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沅芷说完,就见江澧兰沉思不语。
她也不着急,将案几上的棋盘摆开,用眼神示意他,“来一盘?”
江澧兰含笑点头。
温沅芷手执白子,率先放下一子,江澧兰随后下黑子,二人一来一往,不知不觉,过了十几招。
江澧兰一面下棋,一面思绪飞速运转,温沅芷给的朝局,他略知一二,唯一不知的是,朝廷正在修改刑律。
待到温沅芷又放下一白子时,江澧兰指腹摩挲着黑子,忽然道:“温尚书辞官归隐,是侯爷的意思?”
温沅芷瞟了他一眼,“是又怎样?祖父不参与朝政。”
江澧兰嘴角微微扬起,笑道:“侯爷的确不参与朝政,但侯爷对高祖和先帝的心思,把握得十分精准。”
温沅芷蹙眉,“怎么说?”
江澧兰从容放下黑子,道:“郑相公是在景和四年入朝,为官十载,担任过县令、郡守,管过银钱,也管过用兵调令,在第一年入过翰林,伴驾听政,此后就再也没有回过京都,但你知道,先帝为何会突然要郑相公会京都,执掌中书令?”
温沅芷缄默。
先帝执政严苛,年轻时杀伐果断,手段狠绝,贪官污吏,凡查证属实者,主犯一概满门抄斩,从犯全部斩杀,家族男丁流放千里,女子充为官妓。
欺压百姓,强取豪夺者,一律严判。
那几年,朝廷上上下下,京都城内外,被斩杀的官员高达三千,牵连家属共有上万人。
为官者,人人自危。
民间甚至有传言,先帝杀伐太多,导致凶相环生,镇压不住帝王气血,所以才英年早逝。
温沅芷在姑祖母去世后极少入京的原因也在于,先帝到景和十几年时,更加荒唐,朝堂之上,人人自省,满朝文武,噤若寒蝉,没有一人敢反抗先帝的意志。
这同样也是,李思能够顺利回京的原因:先帝的积威太甚,没人敢提出异议。
温沅芷私心觉得,先帝在下一盘大棋,让后宫形同虚设,让前朝大臣畏惧他,这里面虽有朝政管理的因素,但另有一重意义在于,他认准了李思这个儿子,披荆斩棘,排除万难,一定要让李思来继承这个皇位。
江澧兰说得没错,祖父不参与朝政,但对大周已逝两位帝王的心思,把握得十分精准,所以才会让她代表温氏,前往京都给李思助阵。
她尝试着回答:“朝中的能臣,先帝信任的不多,只能从京外调。”
江澧兰点头,“不错,但最重要的是,你不觉得,郑相公更像是先帝亲自为君上培养留下的吗?”
温沅芷嗤笑:“培养十年?万一半道上死了呢,岂不是功亏一篑。”
江澧兰再点头,“所以先帝可能培养的不止一个,但郑相公无疑是活着的人中最优秀的一个。”
温沅芷最烦躁他这不急不躁的样子,“有话就快说,不要藏着掖着。”
江澧兰自己都没发现,被温沅芷骂时,他脸上笑容又无奈又宠溺。
整了整措辞,继续道:“前朝将天下消耗以致衰微,高祖接管这个羸弱的江山,必须有雷霆手段才能稳定朝局,大周的百姓才能修生养息,但是,高祖在常年征战中多处身负重伤,以至于往年不保,早早离世。”
“为大局稳定,高祖在登基称帝时,就赐封嫡长子为太子,太子自小受高祖教导,随军多年,心性坚韧,行事稳重,是继承天下一统的最佳人选。”
“但好景不长,太子失势,高祖只能重新选任储君,不过好在,先帝品性最像高祖,深得高祖喜爱,这个天下由先帝接管,无论是对内稳定朝局,还是对外抵御乌孙外贼,都有利而无一害。”
温沅芷都已经迷糊了,“旧太子谋反时,郑相公还未出仕,这与郑相公有何关系?”
说完这话,她就发现,一直侃侃而谈的江澧兰,脸色顿了下来。
说不上哪里不对,他容色如常,眉眼下垂,依旧温柔和顺,清朗如昔,但就是,忽然之间,周身的气质变得冷淡,温度降低到了极点,他的情绪也衰落下去。
温沅芷看着他,眼里闪过一丝疑虑。
江澧兰的神色恢复得很快,嘴角扬起,依旧温润如玉,他将一颗黑子放在白子中间。
继续说道:“无论是高祖,还是先帝,都是一位行事果决的帝王,大周在发展的阶段,需要这样的帝王来镇压那些前朝遗留下来的蝇营狗苟,但是,大周的强盛,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温沅芷手指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