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赵小美的平凡人生 > 第120章 第七章外面的世界(8)一路向东1

第120章 第七章外面的世界(8)一路向东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作者_方忆写于7.6

上世纪八十年代,交通没有如今这般方便快捷。对普通大众来说,出门旅行基本都是乘坐那种慢吞吞的绿皮火车。

与当下飞驰的高铁相比,绿皮火车就有种“蜗牛爬行”。它的平均时速大约在40到60公里左右,只有在特别顺畅的路段,才有可能加速至80公里以上,这已经是它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所以,一旦路程稍长,乘客们就得做好在火车上打发几天时间的觉悟,与火车一同慢慢穿越城市与乡村。

那天在丰县下了火车,黎远山就放下行李跑窗口买票去了,结果让他有些傻眼的事,只买到了通往京城方面的硬座,没有通票,而且是趟慢车。

“早知是这样,在九原提前买就好了。”

因为暄暄叔叔在跟前,小美也懒得编排他,之前二姐便说过让二姐夫帮他们把去鲁的通票买了,结果黎远山当时摇头晃脑的说:

“急啥?等到了丰县买也不迟,这又不是高峰期。”

小美忽然想起了二姐夫写的那张字条,“没事,大不了上车后再拿出姐夫写的纸条试试嘛。”

“都用过一次了,还能行?”

黎远山边说边往大衣口袋里掏去,结果手里只有来丰县的两张硬卧票。

“哎呀,我忘了要回字条了!”

“行吧,硬座就硬座,又不是没坐过。”

小美不再说什么,也许人列车员那边也得留底,早知就别提前用掉了,卧铺也没睡几个小时。

原本一次买好到鲁省通票,到时在京中转签字,玩个三两天然后继续整装东去,根本不用考虑什么排队买票的事。

如今,只能先到京城再说了。不过,黎远山说的也没错,又不是旅游季,去鲁省的卧铺不好买,硬座应该能买到吧,对于只能坐硬座的一家人,这段旅程一点不轻松啊。

当然,那时候的出行,坐硬座车厢是普遍现象。

一趟长途旅行,往往意味着你要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度过好几个日夜,和周围的人挤在一起,共同经历这份漫长而枯燥的旅途。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算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吧,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观察、去感受沿途的风景和人生百态。

在平时,绿皮火车上的乘客并不算多,然而到了每年的春运期间,从火车站到候车大厅,从车厢到厕所,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了急切回家的旅客,人潮汹涌,堪比人山人海。

小美前两年春节与黎远山回他家也经历过。

拥挤的车厢里,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多少间隙,汗水、气味和喧嚣交织在一起,幸好路途近便。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无奈,也有少数人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或许是即将与亲人团聚,或许是因为身边人的陪伴而感到幸福。

好在他们不是那些为了学业和生活奔波的学子和在外打工的人,回家已成为他们与家乡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方式,每年都要经历高峰期的“磨砺”。

回忆满满的绿皮火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大,一节车厢最可以坐下200人,虽然座位多,但内部空间却相对狭窄,以硬座为主,卧铺也存在,当然以硬卧为主,软卧据说只有一节。

在当时,大部分绿皮火车都没有空调,车厢顶部的小风扇在夏天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在冬天就没它什么事了,只能穿的厚点了。

卧铺票虽然价格不算昂贵,但购票却需要提前到火车站排队。一旦错过,就可能无法买到车票,甚至需要高价买黄牛票。

小美在车上听说黄牛票的价格是原价的十几二十倍,不由咋舌,好家伙,这不硬生生从你手里抢钱么?她想,就是两倍卖给她也不会买。

她还听说,伪造车票的也不少,这就导致车上有很多持假票的乘客,如果被列车员发现,就要再花钱补票。

“妈妈,上面掉东西了。”

等在拥挤的车厢里找到座位刚安顿下来,暄暄最早发现头顶上方的行李架有东西往下掉落,赵小美和黎远山也抬头观瞧,正对小桌上面,排列着两个四四方方的柳条筐,偶尔会随着火车车身摇晃往下掉落草皮。

“上面是谁的筐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