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姑娘,眼下府上一切正常,明日你可否别将此事说与少奶奶听?”
他上有老下有小,可不想丢了这饭碗。
唐一意故作为难地点了点头。
“多谢姑娘。”
门仆打起精神,又全神贯注地看起门来。
第二日醒来,姜麦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依旧忙着打理谢府的事务。
难得碰上丰收年,谢府今年的小麦又丰收了,她还得亲自去粮仓中察看麦粒的情况,顺道打听一番别家的出价,好给自家麦粒定一个收益最高的售卖价。
如此一忙活,唐一意又没有劝她回姜府的机会了。
不过昨日方才结识了杜从书,唐一意打算再从他身上入手。
第一次进入杜从书的书斋,唐一意和柳云关就被满屋的书册震惊住了。
书斋的空间不算大,但却最大可能的放置了立着的书柜,每一层书架上都挤着满满当当的书册。
“这么多书,这找起书来会不会很麻烦?”柳云关忍不住问道。
杜从书摇头,从最外层的书架上拿出一本册子,翻开了给唐一意二人看。
“屋中所有书的摆放位置都在这册子上有记录,若是需要,翻开这本册子便可轻松找到书册所在。”
“好聪明的办法。”柳云关夸赞。
“是麦儿想出的法子。”
“杜公子相当痴情啊。”唐一意虽然觉得姜麦已为人妇,杜从书却还如此惦念不大合适,但回头想想,他这些年极少主动去打扰姜麦生活,只是安静守着这些书册和回忆,又觉得其实并无大碍。
“这里的书都是当年麦儿赠与我的。”杜从书如数家珍。
唐一意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一柜子崭新的书册。
“杜公子,我可否翻阅一番?”她问道。
“姑娘请便。”
眼前书册多得让唐一意眼花缭乱,她勾起手指随意拿下一本,这书册表面看着崭新,翻开之后却是泛黄的书页,定睛一看,一行又一行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这是……”
“这些书册原是麦儿的,阅读时她有随手勾画的习惯。”
翻了几本书册之后,唐一意对姜麦与杜从书的共鸣有了清晰的认知,他们都喜好读书,亦常常会在对方读后的书册上再书写自己的感想。
这世间最难得的便是碰上知音。
杜从书念念不忘自有他的道理。
翻到最顶上的一册书时,一封信从书中落到地上,被杜从书拾了起来。
“这又是何物?”唐一意好奇。
“是麦儿当年出嫁时给我写的绝交书。”杜从书苦笑道。
七年前他在城郊的歪脖子树下等了姜麦整整一夜,他好不容易下了决心带她离开,她却未能及时赴约。
他以为姜麦是改变主意了,却在回城之后听闻了姜芽的死讯。
姜府上下一片缟素,姜麦将自己深锁房门之中不愿见人,失去姜芽传递信件,杜从书再没法子见到姜麦的面,他在姜府门前苦等多天,终于见到姜麦,谁知她再次出门竟是为了嫁给谢承轩。
杜从书很难过,他能接受姜麦移情别恋,但不能接受她嫁给不爱之人,更何况那还是个病秧子。
他和姜芽一样,只希望姜麦能幸福,哪怕这幸福不是自己给的。
姜麦出嫁那天,他在姜府门前等着,想再劝一劝她。
可她却盖着红盖头,一言不发,只是让陪嫁的侍女将一封书信塞给了他。
这便是绝交书。
姜麦从此要断了与杜从书的往来,生生不见。
这么多年过去了,杜从书除了七年前展开过一次书信以外,之后便将它藏了起来,再不去触及。
“或许姜麦也有自己的苦衷吧。”唐一意安慰道。
虽然他们都没有错,可姜芽的死已经成为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了,没办法再心无杂念地相处。
书斋中的气氛有些沉重,唐一意试着扭转话题:“杜公子,你可想到什么法子能让姜麦回到姜府?”
“回姜府?”
杜从书先前以为姜麦只是不愿意见自己而已,可这么多年她竟连家也不愿再回去吗?
唐一意点点头,回答道:“对,最好是能在中秋那日回去。”
闻言,杜从书沉思了片刻,而后说道:“这委实有些难度。”
“何出此言?”
“中秋那日是麦儿的生辰。”
“那不正好?可以回家团聚。”柳云关觉得一切顺理成章。
杜从书叹了口气,道:“可中秋那日,亦是芽儿的生辰。”
“这是何意?”
有个不祥的念想开始在唐一意心中滋生。
“麦儿与芽儿是姜府的双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