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这个世界是筛子吗? > 第38章 第 38 章

第38章 第 3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额,】八卦系统犹豫了一会道,【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相当于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

朱元璋看到这一数目,瞬间又当了回桌面清理大师。

朱标看到这个数目,差点呕出一口老血,他为了筹集那点军饷掉了多少头发!这帮人贪污的数量都快赶上徐达北征两次的消耗了,要有这么多粮,他何愁无法两线作战啊!

朱棣看着这个量,学了回朱元璋……

良久,朱元璋平复心情后,问道:【同谋有哪些?】

【涉案官员包括兵部侍郎王志、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至德等,六部基本上都……】

徐妙锦不敢再说下去了,因为被牵扯进去的人实在有点多。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想要平复自己的心情,但并没有用,武英殿再次传来一阵乒呤乓啷的声音。

这会朱标也没好到哪里去,他和朱高炽一样,都是主掌内务的常务副皇帝,六部在他的手里出了这种事情,不是赤果果的在说他无能吗?

徐妙锦有些害怕道:【虽然我知道我在说废话,但请冷静,发火解决不了事情。趁损失还没夸张到哪个地步赶紧把事情解决了不好吗?】

【好是好,但……】马皇后叹气道,【当年要不是元朝贪官污吏横行,再加之天灾,公婆和大哥相继逝世……老朱也不至于去当和尚……唉!】

【可发火真的解决不了问题啊,】徐妙锦挠头道,【事发后老朱下令追赃,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大名府开州州判刘汝霖,明知本州官吏罗从礼手中寄存有17000贯赃款,却要求百姓缴纳钱钞来补足追赃数额,甚至采取逮捕关押等手段逼迫百姓缴纳。最后导致全国富农多破产,民怨四起……】

朱元璋原本的怒火好不容易平息了下去,看到刘汝霖的操作,那股火又上来了。

徐妙锦还火上浇油道:【一味的高压统治是没用的,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你越是反对,他越要去做,所以他们可能贪的更多。又或者大家都不敢做官,那么政令由谁执行,百姓由谁管理?】

【你还允许百姓可以不经过任何允许就冲入官府捉拿官员……】徐妙锦复杂道,【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反腐的力度和范围。但没有读过书的百姓是愚昧的,但凡有人煽动,他们才不会管这个官员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直接处以私刑,反正法不责众,你敢杀掉所有参与暴/动的百姓吗?】

朱元璋沉默了,因为他不敢,这么做跟逼百姓造反没区别。

【没有读过书的百姓是短视的,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为了少交税,鬼知道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情。】徐妙锦叹息道,【反腐该从制度出发,而不是从人头出发。只有从制度上遏制贪腐,才有可能成功。当官不仅要考核他们的能力,还要考核他们的品德。世袭制和恩荫制虽然能拉拢人心,但破坏了朝廷的取仕制度,百害而无一利。】

【说起取仕制度,我想起了洪武朝最后的大案——南北榜案,】八卦系统突然接嘴道,【明洪武三十年会试,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试,发榜后学子们发现上榜51人全为南方人,无一北方人。因此此榜被称为南榜。】

【这其实和宋朝有关,】徐妙锦插嘴道,【自宋朝南迁后,北方就落入游牧民族之手,游牧民族重武轻文,而宋朝重文轻武,这导致南方文脉发达,加之经济差异,北方学子考不过南方学子很正常。但这次不正常,因为全榜无一北人。北方就算再落后,总有几个天才吧,不至于一无所获吧。】

八卦系统补充道:【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统计,洪武四年至洪武二十七年,开科五次,共录取820人。“北五省”,即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合计上榜209人,约占总录取数的四分之一。但洪武三十年这次,上榜者主要来自江西18人、浙江17人和福州府(福建)9人。其余各承宣布政使司(省),要么全军覆没,要么仅有一两人。就连当时人口最多、素以文风日盛著称的南直隶,也只有一人上榜。】

徐妙锦继续道:【如此偏袒南方人的做法使得北方学子震怒,纷纷联名上疏,告状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落榜学子闹的太大,老朱便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尹昌隆﹑刘仕谔等,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这操作没问题啊,怎么就成大案了?】朱元璋不解道。

徐妙锦幽幽道:【因为这12人忙了一个半月,除戴彝、尹昌隆二人外最后上呈的名单一个字没变。温馨提示,这12人均为南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