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六日后,也就是闰五月十六,朱允炆登基称帝,七月,周王次子告发父亲谋反,朱允炆就此将周王一脉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那么周王是谁,为什么朱允炆第一对他下手呢?
周王,朱元璋第五子,马皇后的幺子,朱标同父同母的小弟弟,因为和四哥朱棣的关系好,成为了朱允炆第一个下手对象……这不明摆着告诉朱棣,我想对你下手吗?
要知道这时的周王次子才10岁,他懂什么是谋反吗?你要说皇家小孩早熟,他懂,行。
可造反是要拖累全家的,他难道不是周王的儿子吗?朱允炆会因为他首告有功而放过他吗?
并没有,还是朱棣靖难成功后恢复了他的郡王位……
如此凉薄的朱允炆怎么能让叔叔们不心寒,朱元璋走了还没到半年呢,人走茶凉是没错,但不用这么着急吧!
要是这时朱允炆没有继续对叔叔们下手,而是选择一个大棒一颗糖,好好安抚叔叔们,估计就没什么靖难了,可惜,朱允炆选择继续对叔叔们出手。
建文元年四月,有人告发代王居丧期间无礼,召妓者歌舞,极尽淫纵,对内使的进谏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导致多人死亡,朱允炆由此将代王一脉贬为庶人,齐王则和周王一样,被人告谋反而被废为庶人,湘王遭人指控有意图谋反、伪造宝钞及擅虐杀人等罪名后被废为庶人。
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死时年仅28岁,无子,死后封国被撤除,恶谥曰戾(li,第四声)。
戾本意罪过或乖张,用这个字当谥号可见朱允炆对叔叔们有多不喜……
一月废三王的激烈手段让藩王们感到唇亡齿寒,本就不服气的藩王们更是人心浮动,这种时候朱允炆没有想着安抚叔叔们,而是在两个月后的建文元年六月以“不法事”的罪名将珉王逮捕,并将其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一年不到,五个藩王或死或被废为庶人,这怎么能不让叔叔们感到惊心,自此藩镇与朝廷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就成了诸王之首。而朱允炆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走向明处,变得更加激烈。
两人的博弈早在周王被废没多久就开始了,洪武三十一年十一月朱允炆率先出手,命工部侍郎张昺(bing,第三声)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并调走北平原属朱棣管辖的军队。
建文元年三月,故技重施,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又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huan,第二声)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朱棣难道不知道朱允炆的想法吗?他当然知道,可这时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应天府,要知道此时朱棣膝下只有三个儿子,都在朱允炆的眼皮底下,朱棣不免投鼠忌器。
于是朱棣明面上藏起锋芒,假称有病,暗中则加紧练兵。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赶制军器。
这时朱允炆再次犯蠢,明明他想要削藩的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偏偏要掩耳盗铃,建文元年五月,朱允炆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放回北平,以期能够麻痹朱棣,让他以为自己不会对他下手。
朱棣见状简直笑死,就你一年废五个藩王,还指望我相信你不会对我下手,脑子没病吧!
朱允炆的昏招使得朱棣没了后顾之忧……建文元年七月,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训》,号称清君侧,指朱允炆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谋害皇室亲族)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是,为国“靖难”(意为“平定国难”),并上书于朱允炆。
朱允炆万万没想到朱棣真的敢反,更没有想到朱棣起兵仅仅一个月就拿下了通州、蓟(ji,第四声)州、遵化、密云、怀来、永平府,拿下居庸关,防止大宁(宁王封地)军队通过松亭关偷袭北平,还使计让松亭关内乱,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逃离封地宣府(今属张家口,距北京约150公里,距怀来约60公里),奔应天府投奔朱允炆。
都这样了,朱允炆还在忧心辽王和宁王会帮助朱棣,为了以防万一,朱允炆下旨要求辽王和宁王立即进京,结果辽王走水路入京了,但宁王并没有理会朱允炆,结果被削了三卫……
说实在的,朱允炆的行为真的很难评,这个时候你不拉拢宁王,还将宁王推向朱棣……要知道边塞十三王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朱棣和宁王了,一但他们两个联手,搞朱允炆不要太轻松……
事实证明朱棣不傻,建文元年九月,朱棣亲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