗一阙,“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贤侄什么都不缺,地利人和皆在你,只是缺一个机会,缺一个诸葛孔明巧借东风的机会,万事俱备只待天时。”
李泰笑着道:“我昨晚才梦到紫气东来,今天王叔和皇妹就来了,所以王叔是给我送东风来了吗?”
荆王李元景道:“然也,我们一直在等风来,现在天时已到,所以风来了。”
李泰了然的笑着道:“这还真是一个好消息,我早就应该猜出,看到王叔就是事成了。”
高阳公主冷笑道:“虽然事情被长孙无忌用缓兵之计拖着,但我看不到他有什么胜算,他凭什么能阻挡四哥回到长安城?”
闻此言荆王也是点头道:“不错,青雀回归是我宗室诸王众望所归,他长孙无忌往日里无端打压我宗室就罢了,难不成还想阻了青雀的前程?这就是赶尽杀绝不留余地了,我想长孙无忌就算再肆意妄为也不会有这样的胆量。”
李泰也是认同荆王的说法,对于自己的这个亲舅舅,李泰可是没有什么好感,当年把自己赶出长安城,自己这个舅舅在中间可是少不了出力,所以自己成了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甚至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惶惶不可终日,就怕有一天罪加一等,跟着废太子李承乾的脚步被贬为庶人,那可就是真的永无翻身之日了,这也是李泰离开李世民为自己修建的府邸,来山上离群索居的原因,他不想别人看到他惊惧的睡不着觉的样子,这对于一直都很骄傲的李泰是不可接受的,这中间的苦楚李泰不想再回忆,再看看自己这个舅舅呢?反而有了从龙之功,步步高升,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监国大人,试问李泰怎么可能会对这个舅舅有好感?
如果长孙无忌这一次还想阻拦自己回到长安,那就是他李泰势不两立的敌人。
想到这里,李泰也站起身走到亭阁边上,跟荆王一起远眺,是啊,这大好河山,锦绣斑斓,自己不该屈居于这一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