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在九原地区,山药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几乎达到了家家户户餐桌必备的程度。人们对它的烹饪方式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其中最令人回味无穷的莫过于将山药与肉类慢炖细煮,那醇厚的肉香与山药独特的口感相互交融,成就了一道道滋养鲜美的佳肴,搭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或是刚出炉的馒头,简单中透着极致的人间美味。
即使是在更为清淡的素食料理中,山药也毫不逊色。经过清炒后,其口感脆嫩且自带清新之味,与各式蔬菜的搭配相得益彰,为人们的舌尖带来别样的清爽体验。尤其是当山药与地方特色莜面巧妙结合时,两者之间的风味互补更显奇妙,仿佛唤醒了山药内在的魅力,使这道菜成为了当地人及游客难以忘怀的美食记忆。
赵小美注意到,相较于九原人对山药的喜爱,阳县人似乎对山药有着更为浓厚的情感。无论是在家常便饭中,还是在宴请亲朋好友的餐桌上,山药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然而,亲自参与挖掘山药的过程让她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艰辛。初次尝试挖山药的经历让她深感疲惫无力,由于缺乏防护措施,双手因直接接触泥土变得难以辨认,而且不止于此,她的手臂、腿部甚至腰部都酸痛得厉害。这次亲身经历让赵小美深深体验到了田间劳作的不易,更加真切地理解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哎呀,我竟然忘了提醒你戴手套了。”李洁看着赵小美那双因挖山药而变得脏兮兮的手,心里满是歉疚。
“没事儿的,我们刚开始干这活儿时也这样,习惯就好了。”丁晓一边说,一边亮出她那双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黝黑且粗糙的手,“你看我的就知道了。”
尽管如此,李洁还是忍不住关心地建议:“我妈说,女孩子的手很重要,戴上手套多少能减少点磨损。你要是没有,我这里还有一双备用的。”
赵小美见状,立刻制止了李洁要去翻找的动作,告诉她自己其实从家里带来了两双父亲平时干活时的新白线手套,父亲特别叮嘱她在做农活的时候记得轮换着戴,只可惜今天一时大意忘戴了。
她还留意到,李洁的手保养得还算不错,至少仍保持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光滑;而丁晓的手可能由于长期劳动显得格外粗糙,几乎快赶上她母亲的手一样饱经沧桑。这让小美意识到,尽管戴手套洗来洗去有些麻烦,但正如李洁说的,一双光滑的手对于女孩子的重要性,就算麻烦也要带上,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小美之前并未料想到,尽管山药美味诱人,但要从泥土中将它们挖出,竟是一项如此艰难的任务。当天下午的亲身经历让她真切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若非队长的有效组织和明确分工,单靠个人努力几乎无法顺利完成这项工作。
在参与挖掘山药的过程中,让她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们对山药深厚的情感寄托和生活依赖。对他们来说,山药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辛勤付出的结晶。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地投入劳动,不怕脏、不畏苦,尤其是知青们,舞着铁锹与锄头,体验着收获的喜悦,更为了换取一年的口粮和工分。
赵小美亲历了挖山药的各个环节,从挖掘到提着筐子在后面拾捡,她始终紧随团队的步伐,亲身体验着劳作的艰辛。起初对这项工作的艰难程度和重要性,她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但随着体力消耗的不断增加,这才逐渐体会到了挖山药所面临的挑战。
队长张齐强总是适时地给予赵小美指导与鼓励:“对,就是这样干,小闺女,越来越上手了嘛,别急,稳住节奏。”作为一位尽职尽责的领队,他对新队员尤为关怀,时刻给予了支持和肯定。慢慢地,赵小美也习惯了他亲切地称自己为“小闺女”。
整个下午,地里的乡亲们都这样称呼她,毕竟她是这里个头最小、年龄也最小的一员,这样的称呼此刻听来,不仅让她感到分外亲切,还多了些许鼓励。
在刨捡山药的过程中,赵小美深刻体会到了下田劳动的重要性。她明白了没有汗水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丰富的物质回报。虽然山药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却是村民们长时间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他们劳动成果的体现。
挖山药的艰辛过程让赵小美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辛勤努力,并从中汲取了力量与启示。她意识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不仅仅是课本中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地展现在她面前的真实画面。
她将这些体会和感受写在了给陈翠珍、袁红、许翠玲和小五等人的信中。同时,她也给李士林和蓝定筠写了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到他们的回信。听丁晓说,公社的邮电所十天半月才会送一次信件到村里的供销社,每次得自己去打探,所以知青们平时很少写信,嫌来回跑的麻烦。
“对了,公社书记不是你亲戚吗?到时公社有来咱们村的,让他找人带给你就行了。”
赵小美不知她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只是笑了笑没说话。公社书记并不是她的亲戚,所以对丁晓的话没有表态。
“人家那么大一官没事干了,会帮忙这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