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儿,你们刚去那里的时候,肯定很不容易吧,我都听阿姨说过了,现在应该没啥大问题了吧?还有,我干儿子应该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吧?”
翠珍吩咐女儿去她屋里去写寒假作业,然后拉着久没见面的小伙伴坐在炕头上热聊了起来。
“我们现在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工作也都挺稳定的,暄暄还在上学前班,今年九月入学。”
小美一口气说完,然后看着伙伴欲言又止,她不知该不该问她下岗的事。
“你肯定从阿姨那里听说了我的事,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你我最要好,跟你说说也不丢人。”
小美赶紧安慰说:“这有什么丢人的,又不是因为你的工作不好才被厂里辞退的。现在大环境都这样,我大姐夫他们厂的效益也不好,现在只能发基本工资。不只是咱们九原这边的工厂不景气,岛城那边也是一样的。”
翠珍眉头紧锁,忙追问道:
“美儿,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我还以为就咱们这里的工厂是这样的呢。”
小美点点头说:“去年底,九原畜产公司的人通过家里的关系找去了岛城,希望我能帮忙联系上岛城的毛纺厂,推广一下他们的羊毛产品。后来,我帮找人带着他们去毛纺厂了解了下基本情况,让他们对销售货物更有信心。”
后面的情况她没有跟进,等那位姓尤的经理回去写来感谢信,她才获知了具体结果。
“这次到岛城,得到您的帮助,了解到毛纺厂的基本经营状况,可以比较放心地供他们羊毛,尽管他们在资金上要拖欠,但只要是有实力的工厂,我们还是愿意建立长久的业务关系的。”
翠珍认真听完后,赞同道:“是啊,现在厂子里出来的产品就是缺乏向外推广的渠道,小翠她爸这几天就被派去周边地市推广我们厂的螺丝钉去了,岛城太远了,估计厂里不会同意去那里吧。”
“得了,不管那么多了。你们这次回来能待几天?要是徐翠玲和袁红知道你回来了,肯定特别高兴。她们经常来我这儿打听你的消息,你这一走都不跟大家联系了,真是让人有点心寒那。”
小美忙陪笑解释:“我这不是想不起你们三家的具体门牌号嘛,就是写信也寄不出啊。”
“行啦,我当然不会挑这个理,你还是想想怎么应对那俩人吧。”
翠珍说完自顾自的拿起一个青枣啃了起来,那架势,好似说,你同学的事自己看着解决吧。
小美无奈道:“我回来只在家呆了一天就跑你这儿了,这事你得看看怎么办好。对了,我给你们一人带回来一盒海米,鱼片就剩下一盒了,留给小翠吃吧。”
“这东西是什么,怎么吃啊?”
翠珍拿起一盒海米,仔细打量着透明包装里那些弯弯的、颜色或红或黄的小颗粒,问道。
小美解释道:
“这是小虾,把它们加工晾晒干后,就成这样了,可以用来煮汤、包饺子或拌凉菜,特别鲜。”
“那这一盒挺贵的吧?”
“几十元吧,再大点的,就得一百多了。”
翠珍又看看桌上的那盒鱼片和水果,“这么贵呀,那你送我一盒这就行了,还又买一提溜苹果干什么,你们回来一趟多费钱,就那点工资还不省着点花?鱼片和水果你走前还是拿回去吧。”
小美笑道:
“好了,不管咋说,我们情况要比你们好,鱼片和苹果是给孩子的,干妈也不能空手来嘛。”
翠珍这才把桌上的东西收去一边,看着剩下的两盒海米,笑着调侃道:
“看你这么诚心诚意的,那我就帮你这个忙吧。”
小美连忙作揖,“好啊,都听你的。”
她可没时间再跑去袁红和徐翠玲那里,主要记不得两家怎么走,都只去过一次。
“你看这样好不好?我现在不上班了,也不想见太多熟人,就像上次那样,咱们几个人私下聚聚。就在我的家吧,过完十五把他们几个都叫过来,带上爱人和孩子,大家在一起聊聊天,轻松点。”
小美有些为难,她都不知黎远山几时能从呼城回来,“只带孩子不行吗?人多你这里能坐得下吗?暄暄爸回来就去呼城同学那里了,我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回来。”
翠珍一挥手道:“那还咱们几个吧,什么孩子爱人的,通通不要了哈,人多也麻烦。”
随后她接着道:“不如我们还是去上回那家饭店吧,那里菜也不贵,还能自带酒水。”小美立马点头,她也不想麻烦翠珍,饭店多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