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回头对她笑笑,不以为意的回道。
她现在是一点灵感都没有,让她怎么写?
第二天午睡时间,小美仰躺在床上,双手枕在脑后,绞尽脑汁地寻找着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终于,一段尘封的记忆在她的脑海中浮现——那是在大年的初二,她到袁红外婆家所目睹的一幕悲惨情景,此刻再次浮现在她的眼前:
破旧不堪、屋顶夜晚能清晰看到星光的土坯房里,她曾经熟悉的老人如今躺在空空的土炕上。那曾经饱满、还算丰润的脸,早已经变得黝黑、干瘪。灰白的头发,如团枯草,散落在枕边,身上只盖着一条破旧不堪、污渍斑斑的被子。
只见油腻的枕头旁边,放着一只豁了口的脏碗,里面放着三个早没了热气的饺子。。。
这凄凉的画面,深深烙印在了她的记忆中,此时再次鲜活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并强烈地冲击着她的心灵,触动了内心那份最真实的情感,她决定以这段记忆为基础,构思出她的第二篇作文。
想好后,小美迅速从床铺上跳下来,披上外套,拿起笔和本子,匆匆出了宿舍,直奔教学楼。
于是在那个宁静的中午,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她事先没有打草稿,直接在作文本上,一气呵成地写完了《暮年》这篇作文。
出乎她意料的是,这篇即兴而来的作文,得到了汉语课老师很高的评价,并被他特意选中,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点评。
老师不仅赞扬了她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还鼓励她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
当小美带着一丝紧张诵读自己的作文时,字里行间朴素的语言描写,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她自己也深深受到触动。
读着读着,她的声音不觉颤抖起来,泪水溢满了眼眶,竟然有些泣不成声。
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着,一字一句地,哽咽着读完了自己的作文。
同学都被她这种真情流露所感染,教室里瞬间弥漫着难言的感动和共鸣。
那之后,汉语老师又布置了一次写作练习,要求同学们尝试写一篇短篇小说。
这次,小美对写作文再不怵头,也有了信心。
到时间就痛快的提交了自己的作品《选择》。
“题材不错,人物形象设计丰满。。。”
没想到她第一次尝试写小说,就得到了老师不错的评价,小美对写作文也不再排斥了。
“老师好!”
一次,在去食堂的路上,她巧遇了汉语课老师,老师特意停下来,赞赏的看着她说:
“赵小美,我发现你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真的非常出色。有空的话,欢迎来我的办公室坐坐,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下写作。”
“老师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为你专门提供些针对性的辅导和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才华。。。”
听到老师对自己的写作才能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和热情的鼓励,赵小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欣喜。
她感激地回应道:
“谢谢您的认可,老师,我会找时间请教您的。”
然而,事后小美并没有践行诺言,去找汉语课老师给她辅导。
现在她想,或许自己当时出于胆怯才没去,又或许是因为骨子里的随性和散淡作怪,她自小就不喜欢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缚。
那些被夸赞为“好文章”的作业,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已。她对写作并没有达到痴迷的程度,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和消遣。
后来小美逐渐喜欢上写作,是因为她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文学创作的梦想。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琐事和责任,让她一直无暇顾及到这个梦想。
现在,她终于得偿所愿,在闲暇时光里,用笔尖记录下一些生活琐碎。这些文字并非结构严谨的回忆录,亦非震撼人心的重大事迹,仅仅是她在生活细微处捕捉到的点滴感触,包括那些甜蜜与苦涩交织的时刻。她期待通过这些质朴的文字,为悄然消逝的光阴镌刻下一些可以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的记忆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