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苏玉梅和林卫国都出奇地保持了沉默。
苏茵想着别的事,也没有吭声。
直到进了家属区,苏茵回过神来,叫住了姑姑姑父。
“诶,好。”
苏玉梅和林卫国很快找了地方坐下,速度之快让苏茵有种他们在等着她说话的错觉。
苏茵摇了摇头,先问姑姑苏玉梅棉花糖卖了多少钱。
苏玉梅下午时已经统计过,这时候便直接报出了数字。
“有十五块五毛。”
这收入算很不少,一天就抵得上一般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
而且今天属于棉花糖开卖的第一天,不少人还不知道有这么个新鲜事物,后头几天消息发酵知道的人多了,还会有一波购买的热潮。
苏茵的预估里,大概要三四天的时间,热潮才会冷却,人们恢复正常的购买频次——但以棉花糖的外观与口感,不热卖也不会愁卖就是了。
不管如何,今天的收入算得上可观,苏茵还是比较满意的。
苏玉梅和林卫国原本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没有一千五巨款对比的话——
事实上苏玉梅和林卫国这时候都还有些不真实感。
那可是一千五百元!
在张主任这种干部的眼中,那是工人四年左右的工资,说少不少,说多不多。
可是对于苏玉梅和林卫国这样工薪家庭来说,意味是不一样的。
的确,他们每个月工资不低,双职工甚至只要两年就能拿到这笔钱,可是扣除吃喝日用,孩子老人开销以及人情往来,他们存下一千五百元,恐怕至少七、八年!
哪怕不以薪资标准计,就拿到市场上说,这时候一辆凤凰自行车不到两百元,一台14寸的红星电视也才不到一千元呐。
这都是这个时代顶顶好的东西了,不是一般人家能用得上的,属于谁家有马上能在整条街上传一圈儿的程度。
要是换成普通的商品计算,那一千五就更不得了了,一大家子嚼用个五六年都不成问题。
而就这么一大笔现钱,就这么轻轻松松地落入苏茵的兜里了。
不,也不能说轻轻松松,但总之是超出意料了——张主任过来时,林卫国心理的预期都是觉得能拿个几百元就很好了,反正是远想不到、也聊不到这个数的。
太超过预计,就把惊喜的心情都压下了,哪怕苏茵清点了五十张大团结,推过来放在桌子上,示意他们收下时,苏玉梅和林卫国都一时反应不过来。
“给我们的?”
苏茵笑眯眯地点头,“这段时间姑姑姑父辛苦了,收下吧。”
苏玉梅和林卫国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心动,但是……
“我不能收。”苏玉梅正色道,“没有外嫁女来薅娘家的道理。”
她以为苏茵年纪太小,不懂这些,还想拆开揉碎了讲,“今天我要是收了,你爷奶就不好做了,到时候哪怕你们三房没意见,大房二房也会有矛盾,我回家也不好意思见几个嫂子了。”
她笑眯眯地,“茵茵,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钱我们是不能收的,这些事啊,以后你结了婚就懂了。”
苏茵目光转过两人面上,苏玉梅说得恳切,因为涉及苏家的钱,林卫国这个女婿不好干涉,这些话都是由苏玉梅这个姑姑来说的,他就保持了沉默,但看表情是认可苏玉梅的。
苏茵对所谓‘外嫁女’,‘薅娘家’这些说法是不以为然的,但她也没有要现在纠正苏玉梅观念的想法,毕竟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她意识到,姑姑姑父显然误解了。
她想了想,言简意赅,“家里不知道这件事。”
这下苏玉梅林卫国两人又愣住了。
苏茵快速概括了一下事情始末,苏玉梅两人才知道制棉花糖机就是苏茵近期的想法,没和苏家透露过。
“这笔钱我要自己留着,这件事还要姑姑姑父帮我保密。”她道。
她再次推了推桌上的五百元,厚厚的一大叠大团结很难不让人心动。
苏玉梅两人才意识到,这笔钱除了感谢她们近期出力之外,还有请他们保密的意思在。
苏玉梅错愕,神情一下子复杂起来。
她是苏家最小的女儿,一路读书嫁人都很顺遂,她本人性格温和,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叛逆的时候。
所以她对苏茵的举动不解、甚至饱含疑虑。
她是知道三哥三嫂有多么疼爱这个独女的,苏茵为什么要瞒着家里呢?
在苏玉梅这种受过传统思想熏陶的女性看来,苏茵的做法哪怕不是离经叛道,那也很不孝顺了。
但是呢,一来她不觉得这个侄女是没良心的人,二来她也读到高中,不是那种一味认孝道死理的人,所以她顿时有些混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