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的大体育场在一年之中也会举办一些赛事,但通常大中小学举办体育联赛时使用场地较频繁一些。平时各学校都使用自家的场地开运动会,因此东区体育场经常会处于空闲状态,里面也没有太多人行走或在看台上落座。
在赵小美的记忆中,小时候的体育场大看台就像梯田一样,一层层地向上延伸到最高的围墙。她现在已经不太记得究竟有多少层了。那时候,她和小伙伴们经常跑去那里玩,但从来没有数过。
看台下面是一个四百米一圈的场地,围成一大圈的看台东西南北都有出入的大门。正门的方位对应着一个高两米、长宽加起来60多平米的高的主席台。这个主席台和他们在三小的时候一样,是用来领导讲话、作报告或召开大会用的。
每次召开运动会,获奖运动员们都会上台领奖,而这个主席台也是赵小美曾获得过奖项的地方。在秋季小学生运动会上,她的跳高项目虽然没有像李士林那样获得三等奖,但获得了个优秀奖,奖品是一个绿色塑料皮的小笔记本,她至今都珍藏着。
尽管翠珍在定点投篮项目中连优秀奖都没获得,但她的表现仍然令人满意。俩个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她们得到了片区发的运动服和一双白球鞋。
那套运动服是清一色的蓝色,袖子和裤腿两侧各有两条白杠,无论是男运动员还是女运动员都穿着同样的款式。而有些片区的运动服都区分男女款式的。尽管如此,赵小美和陈翠珍都非常喜欢这套运动服,尤其是赵小美,把它视为珍宝一样地穿着,那双白球鞋也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养着。深怕一不小心把它弄脏了,只有在好天的时候才敢穿出来。
那天,赵小美拿着运动服回家,却遭到了母亲的指责。母亲责怪她没有选择大一两号的运动服,这样就可以和姐姐们轮换着穿。并且还批评她不够精明。
“我们学校发的那件上衣不是要了大一号的吗?”
赵小美有些不满地反驳道。说完有些怨气地瞪了母亲一眼。回想起参加片区运动会时,就因母亲让她报了大一号的运动服上衣而显得有些滑稽。幸好裤子和白球鞋是自己准备,不然更会出糗。
后面发生的事情让她更加恼怒母亲。虽然她被片区选上去参加小学生秋季运动会,并且获得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白球鞋,但每个参赛队员还需要自己出钱买里面的白色短袖和白色短裤。而且这些装备需要上面统一购买。
小美回家后向母亲要钱购买运动会所需的白色短袖和短裤,但母亲始终不肯给她。还坚持让她穿姐姐赵小莉穿小的白半袖衫,虽然半新,但她觉得勉强能接受。可当她看到母亲把她哥赵锦城穿过的大白背心改成短裤给她穿时,她简直不知说什么好,怎么看都感到别扭不顺眼,觉得这样的搭配不伦不类,让她在同学面前丢尽了面子。
这也让她对母亲感到十分不满和失望,觉得她没有真正关心和支持她的兴趣和成长,尤其是在她参加如此重要的运动会时,母亲不重视的态度和粗略的准备让她感到十分失落。
好在带队的女老师十分善解人意,没有因为她里面的衣服和大家的不一样而轻视她。这给了赵小美一些安慰,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以后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决心。
不管怎么说她心里就是觉得丢人,没有轮到她参加比赛时,她都穿着长外套遮挡住里面的衣服。
“阿姨真是太吝啬了,如果我有钱,一定会帮你出短袖和短裤的钱。美儿,要不你穿我的衣服去比赛吧?”陈翠珍看着好朋友抑郁的脸色,提议道,她正穿着学校统一买的白色半袖和白色短裤。
赵小美摇摇头,她知道现在距离200米短跑预赛只有几分钟了,而且翠珍和她的体型并不合适,再说俩人是女生,也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么互换衣服呀,又不是换外套。
“赵小美,加油啊!你一定可以的!”李士林也跑过来给赵小美加油。他们是胜利路三小的同班同学,这次运动会只有他们几个人代表学校参赛,所以当然要来互相打气了。
随着哨声响起,赵小美全力冲刺,全然忘记了之前的烦恼。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虽然相对于其他几组的第一名,她的速度还是稍逊了一筹,但在决赛时最终还是获得了第六名。
“很不错了,我还没有得过奖呢。”翠珍安慰道。
“是啊,短跑比赛竞争激烈,你能获得名次已经非常厉害了。”李士林依然那么会说话。小美听了他的话,当下心里感到十分的舒服。
尽管小美心中略带些失落,但她依然为能在比赛中获得名次感到高兴。自己在短跑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次比赛让她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也让她明白了将后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东区运动会结束后,赵小美回到家,立刻将那条不看不顺眼的白色短裤丢给了大姐。赵小玉把松紧带换了一条长点的,在家里穿起来也挺合适。小美母亲看到之后,倒也没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