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问山海[探案] > 第20章 河灯照影

第20章 河灯照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放焰口的仪式结束,香客们方全了兴致。虽是八月十八,已过了立秋的日子,夜里还是有些暑热的。一群人围在一处,只为了瞧上一眼热闹,不料出了一额头的汗,薄薄地覆着,触手生腻。

那些乘马车而来的小姐、夫人们,到了佛祖跟前也只有一双绣鞋大的地方可以站立,脸上搽的香粉不知化了几轮去,显得怪狼狈的。此刻正一搭没一搭地打着纨扇扇风,垂头敛目,和仆役们低声抱怨着,说惹了一身泥,得赶紧回禅房拾掇拾掇。

还有些香客,观赏完仪式后便连夜乘车返回梧城。不过是少数,且都带着武婢或得力的护院——毕竟赶夜路还是有些危险的,尤其在这渺无人烟的深山中,时有伥鬼伤人的事传出。伥鬼食人精血为生,爪大如斗。它一爪下去,能将一成年壮汉拍得鲜/血淋漓、脑/浆迸裂而死,比山匪还可怕。

早些年,梧山的山沟中还有居民聚居。后来伥鬼横行,各家有被叼了小儿去的,还有至亲被咬死的,尽是些血淋淋的祸事。猎户们虽然胆大,但那虎皮蒙着的肉身似是刀枪剑戟皆不能入。不知是有一只伥鬼,还是有一群伥鬼,短短三年间,咬死了十几人。两年前官府派兵围剿,竟未寻得一丝踪迹,仿佛那虎得了山神庇护,轻易不能打杀了去。

无法灭伥鬼,山民们只好迁村于梧山、长阳山外,形成了新的家园,至今相安无事,安居乐业。

秦凌羽听着跟前一蓝襟书生讲故事吓唬年轻的小姐们,忍不住撇了撇嘴:伥鬼为祸不假,可得了山神庇护完全是无稽之谈、故弄玄虚。兴许这凶虎,只是去了别的山头为非作歹呢?

但听那蓝襟书生摇了摇折扇,揽过香风阵阵,接着将故事续了下去:“村里的老人觉得,这虎在这山野林子中不知活了多少年,生了灵性。为保全村人,在这山隘口的平原定居后,立了一座庙,供奉于它,立誓永不相犯,最终得以平安。”

一鹅黄襦裙的少女听了,怯生生拉住身旁婢女的衣袖,道:“你知道得如此详细,像是亲眼见过的呢!”

书生“啪”地一声合上折扇,笑道:“这位小姐猜得不错,我确实是亲眼所见,才能说得这般详实。毕竟当年迁村,我就身在其中啊!”

少女睁大了眼睛,道:“山隘口离此处可不近,公子可雇了车马来?”

当看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衣服上补丁摞补丁的样子,哪里来的银钱雇马?少女有些不好意思白听他的故事,便捅了一下婢女,使了个眼色。婢女当即会意,掏出一点钱,就要递给书生。

秦凌羽倚在石桥上——这回她得了法门,就算无人推搡,也用两只手牢牢地握住了栏杆。

这一幕,怎么看都像是戏文里写的桥段。落魄书生和翩翩佳人,相逢于月下。

桥下池塘中,芙蕖尽数绽放,艳红的花瓣,吐着鹅黄的蕊,风情万种,暗香袭来。

然而,这落魄书生并未接过佳人好心赠予的路钱,对佳人微微颔首,道:“小姐好心,我却不敢受。我虽清苦,但还能温饱,今日已回了师父,借宿于此。这钱,还是小姐留着自用罢。”

秦凌羽遗憾地摇了摇头。

这书生当真木讷,不解风情。前世,她那位大师兄也不遑多让,好不容易得了师门助力、师娘做保,初次约人家姑娘出去,却只聊些学术问题,气得姑娘跑了。

看得出神时,瞿青登上石桥,迟疑地看了她一会儿,终于出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公子,今日是中元,您是不是忘了什么要紧事?”

她有些莫名其妙,将中元前后能干的事都细细想了一遍,反问道:“有何要紧事?”

前案已大致了了,只待顾桢找出那口箱子;至于她么,已经绘好了工具的图,出了山隘,寻一手巧匠人将其打制出来即可。

瞿青又忖了片刻,觉得这话不好当众说,只得凑近了些,附耳道:“大人,您每年都会祭奠二老,今年怕不是忙忘了?”

说完退到一边,忐忑地观察着她的神色。

今日月有晕,空气也闷热,穹宇暗红,目之所及,仅有一颗玉衡星闪烁着微芒。不知何时,这片绿茫茫的山地中会落下一场大雨来。

可这会儿还没落雨,秦凌羽心里平地炸响一声惊雷,但还是按捺住讶异之色,道:“怎么会忘?方才人多,故而没去。”

自放焰口结束后,她并未注意沈鹤去了哪里,也无权管他去哪里。

朝桥下一看,书生和小姐不了踪影,独留石砖上精雕细琢的佛莲,在一地月色中寂寞地盛开。

辞了瞿青后,她的意识因风寒已有些昏沉,但还是忍着不适回到了他们居住的客舍,敲了门后无人应答,只好询问了一个上夜的僧人,问他是否曾见过一个十七岁穿水色衣衫的姑娘;如果见过,又是往何处去了?

根据僧人的回答,她寻到寺院后门处的一片竹林。竹竿掩映处,是一道月亮门,门后隐约传来流水声。

这里是僧人们平时浣洗衣物的地方。水源来自于山上一口天然泉眼,因水在光下呈缥色,至清而无鱼,得了一雅名,唤作“照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