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有一个人说:“天下人都背叛暴秦,有本领的人便先立为王。况且赵王的地位一向在将军之下(应该是李良做过秦朝的高官,不知道是不是和李斯家族有关,毕竟李家和秦国宗室通婚,大家相互认识也是有可能的),而今,一个女儿家竟不为将军下车行礼,请让我追上去杀了她。”李良已经收到秦二世的书信,本来就想反赵,又遇上这件事,因而发怒追杀了武臣的姐姐,率领军队袭击邯郸。武臣、邵骚被杀死。
张耳、陈余耳目众多,因此逃得一命。收拾武臣的残破军队,得到五万人。有的宾客劝告张耳说:“你们俩都是外乡人,客居在此,要想让赵国人归附,很困难;只有拥立六国时赵王的后代,以正义扶持,可以成就功业。”于是寻访到赵歇,拥立为赵王,让他住在信都。李良进兵攻击陈余,陈余打败了李良,李良只好投奔秦将章邯。
公元前207年,章邯领兵到邯郸,把城里的百姓都迁到河内,摧毁了整个邯郸城。张耳和赵歇逃入巨鹿城,被秦将王离团团围住。陈余在北边收集常山的残余部队几万人,驻扎在巨鹿城以北。章邯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城以南的棘原。章邯修筑甬道跟黄河水运连接,给王离运送军粮。
王离兵多粮足,攻打巨鹿。巨鹿城弹尽粮绝。张耳多次派人召陈余救援,陈余考虑到自己的兵力不足,打不过秦军,所以他就没动地方。相持了几个月,没有救兵,张耳大怒,怨恨陈余,派张黡、陈泽责备陈余,当初咱两是生死交情,如今赵王和我危在旦夕,您拥兵数万,不肯救援,那同生共死的交情在哪儿呢?假如您信守诺言,为什么不和秦军决一死战?战的话还有一两分胜的希望的。
陈余自我表白:“我估计即使进军,最终不光救不成赵,还要白白地全军覆没。况且我不去同归于尽,也是保存有生力量,好以后为赵王、张先生向秦国报仇。现在一定去同归于尽,就是把肉喂给猛虎,能有什么好处呢?”
张黡、陈泽说:“事情已经迫在眉睫,哪怕是跟秦军同归于尽了,您也应该遵守承诺啊。管什么以后怎么样!”
陈余被逼的没办法说:“我死不足惜,只可惜要白死。但是我也会按照您两位的话去做的。”于是就派了五千人马让张黡、陈泽带领着试着攻打秦军。
全军出动都不一定能赢,五千人妥妥的去送菜,到了前线就全军覆没了。这俩人带兵死了,陈余后面也就不动了,他不想死啊。
这时侯,燕国、齐国、楚国听说赵国危急,唇亡齿寒,都来救援。也就是宋义名义上率领各路诸侯要救赵国,实质上坐山观虎斗阶段。张敖(张耳儿子)也向北收聚代地的兵力一万多人赶过来,都在陈余旁边安营扎寨,但是都不敢攻击秦军。
后来项羽杀了宋义,带军多次截断了章邯的甬道,切断王离的军粮,后来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渡过黄河,打败了章邯。俘虏了王离。秦将涉间自杀。
直到这时候赵王歇、张耳才得以出巨鹿城,感谢各国诸侯。张耳也就见到了陈余。见了面张耳就责备陈余不肯救援,并且追问张黡、陈泽的下落,陈余恼怒地说:“张黡、陈泽以哪怕同归于尽也该去救援责备我,我就派他们带领五千人马先尝试着攻打秦军,结果他们全军覆没了,没有一人幸免。”
张耳不信,全军覆没就是没有人能证明,秦军那么多人派五千出去就是让人送死。张耳就认为是陈余把他们杀了,多次追责陈余。
这也能看出这俩人关系其实还是比较好的,张耳有事情都说出来,没有玩阴的。但是你问来问去(其实就是反复抱怨),陈余就撑不住了,非常生气说:“真没想到您这么怨恨我啊!难道您以为我舍不得将军的职位吗?”你这么不相信我,老子不干了!然后解下印信,推给张耳。张耳也感到惊愕没有接受。
两个朋友,有了大的隔阂,说来说去没解开疙瘩,但是有哪些情分在,所以和好吧,都不太舒服;要决裂,也都下不去决心。
陈余站起身来借口上厕所出去。给彼此个缓冲。有个宾客就劝张耳:“我听说‘天赐不取反受其殃’。现在,陈将军把印信交给您,您不接受不正是违背天意,不吉祥。赶快接收它!”张耳可能也是一时心热,就佩带了陈余的大印,接收了他的部下。
等陈余回来,看见张耳推让一下都没有就收缴了大印,于是很生气快步走出去。张耳收编了他的军队。陈余独自和他部下亲信几百人到黄河边的湖泽中打鱼捕猎去了。相濡以沫好几年的陈余、张耳就在感情上产生了裂痕。
张耳陈余的事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