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天寒地冻。
阿瞒与袁绍整装待发,踏上了前往雒阳的征途。
此次行程,他们并未携带阿彪,而是由阿瞒亲自驾驭那辆雪地越野车。
阿瞒素来胆大心细,对驾驶充满热情,而袁绍则稳坐副驾驶,为阿瞒指路导航。
在这一路上,他们目睹了无数灾民的悲惨景象,四散各地,无人问津。
阿瞒心中愤懑,对那些无为的官员们感到厌恶。
连年干旱加之今年严寒的冻灾,使得百姓流离失所。
阿瞒心想,若是能将这些灾民组织起来春耕复产,岂不是比让他们四处流浪要好?
然而,阿瞒叹息一声,摇头不已。
袁绍见状,劝说道:“事情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灾民若是组织不当,恐怕会引发更大的乱子。如今各地粮食短缺,无人敢轻易收留这些灾民。”
他又继续说:“他们如今犹如一群饿狼,失去了秩序和道德的约束。我们只能等待朝廷的军队带着救济粮前来安抚民心。”
袁绍提醒阿瞒不要在此地久留,尽管他们的雪地越野车造型奇特,让灾民有所忌惮。
但若灾民察觉到车内之人有救济之意,恐怕会蜂拥而至,届时想要脱身便难了。
阿瞒紧握方向盘,目光透过车窗,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的灾民,心中挣扎着:救,还是不救?
年仅十岁的阿瞒,在某些方面显得异常成熟。
他向来谋定而后动,深知救济灾民的后果。最终,阿瞒下定决心,咬牙决定:救!
不仅要救他们,还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阿瞒掉转车头,朝着谯县的方向驶去,同时大声向窗外的灾民呼喊:“想要活命的人,跟我去谯县,那里有粮食!”
谯县距离此处有一百多公里,徒步走去需近一个月时间,以灾民目前的状况预计还会晚半月左右。
阿瞒还拨通了夏侯惇的视频电话,安排他们为灾民准备临时住所,并在沿途设置粥棚。
阿瞒和袁绍沿途呼喊,引导灾民跟随。
遇到十岁以下的孩子,他们还会将其带上车。
当他们抵达夏侯惇等人设立的救济点时,雪地越野车内已挤满了二十几个孩子,袁绍身上甚至绑了三个孩子。
这些孩子,或是父母重病无力抚养,或是已成为孤儿。
最小的那个,尚在阿瞒怀中,出生不到十天便失去了母亲。
阿瞒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为他取名曹阿宝。
从此,他便是他曹阿瞒的第一个孩子。
在谯县,阿瞒、袁绍、夏侯惇、夏侯渊等人齐心协力,展开了一场浩大的救灾行动。
夏侯惇和夏侯渊早已根据阿瞒的指示,动员了谯县内的居民,搭建了临时住所和粥棚。
当阿瞒驾驶的雪地越野车抵达时,灾民们在他们的引导下,有序地进入了临时住所。
孩子和女人们被优先安置,确保他们能够得到温暖的衣物和充足的食物。
阿瞒和袁绍没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
他们亲自监督粥棚的运作,确保每一份粥都能公平分配给灾民。
夏侯惇负责组织青壮年灾民参与重建工作,修补房屋,清理废墟,为重建家园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