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皇后瞪大了双眼,“青鸾,你这是何意?”
此举同时惊动了李洵,青鸾连忙伏手道:“起禀陛下、娘娘,这青叶疏风草用前需得先冰镇三日,若此时揭开,定损药性,岂不辜负淑妃娘娘一片心意?陛下和娘娘若是应允,奴婢这就将冰鉴取来。”
檀儿想不通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赶忙护住木匣,“陛下,青叶疏风草如此珍贵,怎可轻信她片面之词!”
青鸾面不改色,信口编排出一套说辞,“陛下,奴婢生于淮水之滨,家中阿母颇通医术,曾与奴婢提起青叶疏风草的入药之法。”
她觑了檀儿一眼,又道“檀儿虽是淑妃娘娘的贴身侍婢,但却不是淮南生人,此草独生于淮南又极为珍贵,想毕她此前也并未见过。”
李洵寻思片刻,缓缓颔首道:“你此言,确有几分道理。”
见李洵有所松动,青鸾暗自向远处一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悄然退至侧殿,很快抬出来个红木冰鉴。
看着冰鉴的双钱孔正隐隐散出冷气,檀儿脑中一团乱麻。
青鸾见她踌躇不语,遂伸出手道:“既无话可说,便劳烦将淑妃娘娘的心意呈上来罢。”
檀儿与她僵持片刻,直至李洵面露不悦,才终于不情不愿将木匣呈上。
青鸾捧过木匣行至冰鉴前。
盖板掀开,白哗哗的冷气顿时如云般腾起,散出阵阵凉意。
她打开木匣,里面静置着数株连根的草药,枝叶嫩绿,顶端开着紫色的花苞。
青鸾虽于淮水之滨长大,但这青叶疏风草,算上前世,她也才第二回见,只是有前世经历,她方知这花叶会散出吸引狸奴的气味。
李淑妃叫人提前引来十数只狸奴,又在爪上涂抹了发作缓慢的剧毒。
狸奴机敏,人多时断不会出现,但若是有了这花叶的气味,便会竞相寻来,且会在与之接触的瞬间发狂。
前世,陆皇后就是被诓拿了那青叶疏风草,被狸奴抓伤,中了不易察觉的剧毒,在数月后毒发身亡。
青鸾趁旁人未察,暗中折下一小截枝叶,之后才将青叶疏风草放入冰鉴,迅速合上盖子。
之后,她将原本搁置草药的木匣递还檀儿,“这木匣做工精美,你且收好带回去罢。”
檀儿狠剜了一眼,但碍于众人在场,只能伸手去接。
可就在她刚抬起手,青鸾却是一抖,木匣倏然脱落,她二人同时面露惊色,向木匣接去——
慌乱中,两人四手恰好撞在一处。
“呀,都是我不小心。”青鸾虚扶住檀儿的手腕,面上露出歉意。
檀儿愀然不悦,却未察觉青鸾两指一探,已将那段枝叶塞入她的袖中。
檀儿脸色难看。
淑妃交代的事未办成,她回去不知该如何交差,一时烦乱却又不能表露,只得暗自咬牙接过木匣,与皇帝皇后等人行礼退去。
看着檀儿离开,青鸾暗中用帕子仔细擦拭过指尖,却顿觉一道寒意袭来。
她视线陡转,正撞上宁晏礼审视的目光。
青鸾心中一凛。
这奸素来多疑,早该发现檀儿有问题,却沉默这许久,究竟在琢磨什么?
这时,忽闻殿外传来一声狸奴嘶叫。
“唰”地一道黑影从殿门上方一闪而下,朝着还未走远的檀儿扑将出去!
“啊——”檀儿避之不及,登时大惊失色。
接着,不知是谁惊声叫道:“狸奴!是狸奴!”
而后,宫中各处竟同时窜出十数余只狸奴,它们花色各异,个个龇牙弓背。
众人脸色骤变,轰然乱作一团。
李洵面露悚然,急退数步,宁晏礼冷眼看去,微微抬手,顿时窜出十几个黑甲侍卫,闪身将李洵和陆皇后挡在身后。
众宫人这才慌忙想起护驾。
殿外不断传来檀儿的惊叫,十数只狸奴已将她团团围住。
她用木匣胡乱挥打,但狸奴迅捷,刚挥开一只,身后的就又扑上去,像是受了刺激,愈发猖獗狂躁。
侍卫和太监们围在四周喝叫轰赶,那些狸奴却似入魔般死死纠缠在檀儿身上,怎么都撵不下去。
众侍卫见状,“铮”地从腰间拔出佩刀,一旁的太监急忙拦道:“莫要杀!狸奴有灵性,杀之恐邪祟上身呐!”
众侍卫一愣,却见那些狸奴忽而一只只从檀儿身上脱落,扭曲着身子歪倒在地。
看这副情形,众人愕然瞠目,有人双股战战,呓语道:“此乃妖异!此乃妖异!”
檀儿此时脸上已血色全无,她惊恐地瞪大双眼,口中嘶哑,竟是一时吓得失了声。
“速将此女拿下!”
宁晏礼一声令下,众人像是被冷水从头浇了个彻底,倏然惊醒过来。
这时,小太监从偏殿后取来了木棍,才将狸奴驱散。侍卫们顿时冲上前去,把几乎吓痴的檀儿扭着胳膊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