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引玦 > 第55章 风波定(十六)

第55章 风波定(十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年的仕子毒杀案,震惊全西京,苏相伏法,朝中大员几乎人人自危,连带着许多大臣都一并下狱。

此桩旧案,众臣皆有印象。

沈书清不顾背后众人投来的目光,身正端跪,言不退却:“陛下,我并非知律法而明知故犯,不过阿娘生前托付我一定要为苏家平冤,还天下学子一个公道,我才汲汲营营苟活至今。”

李玚淡淡地听着,心早已滴血。沈书清已然走到了刀尖的最前沿,剩下的那一寸,要由他李玚来递。

刑部尚书裴漠侧身而立,对着李玚说道:“陛下,此案先帝在时便由三司会审,已经定案,此时若翻供,怕是不妥。”

李玚疲倦地闭上眼,身子朝椅后靠去:“朕明白,没有证据的事,朕不会听信一面之词,且是先帝旧案,更当慎重。”

他不忍沈书清一直跪着,想让她起身,手刚伸出去,就瞧见沈书清微微摇头。

李玚又把手缩了回去。

沈书清跪得有些久,膝盖发麻,已无知觉。她稍稍挪了挪腿,直起腰来:“走前,阿娘借一线生机,将证据交予我手中,还望陛下开恩,还苏家一个清白!”

裴漠见沈书清一脸决绝,想要好心提醒,却不知一时间该唤她什么。

“苏姑娘,若你执意翻案,是要受刑的。”他斟酌了半天,还是唤了声“苏姑娘”。

沈书清陡然一怔。

沈大人……沈书清……书清……阿晗……

多年来,无人冠她以苏姓称呼。今朝再听,当觉恍若隔世,心中五味杂陈。

她终于拨开层层云霭,以苏筠的身份,堂堂正正地活在了这世上。

沈书清淡淡地一笑,对裴漠颔首道:“多谢裴大人愿意唤我一声‘苏姑娘’,书清感怀。裴大人口中之刑,我自当是该领受的,没有怨言,也绝不退让。”

当裴漠点出受刑罚一事时,李玚的脸色便变得惨白。他可以最终决定沈书清受何罚,可他无法预判台下朝臣会如何逼他们。

心口隐隐作痛,他咬着牙关,尽量保持平和:“你说你有证据证明是有人诬陷了苏翊,那么朕问你,诬陷苏翊的人是谁?”

“叛贼,言正嵩。”

庭下鸦雀无声,朝臣见沈书清如此笃定,毫不畏惧,倒信了她三四分,不得不怀疑起当年之案。

听到她说及“言正嵩”之名,更是深信了几分。当年是言正嵩上呈的奏疏,也是言正嵩登的相位,全是言正嵩一人在操控,本就疑点重重,深藏隐情。

事发后,在场众人多多少少也明白,苏翊是不是清白的不要紧,要紧的是圣上需不需要他的清白。

所以没有人敢为苏翊伸冤,因为这就是皇帝送给他的一盘必输的棋。

所以苏翊自己都认下了这桩罪,没有为自己辩驳一句。

那么,如今的陛下呢?

人人知晓他心系苏家,挂念苏筠。苏家的案子今日堂而皇之地登上公堂,这位陛下不会坐视不管。

甚至可能很早便已筹谋。

何况苏筠已经跪在殿前,他竟也忍心。

朝臣们看着危坐于殿中的天子,面不改色,持着法外无情的态度,如公堂上最公正的判官。

听见“苏筠”二字,他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如同一张纸一样凉薄。

明事的大臣已然清楚殿中情形,不会求情一句,只需要听着圣上怎么审,怎么判,怎么查。

因为沈书清已经把自己献给了这一盘棋,所有的事宜皆因她一人而起,她一人承担所有罪责,毫无旁人插手,连圣上都置身事外。

李玚怎会任她不惜以命去赌,但凡他们多言相逼,沈书清就是死罪。

言正嵩逃不过一死,若圣上有心,大可数罪并罚。

可他们选择了赢得臣心、民心的方式,许以这个案子最纯洁的公平,不得不让人钦佩。

恰恰印证了沈书清所言,女子亦可有大为。

李玚揉着太阳穴,叹气道:“重审此案,众臣可有异议?”

底下无人反驳,皆深深地埋着头。

“那朕便让三司重审苏翊之案,由刑部主审,大理寺和御史台辅审。”

众臣应:“陛下圣明。”

李玚头靠在手臂上,问了句:“仕子毒杀案的卷宗,在何处?”

傅深一直紧绷着弦,侧步而出:“回陛下,归在大理寺。”

李玚转头吩咐了掌事公公:“去派人尽快调来,不可耽搁。”

掌事公公应了声,立刻下去了。

李玚正了正身子,双手放于膝上,凌声问道:“沈书清,若你执意翻案,朕便应了你的愿。但是如果最后的结果和先前无异,你可是要多加一条罪。”

“我明白。”沈书清早已放弃了“臣”这个自称,层层伪装褪去,她已不再是工部侍郎。

李玚接着说道:“仕子毒杀案不是一个小案,涉两任丞相,几十条性命。此次查案,三司必当尽全力,还此案一个清白。”

“臣定不负圣命。”

李玚的目光又落回到沈书清身上,一身桀骜,满目萧条。

这是她预料的结果,可她还要迎接自己的结局。

大殿之中不可直视君王,否则视为大不敬之罪。

但沈书清依旧抬眸,遥望向那个尽力为她撑起一片天的人。

反正自己已是数罪在身,不怕多这一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