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放松过后是如火如荼的拍摄工作。
众所周知,拍摄的顺序并不意味着播出的顺序,之所以先一步来到这个地方,就是为了能够在合适的时节在合适的地点拍摄对应的戏份,当然可以反季节用特效,但远不及实景的效果来得突出。
今天的一场戏是整个剧本最后一段场景之一,自请镇守边疆的将军自此扎根于此,在一年又一年的岁月之中,看着边疆的景色,在一场大粉纷飞的光景下,埋骨在守护了多年的疆域之上。
自此,山河无恙。
之前就提到过,程景花费很多时间找到的清棠咀这个地方有一座古城墙,不算破败,但结合地理位置,却也足够撑得起将军身死的疆域。
今天的天气依旧不好,是不是飘着小雪花,好在真的很小,不影响一切行事活动,同时还为剧本提供了便利。
这里的戏份主角不是随砚,因此他也没有过多投入,在戏服外面裹着自己的长款羽绒服,窝在一旁角落,跟前放着碳火盆,和几个待会儿要上场的其他角色坐在一起取暖。
虽是休息着,但他的眼睛可没闲着,骨碌碌地转,像是要把周围的所有场景都收纳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
镜头后面的位置搭设了简易的摄影棚,各种机器设备淋不到雨雪,他们几个人也缩在此处,躲避风霜。
随砚靠近外围,隔着不远的距离看着缪亓则。
缪亓则身披战甲,后缀绛红色披风,眼神凌厉,剑眉星目,身形颀长,高高束起的英发用束发冠固定,手握长剑,站在那处空地,任由细密的小雪落在他身上,霎时间,将人拉回了当时的战况。
寒风拂过,发尾和披风扬起弧度,尽显雄姿英发,桀骜之气。
随砚远远地看着,入了神。
-
朔方凌风刺骨,吹得军旗猎猎作响。
戚柏舟身受多处伤,挺拔的脊背终究是累了,半跪在朔方的土地上,看向左手举着的旗帜,那一刻,旗帜像是在热烈地回应他:
我们胜了!
戚柏舟皲裂的嘴唇扯出一抹笑,真好,但是我也累了。
两个时辰前。
敌军三千尖锐精兵突袭我方军营,得益于戚柏舟严密的巡逻布局,先一步察觉敌袭,在大方面损失之前整装待发,将损失减到了最低。
敌军选择的时辰正是半夜,寅时一刻发动袭击,摸着夜色,派出自己最精锐的三千士兵,试图打得戚柏舟一个猝不及防。
时间倒也合适,提前探测的情报使得他们能够顺利靠近大军扎营之处。
但他们遇上的是戚柏舟。
戚柏舟未及冠便已披挂上阵,迄今已有七载,几乎扎根于此,从未离去。
要说了解,戚柏舟对于朔方要更甚。
要打仗,要护佑一方,要生活在此,要志在此,这是戚柏舟来的初衷,所以他能沉淀下来,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地方,一护就是七载。
七载时间内,和敌方的摩擦不断,除却他打得第一仗,可谓是轰轰烈烈大快人心,将虎视眈眈的敌军击退到对方地域往内数百里,使得他们养精蓄锐数年。这期间,我方方能重新短暂回归平静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戚柏舟的名声大震。
朔方人人都知,戚柏舟戚小将军,承了戚老将军和戚将军的衣钵,青出于蓝,护佑一方,是真正的守国人。
此后数载,小摩擦不断,却从未大肆进攻,而这次,显然是一切卷土重来。
侵略者的贪婪,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减半分,似野草向荣,愈演愈烈。
得益于从未松懈的警戒和练兵,哪怕是在深夜,也能够精神焕发,时刻保证应战的姿态。
戚柏舟清点了五千兵马,其余交于自己的副将,带领守卫后方阵营,并且确保百姓不会受此劫难。而他自己则亲自带领这五千兵马,应战敌军精锐。
最后一刻,迎着熊熊燃烧的火把,戚柏舟再次下出军令:“这一战可败,但不可退!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不可让敌军踏入我方领土一步!不死不休!”
“惧者,可退!”
“逃者,杀无赦!”
“不退!不休!不逃!不败!”
一呼百应,竟无一人退缩,他们是为国效力的士兵,他们的身后,是数万黎民百姓的信任。
信自己,信黎民,信信仰。
戚柏舟看向面前的五千士兵,像是要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面貌,战场上马革裹尸,未曾有定数。
五千对三千,平心而论,数量上是很占优势的,但敌方派出的是精锐中的精锐,是铁了心要刺入戚家军,从而击溃朔方,实现占据侵略的宏图大业。
四个时辰的鏖战,除了精力的快速消耗,最为明显的还有人数的递减,面对精锐,戚家军五千士兵以命相抵,构成维护朔方的第一道防线。
可喜的是,此举有效。
戚柏舟身先士卒,带头冲入敌方阵营,一举砍下敌方三千士兵的头领的头颅,大快人心。但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并未被此举动扰乱战术,仍旧顽抗,甚至一举进攻,攻破戚家军的防线。
漏洞永远都会是错误,敌方借用此处,大开杀戒,戚家军瞬间锐减,竟余不到千人。
戚柏舟已身负多处创伤,精疲力尽的不只是身躯,更多体现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