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多少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说起来,小学英语是为之后的初中英语打基础的。
小学英语是从认识26个英文字母开始,课本里还罗列了一些简单的音标以及简短的对话。
小学英语学的是英语基础,就如同我们学语文一样,最开始是从拼音学起的,而英语也是如此。
如果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对英语产生不了兴趣,并且没有认真学好英文字母以及拼读拼写,那么步入初中以后,可能学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虽然进入初中后,英语还是会从字母、读音等从头开始教起,但如果学生在上小学时就掌握比较熟练的话,那么学习起来相对来说也更加轻松。
所以综上所述,小学英语其实就属于初中英语的一个基础。
还有一天就开学了,小美把重点放在了高一教案上,因为她对高一课本还不太了解。
在她看来,高中后,教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们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练习。
小美读高中那会儿,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比重逐渐增加,可惜因那时学习英语的环境条件太差,使她在这方面并没有早一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和优势,以致于高中毕业后,除了还算扎实一点的语音基础外,英语几乎都废掉了。
后来得益于下乡自学初中英语课本的那段时间,以及回城后参加英语补习班的拼命追赶,不仅夯实了语音语法基础,阅读水平上也提高了不少。
并训练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从而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此才在专业考试中获得了好的成绩。
尽管小美凭借自身的努力顺利考入了英语专业,但那时的她,英语听力和对口语的实践却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也不能怪她,当时大部分学生和她差不多少。
因为那时的考试体系并未将听力和口语能力作为考核项目,这也导致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听说技能方面的锻炼严重不足。
这也让小美深刻认识到,老师必须要全方位的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这样才能尽快提升成绩。
作为教师,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要注重听说能力的同步提升。
回首大学生涯,直至今日小美依然还能清晰的回忆起第一节英语听力课程的情景,那堂课对她来说无疑是充满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当她步入电教室,第一次戴上耳机,里面播放的是听力教材《Step by Step》的第一课内容。
短短几分钟,她就感到了极度的困惑与挫败感,相较于之前她在半导体里听到的VOA Special English 的慢速播放,眼下正常的听力教程播放速度,里面的内容竟然听不大懂。
这令赵小美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无助。
面对耳机中传出的陌生内容,不清楚它与手中紧握的听力教材有何关联,无法把握录音的进度,更不知所措于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在这一过程中,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听力教材了然于心的同学从容地举手,并非常流畅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种巨大落差,给她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尤其晚自习时,见几个男生在教室后面开着新式的录音机,一边听原版磁带,一边用英语互相交流探讨,小美就越发觉得,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至于口语方面,上学期间,英语系常会举行“英语角”活动,对于她来说,更不敢去参加。
回忆起大一时,她怀揣着紧张与羞涩的心情参与其中,听着师兄师姐们自如地用英语畅所欲言,那时的她也只能勉强挤出一句:
“I am a freshman, and my English is not very good.”
在遭受了听力和口语的双重困扰和挫败后,骨子里不愿服输的小美下决心,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去突破英语听说的难关。
学校那会儿每周会安排播放一次外语影片,观影的时候,她总要随身带上小本本,看的过程中用心记下那些精彩的片段和对话,随后反复背诵。
此外,她更是常常一个人跑到教学楼顶层,不是手捧着厚重的英文字典,熟记各种生词难句,就是大声的朗读每篇课文。
这样的经历,成为了小美提高英语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到宿舍后的她也时刻不放松,天蒙蒙亮就抱着那个半旧的半导体收音机,收听起了英语节目,怕打搅到宿舍里的姐妹,她每次都会把音量调整到放耳跟前刚好能听见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