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问山海[探案] > 第48章 故人旧物

第48章 故人旧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见了?”

叶泉刚给画师上好夹板,就得知了这一消息,却没有道童那般慌张。他虽供职军中,但也曾听说过张易的名号。

此人爱好风雅,除却赌书泼茶、挥毫作画,还有一好——好美人。

南地多美人,汇于临川这钟灵毓秀之地。萧明仪的母妃陈氏,便从小长在临川。当年她的画轴一被送进宫中,先帝就点了她的名。各花入各眼,临川城中几处街巷,堪称万紫千红,竞相绽放。

张易每得空闲,便会光顾行院。他皮相尚可,出手大方,又懂得怜香惜玉,姑娘们自然愿意在他跟前伺候。久而久之,张易成了临川最有名的行院的贵客,被人起了个诨号,叫“画圣”。只因他吃醉了酒,提笔便在墙上作画,老鸨稀罕他的银子,倒也不恼他,由着他去了。

军中有些不懂事的兵,进城采买时道听途说,在叶泉耳边提过不少张易的风流事。人不在墨风堂,周围也找不到,那只能去了一个地方——杏花巷的清辉院。

“今日不见了,明日再去寻。你帮我找找伤药,给门外站着的那孩子送去,不收他的钱。”想到杏花巷,叶泉轻咳一声,点了阿青的名。

道童面露愧色:“万一明日还找不到,病人便醒了,该如何是好呢?定是我寻得还不够仔细。”

叶泉思考如何开口时,沈鹤已从药箱中翻找出了那瓶药。

每只药瓶上都贴着红签,但有些红签还未来得及写药名。在旁人看来,沈鹤仅仅揭开盖子闻了闻,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药了。他挑出来的那只,正好是瓶红签上无字的药。

叶泉怕他拿错,接过确认,奇道:“不错,正是此药。你是何时学的医术?”

“父亲走后,留下了许多书籍,其中就有几本医书。闲来无事时,看个解闷。”沈鹤答。

他入北镇抚司多年,过着刀尖舔血的日子,怎会不识伤药。凌雁生前是个博学多才的人物,秦府藏书万卷,他这般说了,叶泉也不会起疑。

秦凌羽靠在门边,静静地听三人对话,顺便侧过身子,将阿青的视线挡了个严严实实。

画师伤势非常严重,一双手腕筋骨俱断,惨不忍睹。连瞿青看见时,都打了个寒噤,更别提一个孩子了。

尽管已经安上了夹板,手腕不再以一种奇怪的角度翻折着,画师还是在昏迷中呻吟,唬得旁人不敢上前。

沈鹤送药来时,秦凌羽向旁边让了让,不巧令阿青瞥见了画师的样貌。他忖了片刻,忽然道:“我认得他,他是书画铺子里的伙计。”

“那天我往城南的施粥棚去,他还给了我一张饼。可他怎么会在医馆里躺着呢?”

-

从阿青的描述来看,这位尚不知姓名的画师曾出现在城南,但张易经营的墨风堂位于城东。从医馆到城南,就算是成人跑着去,也要花费半个时辰。

不过,城南是临川最热闹的地方。那里有一大片湖泊,叫作醴湖。醴湖边商铺林立,还有些达官贵人的府邸,车马行人络绎不绝。画师去采买颜料笔墨,也是有可能的。

叶泉瞧过阿青的伤,说是没伤到筋骨。小孩子皮实,抹点药,这几日少跑动,很快就能好。但说到尽量少跑动时,阿青没有吭声。

秦凌羽知道他为了阿菱能吃上一口饱饭,决不会遵照医嘱行事,遂和叶泉打了个商量,然后对他说:“你跑得快,之后医馆或许还有用得到你的地方。工钱就以吃食来算,可好?”

闻此,阿青才放下心来,被道童引着,送了出去。

日头业已偏西,将人影拉得极长,拖在身后。秦凌羽望着他单薄的身影,想起观外另一个流民男孩。

一碗粥里,竟然只有几粒米。

临川的施粥棚,为何将粥熬得那么稀?

京中拨下来赈灾的款项,真的用在了实处吗?

那边,叶泉瞥了眼日头,道:“官府有令,半月前,城中就开始实行宵禁。除了街上无家可归的流民,其余人等不得外出。将军一事未水落石出前,小姐不可以回军营。”

“我认识一位制图师,他的遗孀就住在城中,离此处不远。”

*

制图师的遗孀姓郑,年逾四十,膝下无儿无女。她原守着亡夫的老母过活,但老人死了儿子后郁郁寡欢,不久便走了。

亡夫为她在临川城中挣下了一间小小的宅院,每日莳花弄草,缝补针线,消磨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