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77章 秦始皇本纪(五)

第77章 秦始皇本纪(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舅舅魏冉其实也是楚国人呐),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然后又说您喜欢各国的器用美人,要是把人赶跑了不是说您只看重外物不看重人民吗?人员多幅员辽阔才能成就霸业,以天下百姓为百姓才是三皇五帝成功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中不是秦国出产的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统一天下前的嬴政最终决定海纳百川,来自各国的人才包括间谍也安稳下来。

李斯上书赢得嬴政的青睐。李斯趁机提出先谋划韩国,来震慑其他国家(一来,韩国郑国做间谍的事暴露了,该给个教训;二来韩国挨着秦国,打着顺手),于是嬴政派李斯去韩国。

都说到这里了,略微讲讲李斯吧。李斯本身是楚国上蔡人。李斯年轻的时候,曾在上蔡当掌管文书的小吏(吏不同于官,很多吏也是家传世袭,有些可能是临时招的,能年纪轻轻就当上小吏,应该也是一般人里拔尖的)。有一天,他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在粮食堆里建窝,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或者有狗惊扰,肆意的糟蹋、繁衍。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跟老鼠一样,不过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有没有感受到出身草根而胸怀天下的少年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愤世嫉俗?少年我不是没有才华,只是没有机会和环境。生不逢时!生不逢地!生不逢伯乐!

但是环境不好就偃旗息鼓吗?不是的,李斯就找了个特别有名的老师荀子去学习帝王术。学业完成之后,李斯判断楚考烈王不值得侍奉,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靠着这些国家建功立业是没有希望的,就打算到秦国去。

在临行之前,他跟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万乘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布衣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一个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跟懵懂无知的禽兽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不过是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感叹控诉是社会不公平、表现得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应该是有志之士的本意。所以我李斯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简单说就是,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不一样?这么好的时代,有志青年的我就要出去闯荡啊。

李斯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李斯当上了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也是大风大浪闯过来的人,能入他的眼,也可以想象李斯的不凡。

吕不韦后来干脆任命李斯为郎官。李斯也就有了游说嬴政的机会,他对秦王嬴政说:“平庸的人容易错失机会,而能成就伟大功业的人就在于能把控机会并能坚定执行。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函谷关以东,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那时候诸侯国的数量还很多,周王室声望也没有那么衰落,因此五霸虽然交替兴起,还是要打着推尊周王室的旗号的。自从秦孝公以来,周王室越来越卑微,诸侯之间也继续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到目前为止,秦国已经有六代君王乘胜奴役诸侯了,现今诸侯服从秦国就如同地方官服从中央政府一样。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完全可以象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现在可是万世难逢的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此事的话,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他们再订立合纵的盟约,就算像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东方六国了了。”

嬴政任命李斯为长史,后来任命他做客卿。再后来做到丞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