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高阳公主冷声道:“好一个国公,好大的官威啊,居然敢这样贬低本宫这个长公主,牝鸡司晨!好一个牝鸡司晨!胆敢把堂堂的长公主比作是牝鸡,不愧是梁国公,只是可惜了梁国公这个国公的名声,有些人无德无才,德不配位,凭什么还能有国公的位子,本宫倒是要去问一问皇上,现在我大唐的国公是什么样的宵小都可以胜任了吗?梁国公,我们走着瞧!”
在场的人一听高阳公主的话马上就慌了,这是什么意思?听这话音高阳公主是想剥夺房遗直国公的爵位了吗?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整个大唐能有几个国公?更别说是房氏这样的异姓国公了,屈指可数的几位,哪个不是开国功臣之后?所以这样的位子才是弥足珍贵,就是权势的象征,现在高阳公主想要剥夺房家国公的爵位?那房家怎么办?
有人赶紧劝道:“长公主殿下要冷静啊,这是房氏的家务事,千万不敢闹大了让外人笑话啊。”
还有人道:“长公主殿下,不止于,不止于啊,一桩婚事怎么就闹到爵位上了,还是要三思而后行,从长计议啊!”
高阳公主也知道自己的话把房氏给吓坏了,接着道:“他不合适国公的位子,房氏人才济济,自然会有人合适,他也应该退位让贤了。”
高阳公主的话让大家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房遗爱,房遗直不合适,那就是房遗爱了,所以梁国公的爵位还是在房氏,这么看来刚刚是大家想多了,这样的话也并不是不能接受,房遗直在国公的位子上的确也没有什么能力带着房氏更进一步,再说了这件事也不是他们现在能够决定的。
这算个什么事......
本来是房氏内部的调解大会,没想到房遗直和高阳公主直接被调解到势不两立了,这就是历史上房遗直对高阳公主失礼的事。
表面上是因为弟弟房遗则和荆王李元景女儿的婚事,实际上是因为二人对待长孙无忌的不同选择,房遗直主张妥协,不要到鱼死网破的结局,而高阳公主则是选择步步急逼,长孙家迎娶新城公主,那房氏就迎娶荆王家郡主,就是想要跟长孙无忌针锋相对、一决高下,最终的结果就是房氏分裂,二人分道扬镳,高阳公主也有了剥夺房遗直梁国公爵位的心思。
其实不管是吵架的家丑外扬,还是把高阳公主比作牝鸡这样的失礼行为,并不是高阳公主想要夺取房遗直爵位的主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爵位本身,高阳公主毕竟是女儿身,就算她再足智多谋也没有上朝议事的资格,只能在私下发挥作用,这是她最大的缺陷,而房遗爱又因为官职不够的原因,在朝堂上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但是假如房遗爱有了国公的爵位就不一样,就能够在朝堂上直面长孙无忌,正面对抗长孙无忌及其党羽,房遗直反而是会拖自己的后腿,就是一个吃里扒外、隔壁肘往外拐的蠢货,所以高阳公主才想必须用听自己话的房遗爱来代替房遗直,也就是说夺取房遗直的爵位是高阳公主必然要做的事,目的就是为了集中自己能掌控的力量来应对来自长孙无忌的压力。
事不宜迟,形势不等人,新城公主的婚事也不等人。
高阳公主从来都是一个想到就做的人,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她既然已经决定要剥夺房遗直梁国公的位子,那高阳公主就不会犹豫,现在正好借着外面的流言去找皇帝,这样自己也算是师出有名,毕竟高阳公主还是好面子的,胡搅蛮缠、不可理喻的女人不是她的人生目标。
这样,高阳公主诉梁国公房遗直对自己这个长公主失礼的诉状就摆在了李治这个皇帝的案头,诉状中详细记述了房遗直嘲讽高阳公主为牝鸡的言论,这是对于高阳公主,以及诸多出嫁公主,以及皇家尊严的蔑视,梁国公房遗直德不配位,所以请求皇上能够罢黜房遗直的梁国公的爵位,然后选贤任能,已故国公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就是最好的人选,希望皇上能够同意。
下面还有一些房氏族人的联名签字,这也是高阳公主的万全之策。
不过李治眼下对这件事并不上心,因为李治也在忙活自己的事。
虽然李治最终没有为如意在长孙无忌那里争取到一个一品贤妃的位子,但好说歹说还是争取到了仅次于贤妃的昭仪这个二品之首的妃位,现在妹妹新城公主的婚事已经议定,那在婚事之前正好把册封如意的这件事完成,所以他没有心思关心高阳公主的诉状。
李治对册封如意的事也算是思虑周到,正好借着自己现在补充后宫的机会,不但有妃位,关键是非议少,并且为了尽力淡化如意曾经的身份,李治并不是单独册封如意,而是同时册封了自己另外两个皇子的生母,庶生皇子李孝的生母宫人郑氏,庶生皇子李上金的生母宫人杨氏。
这二人之前跟太子李忠的生母刘氏都是一样的普通宫人身份,但在李忠成为太子后,刘氏母凭子贵,最终成为了贤妃娘娘,现在李治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同时册封了这二人,也算是一视同仁,雨楼均沾。
郑氏和杨氏前一段时间还在对刘氏的好命羡慕嫉妒恨,没想到现在好事就已经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虽然不比刘氏的贤妃娘娘,但也算是有名有份了,现在大小都是一个娘娘了,都说诸葛亮能借东风,没想到自己也有借到东风的一天。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意的身份就要比单独册封不起眼多了,很多人只是好奇这个新上位的昭仪,据说是前一段为皇上生了孩子的女人,并且是皇上即位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皇子,而且一直居住在皇后娘娘的凤仪宫,这么看来,这个如意八成就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了,所以倒也没有太深究如意过去的身份,这算是让李治达到了自己浑水摸鱼的目的。
只是王婠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阵头晕目眩,她没想到自己会和其他人一样最后才知道这个消息,关于如意的安排这不该是自己的事吗?那么皇上是怎么能跳过自己私自做这个决定呢?自己这个皇后算什么?还有就是长孙无忌那里,怎么会连知会自己都没有呢?自己在长孙无忌那里又算什么?这让王婠的内心一阵失衡。
王婠这时候已经忘了自己跳过李治私下找长孙无忌议定事情的事了,李治现在只是有样学样,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另外,王婠一直把如意留在自己的凤仪宫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掌控如意,这样就算是掌控了李治,所以王婠一定要把如意抓在自己的手里,这也是她费尽心思让李忠的生母刘氏做贤妃的原因,不然刘氏这个宫人身份出身的下贱女人凭什么能配得上贤妃的位子?唯一的目的就是占着这个茅坑,让如意上不去,王婠这也是在防着李治,她知道李治想让如意上位的心思,说到底李治的这个心思还是她撩起来的,想到这里王婠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自己当初多这个嘴干嘛!?
在刘氏被册封为贤妃之后王婠还以为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没想到李治贼心不死,居然偷偷地找长孙无忌商量出了这样的结果,等王婠得到消息的时候,这件事已经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王婠一阵头晕目眩。
想到这里,王婠失落在坐在地上,武如意眼看着要脱离自己的掌控,自己接下来要何去何从?
萧未央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未央宫又是一阵鸡飞狗跳,恨声直骂武如意这个贱人,她凭什么?她配不上,然后就是骂皇后王婠这个蠢货,早就告诉她让武如意进宫就是引狼入室,偏偏不听,还说什么驱狼吞虎!现在呢?蠢货!蠢货!还有就是郑珠贤这个笨蛋,早知道这样的结果你说你就是拼了命也该把如意肚子里的孩子给搞没啊!笨蛋!没有一个明白事的!
想到这里萧未央颓然的坐在地上,武如意真的会是自己的生死大敌吗?命中注定吗?当初二人在训育宫就是纠葛,现在还在纠葛,这就是宿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