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这个世界是筛子吗?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朱元璋:你的意思是说朱棣将朱高炽留在京中监国,自己出去打仗?】

【徐妙锦:是的,朱棣第一次御驾亲征在永乐八年,也就是说朱高炽从永乐八年开始掌管国政,直到朱棣于永乐二十二年去世,共计十六年。你们明白的,二把手永远比一把手难当,所以后世推测朱高炽在监国时压力太大以致于暴饮暴食、流连床榻,最后导致了早逝,额,如果48岁能称的上早逝的话……】

【朱棣:……】

朱标摸了摸下巴,道:【这孩子看着不错啊,可以培养。@朱元璋 爹,你说呢?】

【朱元璋:你开心就好。】

【马皇后:你们后世女子几岁生孩子啊?】

【徐妙锦:额,平均32.5岁。】

【徐达:你别和我说这是头胎啊……】

【徐妙锦:是的,谁让后世人24岁才从校园里出来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呢,刚入社会还没站稳脚跟谁会急着生孩子啊!等站稳脚跟,三四年过去了,然后结婚、调理身体……一不小心就30岁了。这还没算有些人要读到28岁才进社会呢!】

【朱元璋:你们不缺人口吗?】

【徐妙锦: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超14万万……但新生人口每年都在下降,2023年仅有900万新生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接近一层半,也就是超2万万人,不出意外,中国人口实际意义上正在减少。】

朱标满脸问号道:【为什么会这样?】

【徐妙锦:额,怎么说呢,知识是最好的绝育药,当女性清晰的知道自己会因为生育付出多少代价后,不可避免的有些人就会选择不生育,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徐妙锦: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过度发达的工业导致环境变差,据调查中国的不孕不育率高达近两层(18.2%),其中有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内分泌失调、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等原因。顺便科普一句,男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在25-35岁,过早或过晚生孩子都容易导致孩子先天性体弱或疾病。】

【朱标:也就是说一对夫妻最好在25-30岁之间生育孩子,这个窗口期有点短啊。】

【徐妙锦:额,如果你不在意质量的话,那就无所谓了。】

【朱棣:不,质量还是重要的,等等,这么说起来,徐妙云明知道过早生育对孩子不好还非要生,脑子秀逗了?】

徐妙锦尬笑了两声后,转移话题道:【另一方面是社会原因,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仅有5.4万万,所以当时主流社会是推崇生孩子的,但仅仅三十年后,人口暴涨到了9.87万万……国家实在是负担不起了,于是开始推行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怀上二胎就强制拉去打掉的那种。】

【徐达:这也太粗暴了些吧,万一一胎是女儿呢?】

【徐妙锦:女儿就女儿呗,工业生产并不需要过多的体力,所以在产出方面男女并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很多男人并不觉得自己非要有个儿子才算有后。要知道当媳妇开始拒绝帮儿子承担养老义务后,从某方面来说,儿子真不如女儿。】

【徐达:……】

【徐妙锦:而且后世还开始流行孩子跟妈妈姓,传宗接代什么的,呵呵。】

【朱元璋/朱标/朱棣/徐达:……】

马皇后偷笑一会后,问道:【那么一孩政策有用吗?】

【徐妙锦:刚开始政策是有用的,一方面人口增长放缓,另一方面总体经济开始腾飞,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可实行三十多年后,国家发现新生儿数量远远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了。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减少,这不利于经济发展。】

【徐妙锦:于是国家开始想办法让大家生孩子,随后相继放开了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可是新生代年轻人却当起了丁克。丁克是指的是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的人。】

【朱元璋:这操作我实在没看懂,为什么非要限制呢?】

【徐妙锦:因为当时粮食产量不够,无法负担起那么多人。】

【朱标:那就没有办法了啊,与其吃树皮,不如不生。】

【徐妙锦:是的,而且后世医疗技术发达,不像现在新生儿的夭折率那么高,所以大家其实没有那么强的生育愿望。】

【马皇后:后世新生儿的夭折率大概是多少?】

【系统:新生儿夭折率大概是1000个中有5个,产妇难产死亡率大概是10万人中有16个,人均预期寿命则在78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