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项羽改封魏王豹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地区,定都平阳。这里的魏王豹是原来的周市立的魏王咎的弟弟。魏王咎死后,魏豹继续反秦,后来跟随项羽入关,也是真刀真枪打过仗的。但是他算不上嫡系,又本身是旧六国王族,项羽也希望把原属魏国的地盘占下来,所以让他挪地方了。
这样的处置,魏王豹不会高兴,但也不敢反抗,后来楚汉相争,刘邦打过来,魏豹就投降刘邦了。
瑕丘人申阳,是张耳的宠臣,先攻下河南,在黄河边迎接楚军,因此项王封申阳为河南王,定都雒阳。张耳曾经做过信陵君的手下,长期从事反秦事业,非常有名望。后来投身赵王歇手下,做过相国,巨鹿之战的亲历者。申阳又是张耳手下,刘邦曾经跟随张耳做过小弟,这不知道算不算一定程度上分化张耳势力。
韩王成在旧都建国,定都阳翟。这位是张良的君主,地盘是刘邦帮忙打下来稳住的,他跟刘邦交好,所以张良能跟着刘邦出谋划策率先进了咸阳。这也是不受项羽待见的,被项羽借口没有实际军功和张良跟随刘邦为理由,不让他回国执政,带到彭城废魏王成为侯,后来又干脆杀了他。
赵国将领司马卬平定河内,屡建战功,因此封为殷王,统治河内地区,定都朝歌(原魏国东部,魏王豹领土)。这也是原赵国势力,在巨鹿之战后跟随项羽入关,不知道是不是原张耳手下。
另外改封赵王歇为代王。赵王歇手下已经出了两个王了。而赵王歇本人被赶到贫瘠的代地。
赵相张耳向来贤能,又追随项王进入关中,因此封张耳为常山王(汉文帝时期问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改为常山王,其实当初封的是恒山王),统治赵国地区,定都襄国。赵王歇一系等于分出四个王。
当阳君黥布(也就是英布)担任楚国的将领,经常勇冠全军。因此项羽封他做九江王,定都六县。他家本身是皋陶后人,祖上被封在九江建国,英国被楚国灭掉,黥布一族成为楚国人,后来秦国灭了楚国,英布也做了刑徒,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也造反。所以把英布封在九江老家,是很符合英布的意愿的。
鄱君吴芮率领百越协助诸侯,又跟随项王进入关中,因此封吴芮为衡山王,定都邾县。吴芮本身就是秦国打下东南后立的百越首领,也是英布的岳家,由他统领百越也是很应当的。
义帝的柱国共敖率领士兵攻打南郡,创建很多战功,因此封共敖为临江王,定都江陵。这里就比较有意思了。共敖氏楚怀王的柱国,不管他本身属于楚怀王一系的,还是实质上偏向项羽一系,封王就是挖楚怀王的墙角,但是楚怀王本身是无可奈何的,他自己不可能带兵打仗,而能割地封王是一个将领能达到的最高职务,比上面还有个能要他命的领导舒服太多了。
项羽还改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韩广本来是秦国的一个小吏,陈胜吴广起义后成为陈胜部下,后来跟着武臣攻打赵国,武臣自立做了赵王,派韩广攻打燕地,攻下之后,燕国当地的前贵族豪杰都游说他称王,韩广害怕母亲被武臣处死(出去打仗的都要留人质),但是周边的人都劝他:“现在赵王怕西边的秦军来打他,也怕南边的楚国攻打他,现在是拿不出精力来管您是不是自立为王的。再说,楚国算是很强了,他也没有杀死赵国君臣的家属。您就放心吧。”于是韩广也当了燕王,武臣也不想三面受敌,过了不久就把韩广的家人护送给韩广,也承认了韩广的地位。巨鹿之战,韩广也派出手下臧荼救援赵国(这时候武臣已经被杀,张耳立赵王歇),于是臧荼追随楚军援救赵军,并且跟随项羽进入关中,所以项羽封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县。
臧荼的老上司韩广就要被挤到比较荒芜的辽东去。
项羽还改封齐王田巿为胶东王。齐将田都曾经跟随楚军共同援救赵国,因而跟随项羽进入关中,所以封田都为齐王,定都临菑。过去被秦朝所灭掉的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在项羽渡河援救赵国的时候,攻下济水以北的几座城,带领他的军队投降项羽,因此封田安为济北王,定都博阳。田荣,多次辜负项梁,又不愿带领军队跟随楚军攻打秦军,所以不封。
之前咱们讲过齐国田家的事。齐国原贵族田儋起义称王被杀,有人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做齐王,田儋堂弟田荣不答应杀回齐国,立田儋的儿子田巿做齐王。田假逃到项梁那里,田假的相国田角,田角的弟弟田间跑去赵国,因为楚赵两国不肯杀掉这些人,田荣不肯出兵,所以齐国和楚国(项羽这一系)关系比较僵(人家跟宋义还挺好的,答应宋义的儿子做相国,但宋义和他儿子都被项羽杀了)。但是田都和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后来跟了项羽入关,所以这俩人都被封王,切割齐国,削弱田荣的势力。田荣能把田角赶跑并且跟项梁硬磕,就不是软柿子,所以很快就联合别人造项羽的反。
成安君陈余丢下赵国将印离去,没有跟随项羽入关,然而项羽听说他很贤能,对赵国有功,听说他在南皮,因此顺便把南皮周边的三个县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