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与北兰国疆域相互接壤,边境历来纷争不断。
二十年前边境战火再起,当朝皇帝派赵勉出征,赐镇北侯封号,北上迎战。
决定出征是在粮草肥沃的秋季,彼时身怀六甲的虞夫人前往城门,送别王师。
“侯爷,北境不如中原,冬季想来是寒风阵阵,吹得人骨头疼。”虞夫人很担忧。
赵勉身披层层铠甲,手中的红缨枪矗在地上,被秋风吹得有些凌乱。
“夫人莫怕,我朝将士英勇无敌,无惧这寒风。”
在他身后,无数披甲执锐的将士整装待发。
虞夫人伸出左手,一旁的侍女将一个包袱递了过来。
“这是今春新制的狐裘,侯爷把它带了去,冬天也能暖和些。”
“好,还是夫人想得周到。”
那个包袱辗转两轮,落到了赵勉手中。
“大夫可说我们华景何时临盆?”赵勉的目光放在虞夫人凸出的小肚上。
说到这个,虞夫人的神色又温柔了些,她轻轻抚着小肚,说道:“就在今冬了,不知侯爷能否赶得上。”
“我师必速战速决,给华景及我朝所有孩童一个太平的盛世!”
赵勉音调之高,听得身后的将士热血沸腾,他们高举手中的武器,整齐地大喊道:“太平盛世!太平盛世!”
声音响彻云际。
城楼之上,皇帝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我朝有如此士气高昂之将兵,必当凯旋而归!
大军连赶了三日的路才抵达北兰国边境,第一眼便被平坦的地势震慑住了。此地不同于中原,中原还是有少许山脉的,地势有所起伏,便于埋伏和袭击,可此处一览无余,藏无可藏。
赵勉有种无时无刻不暴露在敌军视野中的不安。
北兰国是一览无余的平原,春天时野草疯长,碧绿无边,此地所畜养的牛羊最为肥美,养的战马亦是膘肥惊人。
在他人的地盘上作战,天不时地不利,赵勉第一战自是打了败仗。
一来二往的,战事不知不觉也就延长到了冬天。
北兰国的冬天诚如虞夫人所说,漫天飞雪,寒冷至极。
几位将军和谋士在军营中对着边境的地图发起了愁。
两军在此僵持了二月有余,进不了亦退不了,再这样下去粮草也要耗尽了。
“我出去一趟。”赵勉揽了狐裘披在身上,冒着风雪骑马离开了军营。
那一日他孤身一人,冒着被伏击的风险,找到了居于两国边境的百姓,同对北兰国无比熟悉的地方守官又细细商量了一番,并取得了当地粮草的支持。
常年受北兰国侵扰的边城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终于派人前来应敌了,大家自是都愿意付出所有,共同抗敌。
天不时地不利又如何,只要人和,只要同心协力,万难可破。
赵勉回去之后重整士气,领着几位将军重新规划了策略,每每杀敌他必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在前头。
身后的将士眼见镇北侯如此英勇,自然也是热血沸腾,拼尽了全力在战场上厮杀。
是年冬,王师大获全胜,赵勉带着北兰国的降书荣耀归来。
大胜北兰国的捷报先王师一步传到京都,一时全城轰动,皇帝领了满朝文武,亲自在城门前接见赵勉。
遥遥望见气势磅礴的大军,百姓开始欢呼起来。
赵勉看到皇帝在城门迎接,远远便翻身下马,一路跑来。
“微臣叩见陛下。”赵勉一身戎装仍坚持下跪,两手交叠平放于地,将头叩了下去。
“赵爱卿快快平身。”皇帝屈身,伸手将赵勉扶了起来。
“多谢陛下。”
“赵爱卿此战镇北有功,朕在宫中为此特设了庆功宴,随朕去吧。”
“微臣遵旨。”
赵勉跟在皇帝身后,走入了城门,城道两旁的百姓顷刻再度欢呼起来:“镇北侯!镇北侯!”
一声高过一声,久久不息。
皇帝的脸色有些微妙。
赵勉眼尖,在人群中一眼便看到了常伴虞夫人身旁的侍女。
侍女一脸焦急,对着赵勉说了一句话。
人声嘈杂,赵勉听不清,可他透过侍女的口型,看出了她在说“夫人要生了”。
“陛下,今夜既是宫宴,微臣此身戎装怕是不合时宜,可否容许臣先回府中换身衣裳,再前往赴宴?”
皇帝满心被百姓的欢呼声笼罩,有些心不在焉,口中只道:“无碍。”
赵勉有些着急,他与虞夫人恩爱至深,此等危急关头,他应当守着她。
“陛下,微臣离京已三月有余,家中夫人眼下便要生产了,可否容臣回府陪伴?”情势所迫,他如实表达。
“嗯?”皇帝这回听清了。
满朝文武跟在身后,他也不便强人所难,答应地还算爽快:“那便回吧。”
“多谢陛下。”
“赵爱卿今夜一定记得赴宴,庆功宴没了你可不行。”
“微臣遵旨!”
赵勉赶回侯府时,两名侍女已拦在虞夫人屋前,不让旁的人进出。
他走上前去亦被拦了下来。
“我都不能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