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 > 第96章 新城公主婚事在即 高阳公主房家失和

第96章 新城公主婚事在即 高阳公主房家失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大家还在为新城公主的婚事做茶余饭后谈资的时候,另一个惊人的消息被传了出来,房氏三子、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将要迎娶高祖之子荆王李元景的女儿,这算是荆王和房氏的联合,其中的撮合人就是高阳公主,李元景是她的叔叔,李元景的女儿就是她的妹妹,房遗则是自己驸马房遗爱的弟弟,高阳公主就是最好的中间人,当然这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婚姻,这是荆王和高阳公主代表的宗室和清河房氏的联姻,更是对咄咄逼人的长孙家势力压迫的回应,并且作为回应,二人的婚事被安排在了同一天。

公主和郡主的婚事在同一天!(荆王李元景的女儿按规制是郡主,没有特别情况就只会是郡主,特别情况就是文成公主,她本来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本来也是郡主,但因为和亲吐蕃的原因被册封为了公主)

这样旗鼓相当、棋逢对手、针锋相对的对垒是大家很久都没有见过了,这样明摆着拉开阵势的一对一让大家津津乐道,就不只是茶余饭后了,街头巷尾也开始有了这种神奇的谈论,毕竟看热闹的不怕事大,这种级别的对台戏哪是能经常看得到的,所以这就是长安城的大事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自从李世民驾崩后,长孙无忌成为了监国大臣,就成为了能够左右朝堂的人,按常理本该被重用的宗室反而因为李治这个意外上位的儒弱皇帝不自信和对同姓氏的提防之心只能屈居其下,这样宗室和长孙无忌就有了长久的矛盾,并且随之延续到现在。

前一段时间的东宫之争更是把双方争斗推上另一个高峰,却并不被所有人知晓,因为那只是朝堂高层的明争暗斗,是皇后淑妃的明争,也是长孙无忌和高阳公主的暗斗,结果以监国胜利宗室败退而告终。

这样的结果就注定宗室和长孙无忌水火不容,也就有了现在新城公主和李元景女儿针锋相对的婚事安排,这就是争斗的延续,只不过这样的争斗开始不止于朝堂,宗室开始以联姻的方式来对抗日益强大的长孙家族。

只是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其中就有房氏大宗的话事人,名相房玄龄爵位的继承者梁国公房遗直。

房遗直,房玄龄的长子,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的长兄,也就是即将迎娶李元景女儿的房遗则的长兄。

作为房玄龄的嫡长子,房遗直在父亲去世后就顺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长子继承爵位这在唐朝是一个惯例,而不是房遗爱房玄龄这个最名声在外的次子。

跟房遗爱相比,长兄房遗直就要名声不显太多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妻子的名声,房遗直的妻子杜氏虽然出身京兆杜氏,但在坊间并不被人知晓,而房遗爱是高阳公主的驸马,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喜爱的女儿,所以他就把最喜爱的女儿嫁给了自己左膀右臂房玄龄的儿子,这也表示皇帝对臣子的宠爱,在当年这是一段君臣互相爱慕的佳话。

房遗爱也是夫凭妻贵,不但官至太府卿,也为房州刺史,官职为从三品,是李世民的驸马都尉中少有的实权肥缺,并且因为高阳公主作为李世民最出名的公主,房遗爱也就在坊间名声显赫,反而衬托的自己的长兄房遗直默默无闻,虽然房遗直继承了父亲房玄龄的梁国公爵位,但房遗爱发展的也并不差,所以房氏家族可谓是攀龙附凤,现在房氏三子又要迎娶荆王李元景的郡主女儿,声望自然一时无两。

也就是在这件事上面,房遗直和弟弟房遗爱有了分歧,或者说是跟自己的弟媳高阳公主有了分歧,高阳公主性格霸道刚烈,哪怕她嫁给房遗爱之后也没有任何改变,相反房遗爱也接受这样的高阳公主,因为房遗爱对这种事有前车之鉴的认识。

房遗爱的母亲,高阳公主的婆婆范阳卢氏也以性格刚烈著名,《新唐书》列女传中就记载了卢氏剜目明志的典故,还有“千古风流一醋坛”的名号,亲妈都是这样的人,房遗爱自然不会觉得自己的老婆不可以,相反还比较接受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美言来形容这一对婆媳,这叫相得益彰,所以高阳公主在房氏家族就会有一定的话语权。

这一次房氏三子房遗则的婚事就是出自高阳公主的安排,目的自然是房氏和宗室的联姻,就是在这件事上面,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长兄房遗直有不同的想法,因为房遗直知道高阳公主这样做就是想要把房氏拉上宗室跟长孙无忌的战车,这是房遗直的担忧。

世家之间不可能是和和睦睦没有纷争的,但世家争斗也有自己的默契,那就是点到为止,不是鱼死网破,这是潜规则,还因为世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也就没有你死我亡的必要。

比如房玄龄出身清河房氏,他的妻子出身范阳卢氏,长子房遗直的妻子出身京兆杜氏,是跟京兆韦氏一个级别的大世家,这就是大世家之间的婚嫁,所以世家之间虽有分歧,也会留几分余地。

房遗直平时虽然不声不响,但作为梁国公,房遗直对朝堂上的风向还是明白一二的,他眼看着高阳公主代表的宗室和长孙无忌之间的争斗越来越焦灼,甚至已经有了脱离潜规则的迹象,房遗直担心这样的争斗会危及到房氏的安危,他认为现在应该识相的认输,而不是继续针锋相对到底。

就像当初世家和李世民的明争暗斗一样,世家为了表达对皇帝集权的不满,可以借着蝗灾的机会暗中操作,然后用灾情胁迫皇帝对自己妥协,这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李世民识破这样的计谋后,世家知道自己的计划没有成功的希望后,就选择了自己退出,而不是强行掀动民变,不然就是反叛,这就是世家和皇帝的默契,李世民事后也并没有追究其中的责任,根本原因就是世家没有选择鱼死网破,点到为止大家就会明白认输,所以房遗直希望自己的弟弟和弟媳能够知进退,应该对长孙监国示之以弱,争斗也该到了收场的时候了,这也是在提醒他们遵守世家之间的默契,这也是世家能够传承千年的根基之一。

可是这样的认输对于心高气傲的高阳公主来说就像是一种耻辱,她性格霸道热烈,好胜心强盛,李世民曾经形容这个最类己的女儿是一团火,这也是她当初想代替挚友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不被允许的原因,所以有乃父之风的高阳公主怎么可能认输?再者,现在高阳公主也不认为自己会输,就算输了这一次又何妨呢?就算是父皇也不是次次都胜利的,高阳公主认为自己输得起。

在这样的心思之下,三弟房遗则和荆王郡主女儿的婚事就成了高阳公主和房遗直的矛盾,并且这不是一个小的矛盾,在房遗直看来这是关乎家族安危的大事,在高阳公主看来这是宗室被长孙无忌夺权的大事。

话说长兄如父,虽然房遗直过往因为高阳公主身份的原因,对弟弟的家事并没有什么干涉,但依旧是家族内的长辈,在这件事上面房遗直不想高阳公主继续目无尊长,想要拿出自己作为长兄的威严否决了这桩婚事。

可是这样的行为在高阳公主看来就是一种背叛,眼下正是自己和长孙无忌斗争的你死我活的时候,作为长兄的梁国公房遗直不但不给自己足够的支持,反而还要劝自己认输投降,背后撤梯子?这算什么?自己没有被长孙无忌打败,结果输在被自己人釜底抽薪?这还真是胳膊肘往外拐啊!

在这样的立场之下,房遗直和弟弟房遗爱、弟媳高阳公主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激烈程度甚至被外人所知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