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烽火燃七星[战国] > 第73章 行路难

第73章 行路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出了殿门,众朝臣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楚暄,楚暄冷眼扫了一圈,冷笑一声径自向宫门的方向走去。

方才在堂上与楚暄对峙的那名文官怒气冲冲地向他走来,一边甩着袖子,一边喊:“楚尚书,你等等,我有话与你……”

“想说什么?”林辙突然站到楚暄身后,将哥哥护在怀中,目视着嚣张的文官,眼中流泻出沙场上弑敌的凶煞之气。

那文官的气焰即刻被浇灭了,步子也停下,甩着的袖子悄然落在两侧,那目光看得他背脊发麻。

方才还想看热闹的人,发觉气氛不对,也都相继走开。

林辙无视周围不善者,揽着楚暄的肩膀快速往宫门的方向走去。

楚暄抬头看了他一眼,无言地笑了笑。

出了宫门后二人就上了马,林辙心情极差,浑身都散发着戾气,他平时安安静静惯了,很少流露出凶狠的一面,这种时候除了楚暄以外旁人都不敢正视他的面孔,他上马后猛地拉缰绳,马儿都被他拉得抽嘶,旋即掉转马头朝宅子的方向狂奔而去。

回到家,林辙将宅门上锁,楚暄在一旁看着他闷闷不乐,牵住他的手在手背上轻轻拍了两下,安抚道:“阿辙消消气,他们是针对我,我都还没生气呢。”

林辙撅嘴,不满地低喃:“就因为他们针对你我才生气,若不是答应过你不能在外闹事,我早就把他们全都揍一顿了。”

“为这些人生气毫无意义,被他们气到了影响心情才是损失。”楚暄牵着林辙回到房中,倒了杯水给他,今早在朝堂上和那些权贵对峙了许久,此刻他确实也有些累了,他也喝了一大杯水,坐在案边沉思。

“阿辙,你觉得我今日的做法好吗?”楚暄有些茫然,方才在朝上激烈对峙时还没有一丝退却,回来以后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确实有些言辞过激了。

都说少年人的直言不讳最易得罪他人,尤其是初出茅庐时,很难做到处事圆滑,今日他一人得罪了诸多权贵,包括在少府的须贾,只怕未来在魏国朝堂的发展会变得困难许多。

林辙坐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不假思索道:“哥哥做什么都是好的!”

楚暄闻言扑哧笑出声,心情舒坦了不少,他坐到林辙身前一头栽进他怀中紧紧抱住。

林辙也紧抱住他,一只手摸到楚暄的耳□□位的位置,帮助哥哥舒缓神经。

楚暄闭上眼睛,享受着这份安宁,在林辙的怀里汲取着养分和能量,他觉得只要和林辙在一起,全天下的苦难和烦恼都可以被疗愈,这样就足够了。

——

魏嗣最终采用了楚暄提出的“多财多缴税”的政策,至于“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他再未提过。

那日楚暄在朝堂上的一席话得罪了诸多贵族官员,那之后的两日,魏嗣突然将宗亲世族背景的魏齐封为丞相,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贵族势力,另一部分则是侧面打压外族,巩固王室宗族的地位。

这件事对须贾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为魏嗣鞍前马后多年,又监管着主掌财政的少府,原以为这丞相之位自己是势在必得,也不知是否因楚暄那日的“出风头”连累了他和整个少府,让他们成为王室宗亲的眼中钉。

想到这些须贾气不打一处来,原本他是很欣赏楚暄的能力,也有意栽培他,可谁知楚暄擅作主张在朝中肆意妄言,甚至还妄想变法。

彼时他才清醒过来,楚暄是张仪的徒弟,即便目前在自己的门下,可他骨子里仍存着纵横家的狂傲,并非他人可以轻易驯服的,更何况楚暄还在秦国待了十数年。

自那之后,须贾对楚暄的态度变得冷漠疏离,少府内的一些官员见风使舵,也开始疏远楚暄。

不知不觉又过了二余月,山花开尽,气候渐暖,最近秦国又成了列国的谈资。

秦王嬴荡继位一年有余,眼见国中昌盛,万世太平,终于按捺不住开疆拓土的念想,率先将矛头指向临边的韩国,命左丞相甘茂派兵向河雒、伊水三川开进,欲攻取韩国的宜阳。

嬴荡幼时甘茂成为他的老师,深受嬴荡敬爱,嬴荡被立为太子直至当上秦王后,赶走了张仪便想封甘茂为丞相,却遭到众王室宗族的反对。

反对声最大的便是严君嬴疾,自孝公变法起嬴疾就是朝中重臣,时至今日已辅佐了三代君王,其智慧与一身功绩除了上将军司马错外便无人可与之媲美,他在朝中颇具威望,按理张仪离去后嬴荡该拜他为相。

而甘茂原是楚国人,只因为做了个太子太傅便被封相,其能力与前朝的几任王佐之才——商鞅、公孙衍、张仪等相比完全相形见绌,这样一来嬴疾自然是不服的。

二人的关系也因此僵持住,嬴荡也是左右为难,最终他也不愿看他们起争执,便将想为拆分为“左”和“右”,封甘茂为“左丞相”,嬴疾为“右丞相”,秦国的“丞相”之位亦由此正式确立。

在历朝历代的官位中,“左”都在“右”之上,对此嬴疾心中不甘,对于攻取宜阳一事,二人亦是意见相左,在朝会上引发多次争执。

甘茂为了讨好嬴荡,自愿请命领兵攻打宜阳,而嬴疾却极力反对,他认为攻打宜阳之举实属不明智,一来宜阳城防固若金汤,所处之地易守难攻。宜阳城乃韩国屯兵之地,此处驻扎十万余精锐常备军,秦军此战势必消耗众多兵马。

二来,宜阳乃韩国的一大都城,此番公然宣战必将使秦韩之间的连横关系破裂,加之宜阳毗邻楚国,楚国不可能坐视不管,届时秦、楚、韩三国的连横之约直接破裂,魏国定然趁此机会背离秦国,往后秦国将成为众矢之的,嬴驷和张仪多年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于私,嬴疾生母是韩国公主,与韩国王室也算半个宗亲,自是不愿意与韩国挑起战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