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距离墨都约莫有十五天的路程,大都往上是横断南北的苍山山脉,山脉又被一道大江阶段,待翻过苍山,向北就是平原,若快马轻骑,七八天就能到墨都。
柳频云与秋山跟在李弥生马车后,原以为那萧靖依然要躲藏,不想出了城门没多久,他就从马车里出来了。
马车在路上奔驰着,路不算平,车上的人便跟着抖。萧靖歪在车夫旁边,半边身子悬在外头,吊儿郎当的,像钓鱼似的。李弥生的随从探出脑袋劝他坐回车里去,他只作听不见。
他们一连跟了三天,萧靖一上车就是那副样子,好几次车夫以为他被路颠没气儿,柳频云也疑心起来时,萧靖就会懒洋洋地弹弹腿抻抻手。
见他不像要半路逃跑,柳频云和秋山便加快速度,赶到前面去了。
顺着路再跑一天,会有个能歇脚喂马的野茶店,官差或身上有两个子儿的人不会进那种店去,一来怕那是黑店,二来平人的朝廷近年来很修了些驿店,大都到墨都这一路尤其的多。
而对于秋山这样知晓内情的人来说,那野店其实是个正经的客栈,既可以歇脚,又能递送买卖消息,还看不到一个平人。
如果中途没出岔子,王大侠的回信应该已经到店了。
秋山带着柳频云走进窄矮的店门,半暗的店里没坐几个人,或吃茶或喝酒,都是异常的沉默。那擦柜台的伙计才十一二岁,精精瘦瘦的,见秋山和柳频云进门也不招呼。柳频云跟在秋山身后,她不懂这里是个什么章程,只见秋山直直向后头走去,她便也跟着去。
过了门槛一抬头,后院竟坐了不少人,什么样的打扮都有,也和外头一样,喝酒吃茶,一言不发,还有人当着众人在画假面的,材料摆了一桌。一见有人进来,不少人都明晃晃地投来目光,柳频云有些庆幸自己戴了帷帽。
刚一坐下,伙计就上来了,他面上含着一点微笑:“任少侠,我们这儿有您一封信。”
秋山点头:“是我的。”
那伙计立刻哈腰:“那您稍等,小的这就去取。”
信很快取来,秋山接到便直接递给了柳频云——这就是戴帷帽的好处,在帽子里做鬼脸都没人会发现。
王大侠在信里说,他当年没投军,只在将军府住过一段时间,萧靖这个人是有的,他接触不多,不大了解,听说这人平时有些散漫,拳脚还行,有几招江湖功夫。至于说相貌,他没见过萧靖几次,实在画不出图,只记得萧靖相貌平平,是个高壮汉子,右腮上有一点红痣,正好在酒窝处。
柳频云放下信。努力回忆了一会儿她所看见的萧靖,脑海里却只有各种绷带。
不过,那个萧靖挺像那么回事的。再者,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他毕竟是被金川王关起来了,从这一点来看,这人勉强算是友方阵营。
因王大侠回了信,两人便没再急着赶路。吃过饭后,天色忽地阴沉下来,店中无人离开,都想等暴雨下过再走。
所谓人多眼杂,秋山便召来伙计,开了一间客房议事。
两人商议着,入墨都前一天再去和李弥生等人汇合。李弥生要办的事他们管不着,但萧靖如果真是萧靖,他入城后一定会想摆脱西项人。秋山与柳频云入墨都不必依靠西项人,自然,多带一个人也不费事。
说话间正事已定,外头暴雨如瀑,小小的一间屋子被倾天雨声注满,两人逐渐噤声,没过一会儿,稻草扎的屋顶开始滴雨了。
柳频云坐的地方还好,秋山换了两次座位却都被雨水滴个正着。他只觉自己运气不好,难免有点气闷,柳频云见状又笑,又可怜,待要让他坐自己这边来,额头忽然一凉,原来她也跑不掉。
弄到最后,两人在屋里撑开伞来。
“要不换间房?”秋山见她坐姿因为躲雨而变得局促,心底便有些不快。
柳频云擦了擦额头的雨水,笑道:“只怕其他房间也差不多。真狼狈,走在路上都不见得这么狼狈。”她看着窗外:“不过这么一下雨,我倒觉得这儿很像惠州呢。”
“是么?”秋山不觉得像,南北的山峦气象很不同,若再走远一些,山会变得广而高,在他看来,惠州的山水比这里温柔秀丽得多,他更喜欢惠州。
柳频云有自己的理由:“惠州刮台风的时候也挺厉害的。”
秋山一怔:“我忘了。”他五岁时就离开惠州了,而后是在春风关、旧京轮流住了几年。
柳频云也想起了这点。听说小时候常搬家的小孩子容易没有安全感。
她沉默片刻,转头看秋山。这样的雨天,水声滴滴答答,屋子里那样暗,秋山正垂头整理着伞柄上挂着的墨色穗子。
柳频云垂眸去看。秋山剑穗也是这个颜色。
她问:“这么喜欢这个颜色?”秋山道:“心姨送的,说是经书上有四种色,黑色是……”他忽然停住,抬起头来笑笑,“我不记得她怎么说的了。”
柳频云微微一笑:“是降伏。”
秋山警觉:“你读佛经?”
柳频云摇头:“我不信这个,惠辞读,我就听见了。”秋山比刚才还惊讶:“她还读佛经?”
“……”柳频云道,“那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