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赵小美的平凡人生 > 第18章 九原一中(7)赵小美的同学们

第18章 九原一中(7)赵小美的同学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作者/方_忆写于2023.12

在初三新学期开始时,五班迎来了一位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女同学。没过多久,她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才华,在同学们中间赢得了“大道理”的昵称。这是因为她具有超凡的叙述技巧,特别善于讲述那些富含深刻哲理与传奇元素的长篇故事。

在那个课外阅读资料相对较少的年代,“大道理”口中流淌出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养了同学们课余生活的精神世界,成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每当课间休息或闲暇时分,总会有一群同学自然而然地围拢在她的书桌边。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述一个个故事,如《柳毅传书》、《说岳全传》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节情,让大家很快陶醉在由文字编织的世界里,体验着无边的乐趣。

“大道理”的叙述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激发了大家对知识的渴望。从这些故事中,同学们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也学会了珍惜友谊与团结互助的精神。

赵小美也加入了“故事会”,每日都沉醉于她那滔滔不绝的叙述中。不过随着后来开始阅读原著,发现“大道理”讲述的故事在情节上与原著有着不小的出入。尽管如此,同学们那会儿仍然听得如痴如醉,毫无察觉。赵小美更是对“大道理”的超凡记忆力与出众口才表达出了由衷的钦佩。

当讲到高潮迭起之处,她便会抬起手用力地拍打下桌面,并用韵味十足的京腔,如评书大师般,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即使同学们意犹未尽,也不得不离开,期待着下一次故事时间的到来。

在这个自发形成的“故事会”中,同学们不仅享受到了听书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大道理”带来的温暖与陪伴。她的故事成为了同学们成长路上的美好回忆,永远镌刻在彼此的心间。

至今,赵小美仍然清晰地记得“大道理”说书时的生动形象,以及她那略带滑稽的特质。那张瘦长的脸庞上,缺乏光泽,但配上一副黑色宽边眼镜后,却散发出一种知性的气质。每当故事讲至高潮迭起之处,她的情绪就会异常的激动,嘴角两侧会泛起白沫。而在短暂的停歇间隙,她会摘下眼镜,用一块旧布仔细地擦拭镜片。那双金鱼眼在摘下眼镜后会显得更加圆滚滚,并且不时地快速转动,仿佛竭力适应着模糊不清的世界。

“大道理”的家境并不宽裕,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学,后来同学们得知,她被家里安排进了一家机械厂当学徒。这样一个极具天赋和才华的人,却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断学业去打工,让赵小美深感惋惜。如果“大道理”能够得到更好的机会和环境,那么她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那会儿高中教育实行两年制,许多同学在初中毕业后便面临着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些人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未能顺利升学,不得不提前踏入社会的大门,开始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

赵小美在十三中的那些小伙伴们,除了赵向阳和一班的来新华考上了高中,得以继续完成学业,陈翠珍、林小五、姜永惠、许雅君等,都没考上高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的舞台上早早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他们的学习成绩或许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深造,但他们却以各自的方式提前步入了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他们将用实践去磨砺自我,用生活去积累智慧,同样也能书写属于她们自己的精彩纷呈的人生篇章。

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被迫提前步入社会。他们像“大道理”一样,为了家庭的经济压力,选择进入工厂或者从事其他工作。

住在窄巷里的李杏芮毅然放弃了学业,为了帮父母分担家庭的经济重担,开始摆地摊维持生计。据翠珍说,李杏芮在班上的成绩一直不错,但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