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11.20
一夜花灯璀璨,满城春意浓。
元宵佳节,赏花灯的传统一年年延续。每到佳节临近,人们走出家门,欣赏各种灯笼,感受节日的欢乐与温暖。这样的传统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让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小美听妹妹说,今年东区的元宵节灯会主场在中心广场,人民公园也会有分会场,展出时间是从2月26日(正月十二)到3月3日(正月十七)。
“三姐,十五晚上咱就不去吧,人肯定多。在家陪陪爸妈看元宵晚会,2号或3号晚上再去,咋样?”
“你们就2号去吧,3号是最后一天,又是礼拜天,人肯定更多。”
小美自己去不去无所谓,主要是想带暄暄去见识一下。她这里还还没回应,她妈就把日子定了,小美便欣然同意。
“我看就定在3号吧,那天是周日,大家不用想着下午还要上班,可以放心聚聚,喝点小酒,多聊会儿天。”
小美早忘了之前母亲让她哥带着去大姐家的事。脑子里只想着翠珍酒量不错,这次聚会能让她的压力有所缓解也好。
“酒就让那两位男士准备吧,反正咱们也喝不了多少。听徐翠玲她们说,你那位蓝定筠现在是城建局的大领导了,估计这顿饭也不用我们操心了,除了你这个回乡客。”
小美连忙说道:“喂,什么叫‘你的那位’啊?”
“哎呀,不好意思,跟翠玲她们说习惯了哈。”
翠珍尬笑了两声,接着又继续道:
“李士林现在也是科室主任了,他呀,比以前丰满了不少,你见了就知道了。”
翠珍真有创意,小美被“丰满”这个词逗笑了,这个词用在男人身上还真新鲜。
她想起最初在学校见到的那个“小白胖”,后来变成了“大白胖”,要是再“丰满”下去,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
不知为何,小美心里竟然有了一丝小小的期待。
元宵节这天早上,小美妈妈煮了豆沙和黑芝麻两种口味的汤圆。虽然汤圆不大,但孩子们不能多吃,因为糯米不容易消化。
“姥姥,为什么我们只能吃三个汤圆啊?”
小暄暄看着姥爷、妈妈和四姨碗里的六个汤圆,向正在厨房忙碌的姥姥提问。
“就是嘛,姥姥,我们也想吃六个。”
均均见弟弟大胆地问了出来,也跟着附和,平时他可不敢这么做。
“小妹妹碗里才一个汤圆,她不也在乖乖吃吗?”赵小靓板起脸,装作严肃地对两个外甥说。
“好了,快趁热吃吧。姥姥不让你们多吃汤圆,因为它是糯米做的,你们小孩肠胃没大人好,吃多了会不好消化。”
小美赶紧给两个孩子解释。
“那。。。等我们长大了,是不是就能和大人吃一样多了?”
小暄暄把勺子上的汤圆放进嘴里,吃完后心满意足地咂咂嘴,转头问妈妈。
“那当然啦,”小美妈妈从厨房走出来,把端着的一盘菜放到桌上,对两个外孙说:“所以你们要听话,好好吃饭,这样才能快点长大。”
小暄暄看着盘子里的凉拌小油菜,第一次主动探出了筷子夹起来就吃,为了能多吃汤圆,小家伙也是拼了。
中午,小美的爸爸做了三女儿带回来的大鲈鱼,切了些冷盘,小美的妈妈又炒了两个热菜,配上白米饭和鲜美的鱼汤,大人小孩都吃得特别香。
“晚上咱们就不炒菜了,包点羊肉胡萝卜饺子就行。下午早点开始包,吃了好看元宵晚会。”
小美爸爸放下碗筷,有些不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