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熹二年,七月
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阿瞒刚刚庆祝了他的四岁生日。
然而,不久之后,他的祖父曹腾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向梁太后、皇帝以及大将军梁冀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
得知这个消息,阿瞒心中充满了不舍,他舍不得雒阳的那些小伙伴们。
遗憾的是,他甚至没有时间与他们一一告别,便随着祖父匆匆回到了谯县的故乡。
回到谯县曹府不久,阿瞒的祖父病情加重,卧床不起。
曹家的人急忙派人去雒阳,召回曹嵩回来处理家中的后事。
阿瞒满脸困惑,他记得祖父在与他单独聊天时,并未表现出身体有何不适。
为何在他人面前,祖父却要装作一副病态呢?
曹腾轻轻拍着阿瞒的小手,低声向他解释:“阿瞒啊,人生最难得便是知足不辱。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只希望能安享晚年,把权力交给年轻一代。希望陛下还能记得我们曹家的好。”
曹腾心中最期盼的,便是他的孙子阿瞒能够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将曹家发扬光大,使家族跻身世家的行列。
两日后的午后,阿瞒的父亲曹嵩终于回到了曹府。
他径直走进曹腾的卧房,两人闭门密谈许久。
期间,阿瞒隐约听到了父亲曹嵩与祖父曹腾之间的争吵声。
当曹嵩从祖父曹腾的卧室中走出,他的目光与阿瞒相遇时,那双眼睛仿佛是冬日的寒冰,冷冽而深邃。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严厉,眼角微微上扬,似乎带着几分责备和警告。
他的目光如同锐利的刀锋,直刺阿瞒的心底,让阿瞒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压迫感。
曹嵩的眼神中没有过多的情感波动,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决绝。
他的瞳孔紧缩,似乎在压抑着内心的复杂情绪,而那细微的光芒闪烁,则像是他在深思熟虑后的决断。
这一瞥,虽然短暂,却足以让年幼的阿瞒铭记在心,感受到了父亲那不容挑战的权威和深沉的心思。
这目光让阿瞒倍感难受,仿佛有无形的重压落在他的心头。
不久,阿瞒被祖父召唤到床前。
曹腾望着阿瞒,语重心长地说:“阿瞒,自今往后,你的大名便是曹操。‘操’即‘德’也,我期望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德行兼备、操守高尚的名士。”
阿瞒眨了眨他那双明亮的眼睛,带着一丝委屈问道:“祖父,何为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