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十年十月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长沙王吴臣(吴芮的儿子)都来到长乐宫朝见。同姓王异姓王齐聚一堂,算是盛景。
这一年春天夏天没什么事,七月的时候,太上皇在栎阳宫去世,楚王刘交(刘邦弟弟,刘太公小儿子)、梁王彭越都来送葬。刘邦赦免了栎阳的囚徒,并且把郦邑改名为新丰。
然后八月份,赵国的相国陈豨在代地造了反。
关于陈豨前期具体做过什么我们不清楚,只知道韩王信造反,刘仲逃跑,刘如意做赵王后,陈豨做了赵国的相国,统领赵国和代国的军政,然后他就造反了。
说到陈豨造反的原因,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大概是自己手里有人了,不愿意听别人的话了,或者是被策反,觉得太不安全了。反正就是不愿意听刘邦的话了。
这里呢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韩信。
自从被软禁以后,韩信明白刘邦畏惧他的才能,因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越闷在家里心里头越郁闷。一想到跟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这些完全比不上他的这些人居然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
我们不清楚具体什么背景,是樊哙真的就这么尊敬韩信,还是说人家用这种礼节拒绝他,韩信总是觉得不高兴的。出了樊哙家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看不起的人太多了,还不敢明目张胆大串联,韩信就跟张良整理了很多的兵家书籍,总共整理出来一百八十二家,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他不出门,刘邦有时候会过来陪韩信聊天,有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刘邦问韩信:“像朕的才能可以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臣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朕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臣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这话吧,有一部分是事实,还有一部分应该就属于拍马屁了。
但是,韩信还是很郁闷,也觉得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刘邦手里的刀就落在他头上,带兵打仗做过王的人,最大的安全感还是自己手里有权。所以据说陈豨就职前,韩信就鼓动他说自己会跟他里应外合。当然这是据说,不知道有么有实证。
同时陈豨造反,还有个背景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那就是刘邦打算换太子。
先说说想换太子这件事。刘邦觉得刘盈太仁弱,不像他,不喜欢。他喜欢戚姬生的如意。戚姬年轻美貌,能歌善舞,能抚慰刘邦这个常年战争的老男人的心。戚姬长年跟着他出差,儿子如意又受宠跟他父子情深,特别可爱,还性子跟他像。所以最好的东西一定要留给最爱的人,他拥有天下了,最好的就是天下。所以,换太子吧。
事情已经进行到什么程度呢?下交廷议,就是在朝堂上公开议论。然后好多老班底们不同意,比如说御史中丞周昌(以耿直出名)反对最强烈,刘邦问其原因。周昌由于为人口吃,且又盛怒,于是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挺严肃的事,这么一表白有点搞笑了,刘邦见状,也哈哈一笑,没有再提。
这件事之后,吕雉得到消息,见到周昌时,下跪致谢说:“若非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吕后是真的很艰难。但是刘邦的心意不是那么容易改的,吕后非常惶恐。有人给吕后出主意说张良胸中丘壑万千,并且一向被刘邦信重。于是,吕后请二哥建成侯吕释之找到云游四海的张良(张良知道功高震主了,功成身退),对他说:“您是陛下的宠臣。陛下打算换太子,你怎么还能睡得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