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她在乱世一往无前 > 第2章 寻人

第2章 寻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陶府旁的一家客栈。

鸿胪寺少卿的长子吴必简,正在备一份厚礼。

从小他便听父亲念叨,当年父亲还是大理寺卿时,便与礼部侍郎苏淮、温大将军温秋白关系亲密,三人皆是当朝皇帝从不受宠的皇子到坐上太子宝座的得力助手,称得上是形影不离、志同道合。

可是后来,礼部侍郎背叛了他们,呈秘折毁谤温大将军,圣上大怒,降旨赐死温大将军。温大将军性子刚烈,没等到入狱再被斩首,当晚就放了火,携爱妻在火海中自焚。

父亲与礼部侍郎从此形同陌路。

因为在圣上面前鸣不公,父亲甚至还受到牵连,从鸿胪寺卿被贬为少卿,而礼部侍郎却官运亨通,升至礼部尚书。

好在父亲对官职大小向来是不以为意的,唯有一事放在心上:温大将军去世前留有两个月大的女儿,放火当晚失踪,父亲也没来得及得到温将军关于孩子下落的口信。

父亲深信,以温将军夫妇的性子,绝不会任由女儿流落茫茫人海,所以父亲暗中派人走遍了温将军夫妇的家乡故地,一无所获。

父亲甚至还想起,温大将军的夫人宋如韵有一亲妹妹,名唤宋如淇,宋如淇在家族正鼎盛的时候执意要下嫁给上郢城的一个小里胥,虽山高路远、音讯难通,可家里实在是太疼爱这个小女儿,在家族倒台前,一路把小里胥提拔为了太守。

等父亲赶来上郢城,想要从宋如淇嘴里探听姐姐女儿的下落时,才知宋如淇已经去世,只留了一个仍在襁褓的女儿。父亲只好空手而归。

这些年来,父亲一直在找寻温伯父独女的下落,也在暗中堤防礼部尚书先一步斩草除根,但始终没有进展。这个刚出生两个月、只有爱称、连名字都没有起的小婴儿,从此杳无音信。

最近,礼部尚书苏淮的长子苏遇珩无故失踪,又突然在上郢城出现,落脚在陶府附近的客栈,并反复派人悄悄出入陶府。父亲得了消息,叫他带人火速赶来,确认陶府若有故人之女,定要及时请到上京城去,以保平安。

鉴于苏遇珩日日在陶府附近打听,父子两人才后知后觉地开始怀疑,孩子当年就是被秘密送往了陶府,而宋如淇并没有留下血脉,所谓的这个血脉,就是温大将军的女儿。

父亲说,故人幼女的信物是一枚赤色攒珠璎珞,这璎珞是温大将军爱妻宋如韵的家传宝,幼女出生以后就贴身带着保平安了。

自诩天下第一大聪明的吴大公子吴必简,很快想了个好办法:

他带着小跟班们,每日在陶府的三扇大门门口,观察里面经常出来的侍卫或者婢女们是到哪个店铺去,再重金买通店铺里的伙计们,让伙计们闲聊中代他打听几个问题:

府里已逝主母的女儿,年纪何许?

这位小姐是否有每日贴身携带或者很重视的首饰?

陶老爷疼爱这位小姐吗?

他很快得到了答案:陶大小姐和父亲故人之女年纪相仿,有一只贴身携带的首饰,唯一一次责罚贴身婢女,就是因为擦拭时碰坏了一角。她和府里的姜姨娘关系颇为不好,经常遭受姜姨娘责罚。平日里也不得陶老爷疼爱,连生辰宴也没有,故而府里的下人们只知道她的属相,却都说不上来她的大致生辰。

于是吴必简迅速确定了陶安然就是他想要找的人,他昨日登门拜访,但被陶太守委婉拒绝了他的请求。

吴公子自然不能开口对暗号,说陶安然是当年罪臣遗孤,陶太守自然也不知道他究竟安的是什么心,才想着要把女儿接到上京城去。

而陶太守犹豫的其实是,如果答应了把女儿送走,假如女儿被这鸿胪寺少卿看上,他自然也能飞黄腾达,博个高一点的官阶;

可假如没被看上,豆蔻年华的黄花大闺女住在别人家里,将来嫁不嫁得出去不好说,坊间还会传闻他卖女求荣,误了他的升官大计,陶太守自然不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吴大公子也不能让到手的鸭子飞了,自己老爹四十大寿在即,把故人遗孤带回去,是最好的生辰礼物。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备好了重礼,又到陶府拜访。

陶太守盛情地把他邀请进了主殿。主殿里点了比昨日更好闻的香,果盘里还有一些不当季的奇珍异果,杯子里是飘香的大红袍,一看便知陶太守对他今日重新登门心里有数。于是他更觉十拿九稳——

看来陶太守是盼着他来访的,这些待客物什,除了他,还能是给哪个更尊贵的人准备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