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烽火燃七星[战国] > 第115章 开端

第115章 开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您要让稷儿娶妻?”

“嗯。”宣太后点头,“娶楚国公主。”

早朝过后,宣太后让魏冉、楚暄二人一同入甘泉宫议事,特意避开了嬴稷。

魏冉嘿嘿一笑,微眯着眼睛观察着楚暄,一边说:“听说那楚国公主是一位大美人儿。”说话间看了一眼宣太后,“也就比王姐逊色几分。”

“好事啊!”楚暄笑道,“稷儿与她郎才女貌,也是一段佳话!”

魏冉见他这般反应,牵了牵嘴角,又听对方问道:“只是稷儿此番还未及冠,如何成亲?”

宣太后道:“次年便及冠了,我们可以先与楚王达成联姻之盟,以此昭告天下,毕竟这成亲的目的旨在破坏齐、魏、楚合纵。”

说起这事,魏冉便不满起来,一拳凿在木案上,愤愤道:“还不是那甘茂屡次三番要让秦国发兵助韩?秦国竟为了一个小小韩国与楚国撕破脸?!”

宣太后端起茶盏,杯盖轻拨茶水上的浮叶,淡笑道:“韩国虽小,可它的作用比楚国大得多。冉弟,你可别忘了,严君的生母可是韩国公主。”

事情要从一年前说起。

传言楚王熊槐被一名来路不明的游士撺掇着要去攻打韩国,夺重镇雍氏。

韩国刚经历宜阳之战,损失惨重,早已无力再同楚国这等万乘之国抗衡,韩王原是想找邻边的魏国帮忙,可魏王却称魏国在休养生息,举国祭拜神明不宜参战,韩王无奈,只好拉下脸面去请求刚夺下自己宜阳的秦国。

韩国内部分两个派系,一个是主张合纵的公叔一派,而另一边是与嬴疾相熟的公仲朋,其妻正是嬴驷的长姐,自然主张与秦国连横。

起初公仲一派的尚靳前去秦国觐见新王求援,却被当堂拒绝,还被垂帘听政的宣太后以“玩笑”【1】羞辱了一番。

眼见楚军不断逼近,公仲又派出心腹张翠,这张翠倒是机敏,没有直接找宣太后或嬴稷,而是绕道去找甘茂。

再说这甘茂,宜阳之战他立下了大功,可也正因他支持秦王荡举兵三川才使得嬴荡举鼎而死,还闹出了王储之争,甘茂也自此受到秦国宗室老臣们的诟病。

如今王位更迭,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甘茂在朝中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他必须为自己谋出路。

张翠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从而怂恿甘茂劝秦国为韩国出兵。

甘茂来找宣太后,一称秦国若失对此事坐视不理,楚国吞并了韩国势力增大对秦国不利;二称韩国是东出的必要条件,还是要重建连横。

他还提议将武隧赠与韩国,如此恩威并施也效仿张仪当年对魏国那般,重建秦韩连横。

考虑到大局,宣太后最终同意发兵援韩,又将武隧赠与韩国,但这也得罪了楚国……

这几日传来消息,楚王熊槐有意与齐魏二国合纵,共同伐秦。

此消息一出,朝中一些大臣们又将矛头指向甘茂,认为都是因他力排众议主张援韩才使得楚国倒戈合纵派,更有甚者传甘茂与韩国主张合纵的公叔一派私交往来,说是连横秦韩,其实旨在合纵。

甘茂内心叫苦不迭,也明白大势已去,再待在秦国迟早要步商鞅、张仪等的后尘,便主动辞去左相之位,将相印交于嬴疾,意在讨好他,也为自己往后的去留铺路。

“楚国屡次三番倒戈,摇摆不定,虽是万乘之国却不能为秦国所用,卡在中间是个祸患。”宣太后目光冷下,放下茶盏,继续道,“但眼下要先稳住秦楚关系,破坏合纵,再从长计议。”

楚暄点头,又听魏冉略显顾忌地问:“可……大战在即,楚王会如此爽快同意这门婚事?”

宣太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冉弟,你是不是忘了,你我可都是楚国人,亲上加亲又不费一兵一卒与大国联盟,楚王怎会不愿?”

魏冉点头:“王姐说得对,那就这样决定吧,待会儿便让使者去楚国与楚王说此事。就是不知道稷儿那边……”

宣太后沉吟少顷,淡笑:“本宫会同他说的,稷儿最是听话懂事,定能顾全大局。”

楚暄默默听着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便替嬴稷将终身大事给办了,他并不插话,思绪游离之余又突然被宣太后唤回了神:

“太傅,本宫有一事要同你说。”

楚暄一顿,望向她,揖手:“太后请讲。”

“本宫想将聂施与他手下的禁军交给你,做你的暗卫……”

楚暄一怔,立刻跪下:“太后,臣从未想过……”

“起来,你会错意了。”宣太后慨然一笑,“是本宫想让你往后出使列国邦交,你师承张子,口才和谋略定是了得,这一次护送稷儿归国本宫也见识到了,只是列国邦交折冲樽俎杀机四伏,须有一支得力的暗卫组织护你周全,他们也可以为你所用,替你办事。”

楚暄闻言松了一口气,起身谢过:“臣谢太后赏识。”

宣太后拂手:“你先回去吧,我同冉弟还有事商讨。”

“是。”楚暄躬身行礼。

魏冉大剌剌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哈哈笑道:“好好干!稷儿还指望你栽培呢!”

——

出了甘泉宫,楚暄便瞧见一名身形魁梧高大,作武将打扮的男人立于宫门外的石柱旁,听到动静,男人转身看向自己,正是聂施。

天上正飘着雪,虽是青天白日却天色昏暗,聂施身上沾了雪粉,应是等了许久。

“楚大人,属下正等着您呢!”聂施嘿嘿笑,大步朝楚暄走过去,手中提着把伞。

“聂将军这是前来报到吗?”楚暄笑着打趣。

“可不是‘将军’了。”聂施神秘一笑,“往后便唯大人马首是瞻了!”

楚暄见他心情愉悦,为自己撑伞,他也笑了下,二人一同向宫外走去。

走了片刻,楚暄莞尔询问道:“即便是不想从军,聂大人怎得不争取一下留在稷儿身边?在我这可谓是大材小用了。”他一边说着,心中又回忆着方才甘泉宫中宣太后对自己说话时的神情。

二人此刻已出了咸阳宫,步入咸阳城主干大街。

临近岁末,街上的小摊小贩早早收工,都回家张罗着过年。

天上飘着细雪,聂施打着伞,看着楚暄扬唇道:“其实是我主动找王上提出要做您的下属的。”

“?找稷儿?”楚暄不解地看着他。

聂施点头,沉吟一瞬,缓缓道出:“早在惠文王在位时,他便想创建一支暗卫组织,不同于传统的禁军,这个组织是效忠于君王与其心腹大臣的。

其实在商汤时期就有这样的暗卫组织,直到西周末年诸侯割据,这种组织才逐渐散了。”

“您是说惠文王在世时也想重建这个组织?”楚暄疑惑,“是您部下的那些禁军吗?”

聂施摇头:“不,只有我是,那些禁军只是普通的士卒,且这暗卫组织最初也不是惠文王提议的,而是一名已故的妃嫔与之说的。”

楚暄闻言一愣:“此女子定非等闲之辈,那除了您以外,其余人呢?”

“其余人分布在各国,有的如我一般在宫中辅佐君王,有的游走于世间做江湖游侠。这组织的统领一共十六人,他们都隐匿了身份,我只在魏国见过其中一位。”

听到这,楚暄鬼使神差地想起庄子说的话,问了出来:“这十六人可是在寻找这世间的天下共主?”

聂施一怔,看着楚暄,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没有回答他,突然话锋一转:“楚大人可听过,天丹十六门?”

“天丹部?”楚暄疑惑地看着他,那日在幻境中的记忆再度浮现于脑海中,“聂大人也去过云梦山?”

“我没机会去,但我祖父去过。”聂施扬唇,看楚暄的神情更加笃定。

“那这天丹十六门,又是何意?”

“楚大人既知这天丹部,那应该也明白,当年商汤的大祭司伊尹将天丹部族分作八个门派,各门派对应着一个卦象。”

楚暄想起那日在幻境中的壁画上所见,点头,又听对方道:“再到后来,周文王姬昌续写了易经,在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受命成为天丹部的统领,他按周易中的‘下主上客’理论将八个门派分割为‘上’‘下’,天丹十六门就此诞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