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清安 > 第41章 第 41 章

第41章 第 4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实在是没遇到过常安这样的人,遇到常安后的诸多经历更是人生头一遭。搜肠刮肚,她也确实想不出该在这样的场合下说些什么。

回一句“谢谢”吗?

李亦清觉得,这样的回应似乎太过单薄,既承载不了常安如此澎湃的生命力,也无法准确传递出她心里更复杂的情感。

两人紧挨在一起,贴着走廊一侧的墙站。捧花与庆贺都与她们无关,李亦清凝视着常安的双眼,郑重其事地祝福她:

“希望你一生都这么真诚,永远不要改变。”

“嗨,杨扬,好久不见!”巧巧的演员似乎对镜头非常敏感,立刻奔着杨扬而来,老友似的把人拥进怀里,感慨道:“上次来咱们这演出还是四年前,我们都这么久没见过了,好想你!”

巧巧的演员叫张咏诗,和杨扬是高中同学,性格一直十分热烈,后来果然在舞台上格外勤勉。二人误打误撞都在演出行业工作,几十年过去,交情格自然深厚些。

杨扬放下相机,一手重重在张咏诗背上拍了拍:“四年不见又进步了,看看,把我们家小朋友都唱哭了,打算怎么赔?”

张咏诗一听,这才注意到杨扬身边跟了两个高中生,第一反应居然是:现在的小孩儿长得真高。

“唱首好听的就放过你,我这要求不过分吧?”杨扬抱臂,不算霸道地朝张咏诗提要求,“唱首大家都熟悉的。”

“好好好。”张咏诗顺手在常安和李亦清头顶揉了一把,见两人都心神不宁,顺口哄道:“别难过啦,亲爱的。”

紧接着果然选了一首她认为大家都熟悉的曲子《Caro mio ben(我亲爱的)》,柔着嗓音唱给少年人。

我亲爱的,请你相信,如果没有你,我心中忧郁;

你的爱人,正在叹息,请你别对我残酷无情!

“不难过啦。”

张咏诗今年四十多岁,离知天命的年纪没剩几年,性子却还保留着几分孩子气。这点和常安有些像。

不过常安是单纯的没长大,张咏诗恐怕是有意保护过自己的孩子气。李亦清一眼望向张咏诗,像是看到了常安成熟老去后的样子。

张咏诗自来熟得很,自顾自讲起少年学艺时的过往:“我刚开始学唱的时候,比你们现在小几岁,学的第一首曲子就是《Caro mio ben》,当时没什么特别的感悟。后来学得多了,又唱过很多普契尼,有次问我导师,怎么普契尼这么爱写悲剧?托斯卡、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一个比一个悲,演得多了,自己也容易陷在里面走不出来。后来再返回头来唱这首《Caro mio ben》,反而觉得它柔情安宁,所以拿它来哄哄你们。别难过。”

两步远外的地方,杨扬又不动声色架起相机,张咏诗温和劝慰的模样被照实记下,很快就会出现在社交平台上。

李亦清不擅长应付这种场合,要她扮花瓶撑场面容易,要她浑身傲骨也容易,唯独真心剖白像是会要了她的命。

好在张咏诗阅人无数,读得懂少年人眼神里的纯净。

“老师,”常安听了,自然而然开口问道:“《图兰朵》是普契尼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实际上并没有被普契尼本人写完。”

“没错,小同学知识储备很丰富嘛,你想问什么呀?”张咏诗投给常安一个赞许的眼神,怕李亦清觉得被忽视,便也微笑着向她点点头。

李亦清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动作,心想:她是在安慰我。

“《图兰多》后来有过很多版本,有的是由普契尼学生续写,我们国家的作曲家也续写过一版。”常安在脑海里搜寻着相关记忆,语速缓慢,试探着问:“所以,我们能给她们一个更好的结局吗?”

李亦清一怔,常安这是在……

替李亦清找一个答案。

“可以。”张咏诗正色,“只要你想,就能做到。”

想就可以做到吗?

张咏诗像是猜到了她们心里在想什么,解释道:“都说舞台上演绎的是人生,可要我说,舞台上的人才是最受摆布的那个。受剧本摆布、受导演摆布,编剧作曲家落下几个字,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被写就。或许只要将巧巧的咏叹调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她的人生就会是不一样的。”

“当然,我不是在鼓励你们插手干预别人的生活。”张咏诗失笑,有意缓和气氛,“我想说的是,舞台之外才是真的人生,你的一生会爱会恨会哭会笑,这些爱恨哭笑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你的人生里……”

张咏诗一手一个,把两人的手合握在掌心里,慈爱却坚定地说:“决定权握在你自己手里。”

李亦清嘴唇微动,她垂着眼,望着三人交叠的手,无声重复了一遍,她突然发现李倩似乎和眼前长辈要更年轻一些。

张咏诗和李倩在李亦清脑海中身影交错的某个瞬间,李亦清觉得自己好像想明白什么东西,却看不真切,只能徒劳地默念了一遍又一遍。

不知从何时起,常安从“说话不过大脑”的傻小孩变成会察言观色的小大人,她学着照顾别人的感情,斜望向李亦清,见她眼中仍是茫然。

常安读不懂李亦清究竟在想什么,一时判断不出自己有没有替李亦清讨来一个满意的答复,便替她接过张咏诗的话头,故作顽皮地问:“所以现在开始学习音乐也不晚,我们也能取代普契尼写出自己想要的结局吗?”

张咏诗坦然一笑,望向持着镜头的杨扬:“什么时候都不晚,杨老师,不趁机给园区的公共艺术教育打个广告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