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天下 > 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明月夜思妇盼归人

第41章 第四十一章 明月夜思妇盼归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素微微点头,不久之后,女子掌灯下楼来启了院门,身后跟着两个婢女,向天素福了福身。

天素细看那女子容颜,不到三十岁,容颜美丽,却很憔悴。

女子道:“姑娘是哪里人?怎的三更半夜在此。”

“我与妹妹是大夫,听闻西北有伤兵回来,都在蜀地,故而打算去救治伤兵。”天素语气很淡。

女子拿帕子擦了眼角,道:“姑娘歇在何处,怎半夜的在外?”

“人定时来了场急雨,阻了去路,便在此处土地庙歇息了半夜。”

“方才听你吟的词句,可是家中也有人去了西北?”

“嗯。”天素心头郁结,语气也有些低沉。

“姑娘要不进屋坐坐吧。”女子声音温和。

“不了,我妹妹还在土地庙中,等天亮,我们也要赶去蜀地。”天素说罢,微微吐息,欲将沉在胸腔的郁结之气舒出来。

女子又擦了擦泪,看着她衣摆处有水渍,向后道:“这夜半的,如此太容易惹风寒。小兰,你去准备些姜汤。”又向天素道:“姑娘,我与你一起去看看你妹妹吧。”

土地庙离得很近,过来时,小雨还熟睡中。天素喊醒小雨,女子道:“姑娘,去我家歇歇脚吧,我家就在旁边。这三更半夜的,反正你们也无处可去。”她看着天素,担心她顾虑,又道:“我夫君去年出征去了西北,眼下家中无男丁,只有两个嬷嬷和两个侍女。”

小雨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喷嚏。

天素点头,便转身牵了马匹,一路往女子院中来。

院落尚算得宽敞,楼阁是两层的,须臾便亮了几处灯,有老妈子打哈欠的声音。

侍女为二人准备了换洗的衣衫,递给天素的是一件红色的。

小雨忙道:“多谢这位阿姊,我们自己带了衣衫。”

女子点点头,又絮絮哭起来。

“阿姊是思念丈夫?”天素问道。

女子哭得越发伤心,天素扶着她颤抖的肩膀,一旁的侍女也跟着哭起来。

良久她才诉说了心事,原来,她当下的这位丈夫与她本是青梅竹马,后从军。她家中是本地的员外,男子一去数年无消息,父亲知男子是孤儿,不同意她的婚事,将她嫁与本地的一个三十多岁的秀才,数年不曾生育。后秀才进京赶考,就再也没回来。她的郎君从边疆回来,得知她的遭遇,要娶她,她家里却不同意,要将她嫁给邻村的一个财主做续弦,她誓死力争,最后得与郎君结为连理。成婚不到一年,丈夫便西征去了。六月时蜀地不少伤兵回来,她央求父亲着人去打听,竟无任何消息,只听说死了许多人,这些时日,她日日梦见丈夫战死沙场的情形。

闻了此女子的哭诉,天素心口块垒郁结,喉咙间烹起一阵阵苦涩,灼得人神情伤惘。

小雨见姐姐眼眶湿润,以为是听了女子哭诉而感伤。她们作为大夫,一路下来,也是看过许多生死,她自己从一个看见流许多血都要吓得尖叫的,到如今,哪怕是看见断手脚的,都能冷静地处理人的伤口。

姐姐神色如此伤惘,定然是想起父亲,还有未找到的弟弟,和那个之前救下的少年了。

旁边有侍女过来,说烧好了热水。

女子让她两个去洗沐。

不过半刻,两人便换了衣衫出来。天素脸上依旧罩着纱巾。

女子道:“姑娘为何罩着纱巾。”

“因是大夫,平时多接触各类疫病,是以戴着面纱稍作防范,久而久之,便习惯了。”

姜汤已熬好,女子道:“两位姑娘夜里沾了湿气,别落下病症,喝些姜汤去去寒吧。”

女子一脸愁容,见天素取下面纱,竟挪不开眼。只暗自垂泪,半晌才道:“如姑娘这般天人容颜,行走江湖,也不怕么?”

“我是大夫,也有马匹,可以防身。”小雨边喝姜汤边道。

女子似有难言之隐。

天素道:“我见阿姊形容憔悴,身体似有弱症,可否让我为阿姊瞧瞧?”

女子有些为难,犹豫片刻道:“姑娘可能治不孕之症?”

她伸手出来,天素给她把脉,是寒疾。天素道:“阿姊幼时在冰雪天冻过。”

一旁的侍女道:“我们家小姐幼时曾被庶妹推入寒潭冰池中,若不是我们家现在的这位姑爷跳入寒潭及时出手,我们小姐怕是那时候就活不了了。”

原是这样。

小雨将姜汤一饮而尽,道:“幸好你们遇见我姐,能治好。”

“真的能治么?”两个丫鬟齐声问。

小雨点头:“能治,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姐姐就能救活,何况区区寒疾。”

“姑娘不知,我们小姐这么多年,不知寻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偏方,都不见效。”侍女有些焦急。

“那是他们没有对症下药,我们去闽中治好了瘟疫,在漳州治好那里的禽疫,在衡阳又治好了天花。我姐说了,只要用对了药,所有疑难杂症,都可以治好。”小雨声音渐大,有几分炫耀。

“天花也能治好?”侍女不太相信。

小雨连连点头:“能的能的。”

侍女小梅道:“姑娘难道就是之前传闻的神医侠女?”

天素不知他们所说何人,只摇头。

小雨也没听说过这个。

小梅道:“小姐不记得春天时蔡嬢嬢从杭州过来,说杭州有一对姐妹花是侠女,救了许多流民。蔡嬢嬢就是跟着村民去杭州投奔亲戚,最后跟着东家行商一同来了黔地采买人参的么?”

小雨眼睛有光,道:“你说的蔡嬢嬢莫不是蔡大婶?骨架宽大,长得很是壮实,力气也特别大?”

两位侍女连连点头。

小雨这才想起来,蔡大婶本身是蜀地人,后嫁给一个行商的,去了河南,哪知河南发大水,丈夫也淹死了,于是和村民一同流落去杭州。后来去一个商人家里当嬷嬷,后说要去西南收购人参,大概这几个月行商到黔地来了。她笑道:“我与她掰手腕,我还赢了一个馒头。”

天素眼中也微微有笑意,道:“没想到他们还记得我们。”

“记得哩记得哩,他们还给两位姑娘取了外号叫做神医侠女。有一个好像叫什么雨的。”小梅道。

小雨连连点头,指着自己:“就是我就是我,我就是小雨。”

她开心极了。

两个丫鬟忙忙地要跪,天素拦着扶起,侍女央求道:“求求姑娘救救我们家小姐吧。”

小雨道:“放心,我姐姐肯定会救的。”

女子不知道想什么,愈发哭得梨花带雨。怕是想到丈夫生死未卜,故而越发难过罢。

小雨道:“阿姊放心,我与姐姐马上要去蜀地军营之中,你丈夫叫什么,届时我们帮你打听打听。”

小梅道:“我们家姑爷叫吴清,三十岁,长得又高又壮,眉毛很浓,嘴唇略厚,弹弓打得极好。”

小雨点头:“嗯,放心,没有消息不一定就是坏消息,我们去蜀地之后,定然能知道更多的消息,届时若是有消息,便递信给阿姊。”

女子擦了眼泪道:“我叫许妙,大家都叫我妙娘,二位姑娘也这么叫我吧。”

天素写了个方子,让小雨配药。因明早还要赶路,她立即就给女子行针,约摸有半个时辰,天素将针取下,捣好药材的小雨将各类药材配好成十副。天素道:“十日吃一次,吃了这十副药,若佐以燕窝人参等,不出半年,身体便能调理如常。”

妙娘有些不相信,道:“真能好全么?”

小雨拍着胸脯道:“放心,我姐姐可是神医,我们这几个月,少说救了上千人。”

妙娘让小兰取了一袋子银子拿过来递给天素。

天素道:“阿姊家夫君征战沙场为国效力,我此番本也是去营中义诊,这份银子就不收了。”

小雨拍了拍妙娘的手,道:“阿姊家夫君是保家卫国的英雄,阿姊守在家里也不容易。”

妙娘拉着天素的手道:“姑娘还是收下吧,这么多年,为了诊我这个症,花出去的银子如流水。后来前夫去参加科考再也未回,我阿清哥不嫌弃我这残花败柳之身,却不想成婚一年也不曾有个一男半女。如今母亲也去了,爹爹扶正了姨娘,娘家也不接济,幸而我还几箱子陪嫁的首饰,是以,这些银子还是拿得出的。”

小梅道:“那土地庙就是我们家小姐一力出资修的,没想到土地公公真的显灵,送来了神医。”

妙娘又道:“姑娘要去蜀地军中,自然也要买许多药材。我也是想着夫君行军,能帮他的同袍,我也心里宽慰。”

天素道:“这银子姐姐还是自己留着吧,我们将去蜀地营中,阿姊若是想问消息,也可递信来营中。”

妙娘见天素不收,又着小兰去取了两套衣衫鞋袜,拿过来道:“这些都是春日闲时我们几个做的新衣裳,不曾拿去买,就送给妹妹吧。”

天素推辞不过,便让小雨收在囊中。

更夫敲着四更天的梆子,妙娘安排了客房给天素和小雨,小雨沾床便睡着。

天素凭栏而坐,抬头看着天上明月,心头怅然。

西北的战事,不知此时情形如何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